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是戏剧之父吗,关汉卿在戏剧史上的地位和成就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3-11-12 15:23:08

关汉卿:戏剧鼻祖 河东骄傲

——关汉卿·运城戏剧·河东文化座谈会召开侧记

记者 柳普敏

9月17日,关汉卿·运城戏剧·河东文化座谈会在运城召开。此次座谈会因《感天动地关汉卿》一书的出版而成。座谈会上,与会的文化学者、蒲剧专家在各自的领域里,畅所欲言,从各个角度解读这一文学作品。

中国作家协会于2012年启动撰写120位历史文化名人的大型原创纪实体文学工程。关汉卿作为其中历史名人之一,由乔忠延先生根据其生平著作和学术研究成果,写成《感天动地窦娥冤》一书。

乔忠延先生说,此书的出版,还伴随一个学术争论点的尘埃落定——著名元杂剧家关汉卿为运城人。

乔先生说,关于关汉卿的籍贯,有三种说法:一为运城解州人;一为大都(今北京)人;一为祁州(今河北安国县)人。《感天动地窦娥冤》初稿写成后,交给中国作家协会审阅。审阅组共有两个组,一是文学组,从文学艺术上把关审阅,一是历史组,从其真实性上把关审阅。在历史组的审阅迟迟通不过,历史组认为,目前没有有力的证据证明关汉卿的籍贯。

运城日报社原总编、运城文化学者王雪樵提供的研究成果,最终让这一争论平息。王雪樵先生说,从作品的语言风格识别作者的籍贯,是史学界基本的做法。关汉卿一生共编有67部元杂剧,现存18部,其中能找到大量的河东方言,这一点,足可以证明关汉卿的籍贯。

审阅最终通过,也标志着关汉卿的籍贯得到史学界的认可。

今年83岁高龄、著名蒲剧表演艺术家王秀兰,因曾饰演关汉卿笔下的窦娥角色,被邀请到当天的座谈会上。她详细回顾了1959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窦娥冤》的始末。她说,1958年,为纪念关汉卿诞辰700周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决定拍摄一部戏剧电影《窦娥冤》,至于拍摄哪个剧种,长春电影制片厂没有敲定。剧种最后确定为蒲剧,由大晋南蒲剧院出演。

当时的大晋南蒲剧院人才荟萃,王秀兰被选为主演——窦娥的扮演者。看完剧本后,她先是为关汉卿的才气倾倒,继而感到压力很大。当时她主演小旦,演的都是喜剧角色,窦娥的悲剧角色,她自感难以驾驭。她上报领导请示换演员,未获批准后,她开始潜心研究剧本。她在座谈会上回忆,那时用报纸将剧本裹住,夹在胳肢窝下,走到哪儿看到哪儿。接连看了几遍后,她终于找出感觉,关汉卿笔下的窦娥,是一个手无寸铁的弱女子,她用自己微弱的力量向旧社会做出最有力的反抗,以至血溅白练、六月下雪、大旱三年。

领悟到窦娥这个人物精神后的王秀兰,最终获得成功。由她饰演的窦娥,成为戏剧中的一个经典。值得一提的是,座谈会上,王秀兰现场清唱了《窦娥冤》中的窦娥被押赴刑场时的经典唱段,她如泣如诉的声音、饱满的感情让与会者再一次领略到蒲剧的魅力。

国家一级编剧杨焕育、运城市作协秘书长刘锁爱还从文学的角度解读《感天动地关汉卿》。

杨焕育说,文中运用了不少元曲小令、杂剧词句和元曲大家的诗作,给本书增添了文采,增添了诗情画意,如《西厢记》《李亚仙》等剧中词句运用得当,恰到好处。其中把关汉卿《温太真玉镜台》二折中一段唱词,尽查出出处,皆有渊源。既显得关汉卿博览群书、文化积淀深厚,又可看出忠延先生下了苦功,博引旁征,“向诗书经传,蠹鱼似不出费钻研”,亦看出他的渊博知识、精深的学养和素养。

刘锁爱说,这本书在传记文学里可谓盛开的一朵清新的花,乔先生的语言和文章结构,除给人一种清新的气息外,还有耐人寻味之感。他将序言称为序幕,将每一个章节用折子戏来划分,把每一个章节的题目,用戏剧的词牌名来命名,诸如,水仙子、甜水令、点绛唇、柳叶儿等。因为关汉卿生平事迹记载颇少,乔先生依据翔实的史料以及史料中有关关汉卿的蛛丝马迹,发挥大胆想象,让他笔下的关汉卿显得有血有肉、真实可信。

关公第68代嫡氏子孙关新刚带来关氏族谱,佐证关汉卿为运城人这一观点。

关汉卿是运城市临猗县关原头村人。那时猗氏县属解州管辖,亦可称解州人。据关原头村珍藏的清代关氏族谱记载:金大定四年,关汉卿的祖父关直由平陆徙后关原头村,(一说从安邑西古村迁来)。关直娶妻胡氏,生二子,长子关从义,次子关从善(后定后西古村)。关从义断父嗣在关原头生四子,长子伯元、次子仲元、三子叔元、四子季元。关季元又生三子,长子关汉卿、次子关汉弼、三子关汉佐。族谱均有记载,并说关从义为关羽三十九代后裔,关季元为四十代,关汉卿为关公四十一代孙。关原头关氏家庙大殿曾供奉关汉卿牌位,1958年大跃进时,大殿用作食堂,村民关有理将牌位移回自己家中,与先祖一起供奉。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