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逸凡
精致的服装,典雅的视觉,当代的审美。舞台上演着中国古代最著名剧作家关汉卿的元杂剧《救风尘》,有点儿喜剧,有点儿讽刺,忠于原著,但也不拘泥于传统。很少有人想到,这一切的策划和导演,是一个有地道中文名字的法国人,卢逸凡。
卢逸凡,他的法语名字是Ivan Ruviditch。作为一个地道的中国通,卢逸凡曾经在法国大学主修汉学专业,此后在中国前后生活了将近十年,曾在法国驻上海领事馆从事文化交流工作,现在是上海师大人文学院的副教授。
因为热爱戏剧,他在上师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下设立国际戏剧工作室。《救风尘》并不是这个工作室的第一个作品,此前,工作室的《海鸥》在上海的多个剧场演出了好几轮。而这一次,卢逸凡把目光对准了中国古典戏剧作品,希望从一个当代的,或者是外国导演的视角,重新去解读这部中国古典剧目。
从5月8日到5月10日,这部改编自元杂剧的话剧《救风尘》将在上海浦东新舞台演出三场。
《救风尘》剧照
一个法国人眼中的关汉卿和元杂剧
关汉卿,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在中学课本读到的名字。作为元杂剧的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他的《窦娥冤》几乎是人尽皆知的。除此之外,《拜月亭》、《单刀会》、《救风尘》,也经常在各种文艺作品里看到。
但即使是当代的中国戏剧人,如今也已经很少把目光投向关汉卿,考虑以当代视角重新解读这位元代剧作家的作品。
但精通中国文化的卢逸凡,却在寻找剧本的过程中,对关汉卿的剧本产生了极大兴趣。
《救风尘》剧照
与此同时,他发现三年前,法国里昂国立高等戏剧学院的学生曾排演过一出法语版的《救风尘》。在仔细阅读过元曲原文,对剧本进行深入研究之后,他最终决定将这部中国古典剧本改编为现代话剧版,以期将其搬上中国乃至海外的舞台。
在研究关汉卿和《救风尘》剧本时,卢逸凡发现:“元杂剧很像意大利古代的假面喜剧Commedia dell'arte,以及受其影响的莫里哀喜剧:插科打诨的幽默,戏弄手法的必要,惩恶扬善的结局等。两者相似的地方越来越让我惊讶,最终再次确认,无论文化的差异有多大,戏剧最核心的原理在各国还是那么有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