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1、地震波分类、特点:
2、地震发生时陆地上与水面上人的感受:
陆地上的人感受到先上下震动后左右晃动;水面上的人感受到上下震动
3、经过两个不连续面时地震波波速的变化:
地震波在经过莫霍界面时,横波和纵波的速度都明显增加。在经过古登堡界面时,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4、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地球内部从上到下被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5、软流层的位置:上地幔的上部
6、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软流层
7、岩石圈的范围:地壳 上地幔的顶部
8、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厚度各是多少:大陆平均33 km,海洋5--10km
9、地球内部各圈层:
10、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
根据地壳化学组成的差异和地震波传播速度的不同,将地壳分为上下两层(如下图),这两层的物质组成和结构有着明显的区别(如下表)。
分层 | 名称 | 主要成分 | 密度 | 分布 |
上层 | 硅铝层 | 由硅、铝成分较多的花岗岩类组成 | 小 | 不连续分布;一般只出现在大陆地壳 |
下层 | 硅镁层 | 镁和铁的比重相对增加,由镁、铁、钙成分较多的玄武岩类组成 | 大 | 连续分布;大陆和大洋地壳中都有分布 |
(2018·6月浙江卷)下图为地质时期某阶段的气候变化简图。读图,完成(1)~(2)题。
(1)中生代末期至新生代早期,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是( )
A.气温上升、降水增多 B.气温上升、降水减少
C.气温下降、降水增多 D.气温下降、降水减少
(2)中生代末期,陆地上大规模灭绝的生物是( )
A.原始鱼类 B.被子植物 C.爬行动物 D.哺乳动物
思路: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中生代末期至新生代早期:全球平均降水增多,全球平均温度下降。故选C。第(2)题,中生代白垩纪末期恐龙等大批爬行类动物灭绝,故选C。
答案: (1)C (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