春夜,山谷空无一人,此乃静。
却有桂花静静飘落,此乃动。
动静结合。
但是表面的宁静终于被打破,月亮从云背后出来了,月光皎洁洒在山中,惊得山鸟扑翅急飞,发出的嘶叫声也在寂静的山谷里阵阵回响。这种意境,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和静完美的交融在一起。
又是动静结合,以月亮出现,鸟鸣阵阵衬托夜晚山谷的幽静。
一池碧水,荷叶摇曳,粉红莲花,构成了色彩绚丽,动静相宜……
华佗指出:“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脾胃健旺,气血生化之源充足,故健康长寿。动形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劳动、舞蹈、散步、导引、按蹻等,以动形调和气血、疏通经络、通利九窍、防病健身。
静动的静不是绝对的静,虽然没有形体的动作,但气血在大脑高度入静状态下按它本身的规律运行,它的种种微妙变化,都是动无所不能体会到的。没有形体动作,更能专心一意。入静的程度越深,机体感受能力和反映能力都更敏锐,这是更高级的气功状态。在这种气功状态下,我们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对人自身各种功能的开发都会有进一步的提高。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我们对他人的印象有83%都是来自非语言因素。也就是说大部分都来自感官因素。所谓的感官就是人体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这五感。在元宇宙趋势的引领下,一种全新的视听模式——沉浸式体感音乐诞生,它结合视觉(光)、听觉(音)、触觉(触)、嗅觉(味)……这也是对待事物的一种动静结合的认识方式!
身临其境的心灵沉浸式视听感觉!
【体感音乐 | 动静结合】声波产生振动,和谐而生,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所谓动,灵动、变动、运动…… 所谓静,幽静、安静、沉静…… 这两者结合起来,同时出现在一起,即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如果动和静能够完美的融合在一起,那真是极好的。音乐不但是听觉的艺术,还是一门情绪的艺术。音乐对心理的影响是通过情绪变化而实现的,音乐能直接作用于下丘脑和边缘系统等人脑主管情绪的中枢,影响大脑神经递质的增加或减少,对人的情绪进行双向调节。体感音乐治疗系统就利用音乐的旋律、节奏、音色等完美的展现音乐疗愈的无穷魅力!
动静结合,一方面是指在练功方式上强调静功与动功的密切结合,另一方面是指在练动功时要掌握“动中有静”,在练静功时要体会“静中有动”。动,指形体外部和体内“气息”(感觉)的运动,前者可视为“外动”,而后者可视为“内动”。静,指形体与精神的宁静,前者可视为“外静”,后者可视为“内静”。
动与静是相对的,也是辨证的。
静功主要是锻炼身体内部,而没有肢体活动、肌肉骨骼的锻炼。动工有不少肢体活动及肌肉骨骼的锻炼,这有利于初步疏通经络,气血疏通后有利于入静。对于初练功者,肢体的动作有助于使注意力集中,通过动而达到静是初学者常走的一条路。
身临其境的心灵沉浸式视听感觉!
静若处子,动若脱兔,以静制动,动静相宜。
做到动静相宜,要懂得知止。《礼记·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有虑,虑而后有安,安而后有得。”知止不殆,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
人若不能知止,心必逐物而弃道,随欲而失德。人懂得止,明理止欲,适可而止,即可返朴还淳,归根曰静,静曰复命。静能克服人身上的躁气,让人返璞归真,清心寡欲,随心随性,朝彻见独。
身临其境的心灵沉浸式视听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