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中的法军
截至1918年战争结束,超过13.2万北非移民涌入法国,另有17.3万阿尔及利亚人被征召入伍,以法军的身份奔赴欧洲战场。
法国在美英等国支持下击败德国,但胜利的代价太过高昂。战争给法国本土造成严重破坏,军队死亡133万,平民死亡120万,法国北部沦为废墟。巨大的军民伤亡、重建北方的巨量工作让法国亟需劳动力。
▲法国的西非黑人伙夫和北非籍士兵
战争让法国境内的比利时、意大利裔季节性雇工大量减少,进一步放大了劳动力缺口。
即便法国上调男性退休时间、增加女性就业比例,仍无法满足近300万的劳动力缺口,上世纪20至30年代,法国多次调整移民政策,希望通过外籍劳工来填补空缺。
邻近法国的北非成为海外劳动力的主要来源地,而北非三地中人口体量最大、被法国视为本土的阿尔及利亚更是其中的主力。到1925年,法国境内的北非移民达22万,其中阿尔及利亚人占41%。
▲毕竟离得近
北非裔的肤色更接近白人,法国人对黑人则有着深度的歧视,故而二战前法国本土的黑人移民群体规模始终未超过5万。
1940年,再度崛起的德国对法国发动闪电战,法国在短短1个月内战败投降,德国建立傀儡政权——维希法国。
非洲殖民地一分为二,一部分忠于维希法国,一部分忠于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坚决同纳粹德国作战,非洲殖民地同法国本土的联系被削弱。
▲各为其主
二战后法国迅速展开国家重建,经济复兴建立亟需充足的劳动力。法国在二战中损失了近200万人,非洲再度成为法国的“动力之源”。
由于被视为法国本土的一部分,法国在1947年给予阿尔及利亚人完整的公民权。1947至1953年,大量北非裔涌入法国的各行各业,其中阿尔及利亚人占半数以上,达74万人。到1953年,法国的煤炭、电力、钢铁产能是1947年的123%、191%、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