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爱的国是楚国。但他在楚国屡次遭排挤,郁郁不得志,最后因为楚怀王听信了谗言而把屈原流放。随着秦国大将白起攻破楚国都城郢,标志着屈原的政治理想彻底破灭,他对前途感到绝望,最后于当年五月跳汨罗江而死。
汨罗江
正因为屈原有着不同寻常的经历,才把自己塑造成为中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创立了“楚辞”文体,即相关的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得名。代表作品主要有《离*》《九章》《九歌》《天问》。
提到端午,就会想到屈原
《离*》是《楚辞》的代表作,共373句,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言被陷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的昏庸、奸臣的猖獗,表现了诗人坚持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诗中大量运用了比、兴的手法,如用香草来比喻作者高洁的品质。《离*》的形式来源于楚国人民的口头创作,诗人又将之加以改造,构成长篇,使之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它的语言精炼,吸收了楚国不少的方言,造句颇有特色。
楚辞
《九章》,顾名思义,包括9篇文章。依次是:《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桔颂》、《悲回风》。关于这9篇文章的作者,目前尚有争议,有的学者说并非都是屈原所作,但尚无确切证据。从每篇的内容来看,有人说,都是屈原流放江南郁郁不得志的产物,朱熹则认为这9篇文章都不是同时同地所作。但确实都抒发了抑郁的情思。如《哀郢》抒写了诗人对国破家亡的哀思及对人民苦难的同情。《惜往日》概叙了诗人一生的政治遭遇,因谗人的破坏和国君的昏庸,使得自己的理想不能实现,还表示诗人必死的决心。《悲回风》流露出一种低徊缠绵的忧苦之情。
朱熹石像
《九歌》以楚国民间祭神巫歌为基础,屈原对其进行了相应的改编和加工,它具有浓厚的宗教祭祀性质。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除了《国殇》篇是悼念和颂赞楚国将士的;剩下的篇章皆是以娱神为目的的祭歌,它所塑造的艺术形象,表面上是超人间的神,实质上是现实中人的神化,在人物感情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描述上,既活泼优美,又庄重典雅,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九歌》中虽然带“九”字,但他并非只有9篇文章,而是11篇,但古人习惯凑“九”,故把其中的《湘君》、《湘夫人》并为一章,《大司命》、《少司命》并为一章。这样就成为“九”歌了。《九歌》表现了屈原艺术创作的最高成就。
屈原石像
《天问》也是《楚辞》中的一篇,全诗373句,1560字,多为四言,还有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等。该作品全文完全以问句构成,一口气对天、对地、对自然、对社会、对历史、对人生提出了173个问题。这是屈原思想学说的集粹,所问都是上古传说中不容易被解释的怪事、大事,他要求得到解答,找出因果关系。而这些问题也都是后人所探究的问题。《天问》以新奇的艺术手法表现精深的内容,使之成为世界文库中绝无仅有的奇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