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什么情况下写了蜀相,杜甫在什么情况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3-11-09 21:19:46

大家好!我是史说分明,一个探究历史背后故事的博主!

最近在头条个人账号里写了几篇五代时期,堪称一代明君周世宗柴荣的文章。通过查阅资料,组织文字,让我对动乱的五代十国有了更多的了解,对生活在那个动乱时期老百姓的苦难有了更多同情!

我在写到最后一篇文章结尾时,一代明君周世宗柴荣年仅三十九岁就英年早逝,为其未能实现其统一天下的夙愿而深感遗憾!这也让我想起了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首诗《蜀相》,今天让我们欣赏一下这首千古名篇。

唐·杜甫

杜甫什么情况下写了蜀相,杜甫在什么情况(1)

杜甫画像

《蜀相》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公元712年~770年)是我国唐代著名的、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素有“诗圣”之称,和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李白并称为“李杜”。杜甫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

早年杜甫一直在长安为官,官职不高。后半生特别是安史之乱以后,杜甫颠沛流离,可谓命途多舛。759年年底,年近半百的杜甫几经辗转,最后来到了成都,被朋友严武推荐为节都参谋,同年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也称“浣花草堂”,杜甫就寄居在“草堂”。

杜甫什么情况下写了蜀相,杜甫在什么情况(2)

浣花溪草堂

《蜀相》就是杜甫寄居成都草堂后,第二年(960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

第一联:丞相①祠堂何处寻,锦官城②外柏森森③。

①丞相:古代辅佐君主职位最高的大臣。在这里指三国时期蜀汉著名的辅佐大臣诸葛亮。

②锦官城:是今天四川省省会成都市。年幼时读唐诗《春夜喜雨》(唐·杜甫)“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句子时,似乎能从杜甫的诗里嗅到花草的香气,看到春雨沾花欲滴的景色以及锦官城的美丽。

③柏森森:指柏树十分繁茂的样子。

第一联是采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描写丞相祠堂的美丽景色。通俗地讲设问就是自问自答、明知故问的一种修辞手法,表示强调,可以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可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一联一问一答,吐露作者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同时也体现了杜甫对自己目前处境的伤感。第一句直切题意,语意亲切而又饱含崇敬,“寻”字刻画出诗人对诸葛亮的执著感情;第二句点出武侯祠所在之地的环境,呈现出一派静谧肃穆的气氛。

杜甫什么情况下写了蜀相,杜甫在什么情况(3)

成都武侯祠

第二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④好音。

④空:白白的。

第二联对武侯祠周围景物进行了细化描写。“碧草映阶绿”、“ 黄鹂隔叶鸣”仿佛是两个定格的视觉和听觉画卷,一是叙述“春色”的美好,二是渲染“好音”之动听。春色固然动人,但早已是物是人非,诗人用“自春色”和“空好音”,婉转地表达了他伤感的情绪,如此人间春色,武侯祠却寂寥清冷,只有诗人形单影只。在第二联里,诗人的描写景中含情,动静结合,自然地流露出诗人盼望早日平定安史之乱、共享太平的家国情怀。

第三联:三顾频烦⑤天下计⑥,两朝开济⑦老臣心。

⑤三顾频烦:“频烦”也有“频繁”之说,多次的意思。《三国演义》记载:刘玄德为一统天下、匡扶汉室而三顾茅庐。

⑥天下计:《隆中对》刘玄德问计于诸葛亮。诸葛亮根据当时东汉末年复杂的政治形势,让刘玄德立足巴蜀、三分天下、再图霸业之计。

⑦两朝开济:开:开创,济:扶助。指诸葛亮辅佐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备儿子刘禅,俗称“两朝”。

前两联写景,从第三联开始进行人物描写。这一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刘玄德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在当时复杂的政治形势下诸葛亮能预见魏、蜀、吴三足鼎立之势,并为刘备制定了统一天下之策略,足见诸葛亮雄才大略。下句写出山之后,诸葛亮辅佐刘备开创蜀汉、匡扶刘禅继续完成统一大业。这两句刻画出乱世之中一位忠君爱国、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杜甫在描写诸葛亮有机会为明主刘玄德建功立业,感叹自己的明主又在哪里呢?

杜甫什么情况下写了蜀相,杜甫在什么情况(4)

诸葛亮隆中对策

第四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以诸葛之雄才伟略,得先主刘玄德托孤之重,后主言听计从,本可以完成匡扶汉室、一统天下、建立千秋伟业。无奈天不遂人愿,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因操劳过度,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八月在五丈原军中病逝。至此诸葛亮苦心经营的兴复汉室大业也随之付诸东流,确实让人痛惜。

可是在人类历史上让人痛惜的又岂止只有诸葛亮一人?这是我们对一切没有取得最后成功的英雄人物的共同伤悲。

同样这首诗的最后一联也正体现了诸葛亮以行动践行了在《出师表》中所表达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

杜甫什么情况下写了蜀相,杜甫在什么情况(5)

情景插图

杜甫写这首《蜀相》的时间是960年,时值安史之乱爆发后的第五个年头,离平定安史之乱还有将近三年时间。此时大唐山河破碎,人民流离失所,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作为一位忧国忧民的大诗人杜甫,此时的心情一定很沉重,没有明主,自己又报国无门。

恰恰在此时,杜甫来到武侯祠凭吊三国贤相诸葛亮,也反应了当时杜甫内心多么渴望能有忠臣贤相来匡扶社稷,恢复大唐的和平和统一,可是忠良贤臣又在哪里呢?

正是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思才集聚成杜甫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同时寄托诗人对国家命运、人民美好生活的期盼与憧憬!

阅读到此,谢谢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及时观看下一篇文章,也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