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元曲可以称得上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三个里程碑,是我们宝贵的民族财富。而元曲之所以能有如此盛景,正和其时代背景有关。当时元代因为刚结束战乱,由蒙古族建立起新的国家政权,因此国家内部文明环境十分宽松,积极引入外来文化,这才形成了元曲这项艺术瑰宝。
一、元曲的语言特点
“元曲”包括元曲杂剧和元散曲,依常理杂剧属于“戏剧”,散曲则属于“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元曲一直具备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继诗、词之后一种新诗体。其中“大元乐府”就是我们所称的“元曲”。由此可见元曲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可与唐诗、宋词相提并论。在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宝库中,元曲算是一朵奇葩,不仅在思想内容,而且在艺术成就上都拥有、体现了它本身独有的特色与魅力。
1、不拘一格
元曲的用词超越了之前诗词的选择范畴,从单一的选择华丽精美或严格守率,变为把传统的诗歌,与其他门类结合在一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造出了元曲不拘一格的用词特色。保留了传统诗歌精华的创作构成、拓展了更加广泛的选词思维,将更易于接近广大人民群众的俗语、民歌、方言揉在已经有了悠久历史、具备了成熟用词的传统诗歌经验里,让元曲的用词更显得具有时代性、突破性。
2、通俗易懂
元曲的成就之一就是具备民间性,就是说平民百姓都可以听懂,可以在字里行间接受到发话主体所要传达的情感。元曲的传播,最强大的魄力就是,不仅王公贵族、文人墨士、连市井街民都把元曲当作是一种娱乐形式。唐诗、宋词等以往的诗歌形式都是仅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才有机会和能力接触和赏析,而元曲扩大了这范围,无论地位与身份、无论文化高低,从王宫、到勾栏市井,元曲无处不在、街知巷闻。这源于元曲的传播途径、和自身所具备的广泛民众接受基础。较之于之前成就较高的唐诗、宋词,元曲的语言更加口语化了。
3、寓意深刻
元曲尽管语言用词已经趋于通俗口语化,看似词语之间的组合简单,意义清楚,其实在选词造语时,已经在创作人心中确定了要表达的思想,这个思想往往是深层次的现实原因,或讽刺、或揭露、或抒发。词面上描述的是具体的事物或事件,而实际上是通过事物艺术化的加工,更曲词加符合自己实际要表达的深刻寓意。
4、诙谐幽默
元曲是大众的艺术,为了达到各个阶层的普遍喜闻乐见,在艺术创作的构思上必须做到巧妙、在思维模式与艺术表现上必须达到具备自身的特点,元曲特有的特点就是幽默,包含了很多元素的幽默:讥讽夸张、滑稽嘲弄、怪诞讥笑……这些都是元曲语言的特有因素。
二、元曲中的艺术语言特质
在元曲中语言上面来看,元曲与传统诗词相比较,无论是在表现手法与意境的创造或者是风格、韵味上都具备自己的特色,它比广义上的诗自由,使用的言语也是通俗的。通俗中的艺术更是显得言语使用手段之高明,也更靠近平民的生活与情感。
1、符合了艺术语言的创作来源特征
元曲的创作在当时元蒙时代的大背景下显出了多元化的特点:有迫不得已离开故国的伤悲;有与往日盛世浮生告别的不甘;有因在外羁旅而别绪离愁的难抑之情;有对人生的感叹和爱情中的情殇;有生不逢时的愤恨;有对整个灰暗时代背景的不满,有不断挣扎在出入仕途边缘的迷惘。正是这种特殊的经历,让元曲家们自身所具备的表达诉求与语言技巧的高超,使得他们作为发话主体,用自己的情感爆发或豪放激情、或婉转温情、或凄凉忧伤的为我们演绎了一首首、一幕幕经典的元曲,所以元曲的创作来源正是符合了艺术语言的情感创作来源的特征。
2、表现手段中可挖掘众多艺术语言特质
首先,元曲中大量使用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比拟、引用、复叠、移就等等,其中占最大比例的就是比喻,这些修辞手法都是元曲艺术语言中的特点之一。
其次,元曲中存在很多对语法偏离的变异表达形式,对于词语、言语义的变异更是笔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