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巅峰实力
巅峰实力,也称峰值,指的是球员在某一站(场)或某几站(场)比赛展现出的生涯最强实力。
它(巅峰实力)既不指生涯平均实力,也不指年度综合实力,它指的是球员在职业生涯某些比赛(通常是大赛)打出的最高光表现。
按照这个标准,除超一流以外的不少球员,其实都具备很强的巅峰实力。比方说,吉新鹏在2000年奥运会,以及骆建佑在2021年世锦赛,都可以认为是打出了超一流的水平。
这时候可能有人会提到他们的巅峰期短,或者他们的H2H不行、公开赛表现不行、团体赛表现不行、整体表现不行之类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并无法影响吉新鹏在2000年奥运会以及骆建佑在2021年世锦赛都打得很好的事实。
评价某球员在某站比赛的表现,应该直接看该球员在该站比赛的视频,以及该球员在该站比赛面对的对手的级别,而不是对这二者避而不谈,反而通过他们的巅峰长度、H2H、公开赛表现、团体赛表现以及整体表现等去间接“推断”、“证明”他们在该站比赛的水平高低。
判断吉新鹏、骆建佑的巅峰水平采用的是这种方法(直接看比赛视频以及对手级别),判断其他选手的巅峰水平,自然也应该采用这种方法。
①陶菲克的巅峰水平出现在2005世锦赛(可加上2004奥运会);
②林丹的巅峰水平出现在2008奥运会(可加上2011世锦赛);
③李宗伟的巅峰水平出现在2011世锦赛(可加上2012奥运会);
④谌龙的巅峰水平出现在2015世锦赛(可加上2014世锦赛);
⑤桃田贤斗的巅峰水平出现在2019世锦赛(可加上2019全英赛/中国赛等);
⑥安赛龙的巅峰水平出现在2017世锦赛(可加上2020奥运会)。
讨论以上六人的巅峰水平,应重点看他们在上面各自对应的比赛中的表现,通过看他们在这些比赛的视频以及他们在这些比赛面对的对手的级别,就事论事地分析他们在这些比赛的水平高低。
至于他们的其他的一些数据,与他们在以上比赛展现出的巅峰水平之间,可能不无关系,但并无直接关系。具体的关系如何,要视球员各自不同的情况以及各自不同的特点而定,不能一概而论。这样的数据,这里可简单列出一些:
①林丹总成就独一档,总交手记录18-5陶菲克,29-12李宗伟。2015年大幅度下滑前,国际赛交手7-0谌龙。
②谌龙总成就远超李宗伟,2011年交手记录3-4李宗伟,2011至2012年总交手记录4-6李宗伟,2011至2013年总交手记录6-6李宗伟,2014至2016年大赛决赛三连胜李宗伟。
③李宗伟2012年奥运半决赛横扫谌龙,2014至2015年总交手记录4-5谌龙,2014至2016年总交手记录6-6谌龙。
④安赛龙总交手记录3-11李宗伟,4-14桃田贤斗(其中一度13连败),6-14谌龙。在个人竞技状态最强的几年:对手比较一般,三个世锦赛丢掉两个,交手记录2-3普兰诺伊。
⑤在超一流选手中,陶菲克公开赛表现一般,团体赛表现一般,下滑早,苦主多。
⑥桃田贤斗在个人竞技状态最强的两年,对手比较一般,下滑早,而且下滑得十分夸张。
这样的数据或根据,数不胜数,而且都很容易查找到,就不多列了。
二、年度综合实力
年度综合实力指的是球员在某一年内在所有比赛打出的水平的平均值。如果巅峰实力可以称为峰值,那么年度综合实力就可以称为年度均值。
在某一年内,有些球员能做到峰值高,均值也高。但更多球员的峰值与均值的关系是:均值不太高,峰值才有可能更高。均值高,就意味着你几乎能在每站比赛都打得很好,也就意味着你的消耗会很大,这种情况下,你的峰值可能就不会太高。
而如果你的均值不高,也就意味着你可能在很多比赛都打得不好,那么你的消耗就小,就有机会在重要比赛打出最佳状态。这其实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蓄力。2004、2005年的陶菲克、2017年的安赛龙,以及2021年的骆建佑,都可以认为是存在这种情况。其根本原理是,球员的疲劳累积越少,才越有可能打出高水平。
三、生涯平均实力
生涯平均实力,也就是整个职业生涯的平均水平,可称为生涯均值。这个应该是较容易进行排名的:
第一档次:林丹、李宗伟。二人的生涯平均实力也是独一档的,生涯胜率均超过83%,保持准超一流及其以上水平的时间非常长(尤其是林丹)。
第二档次:谌龙、安赛龙。二人都曾保持数年的超一流水平,整体来说保持一流及其以上水平的时间较长。
第三档次:桃田贤斗、陶菲克。桃田贤斗曾打出很了不起的赛季,陶菲克曾在大赛打出很高的水平,但说到生涯平均实力,他们是不如前面四位的。
来源:球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