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背是什么样的感觉,推背过后的感受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3-11-17 13:30:26

你是否有这样的感觉?当你要发表自己的观点时:

  1. 觉得自己说话没有说服力
  2. 在说的过程中没有办法挖掘更多的论点、论据
  3. 举不出例子,觉得是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
  4. 观点都对,逻辑框架也没问题,但是总觉得内容很空洞
  5. 说着说着,表达的观点似乎不太能扣主题,感觉要跑偏了

今天分享一下在培训课学到的一些干货,希望能够提升你的说服力。

推背是什么样的感觉,推背过后的感受(1)

在熟练应用以上的逻辑框架基础上,我们最终想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最终达到结果就是我们讲话要有说服力,可以说服对方。比如说,未来我们在面试的时候,可以说服面试官;或者说我们在竞选的时候,可以说服下面的评委;再或者在某个场合突然有机会即兴演讲了,可以吸引台下的听众让他们喜欢我们。这都是我们训练表达力后未来想要实现的场景,有用武之地。

  1. 说服力如何达成?

其实就是要有观点。不管是什么主题和话题。我们讲的都是我们的观点。我们讲我们观点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是把观点装到对方的脑子里面去!对方认同我们的观点。他认同我们的观点认可我们说的,或者说很有共鸣,或者说你的某一句话影响了他很多年,甚至影响他一辈子,这都是有可能的。

所以说服力是如何达成的?观点很重要。比如说,今天我们同样经历了一件事情,拿我们脱稿表达关来说。我们看同一个故事。有没有可能我们提炼的观点不一样?有可能的。为什么我们的观点不一样,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一套推演观点的逻辑。为什么你看到这个故事,你是这样认为的,我看到我是那样认为的,因为我们推演观点的逻辑可能不一样,接下来就看看三大逻辑推理

推背是什么样的感觉,推背过后的感受(2)

第一个归纳推理,什么是归纳推理?举个例子,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比如说你为什么学习?因为你看到别人学习别人成长,别人好像认知很高,别人好像能力很强,别人好像什么都懂,好像混得很好。原来,他通过学习他就有了这些那样的结果。那我就会想我是不是坚持学习,我也有可能会成为那样的人,很多人都是这样判断的。根据大概率事件来判定个别事件,这就是归纳推理。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很多人每天都在用这三大推理,只是不知道而已。

再比如说今天晚上跟朋友一块儿要吃个饭。听我一个朋友说那边有一个火锅店不错,我们去那边吃火锅!”请问他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他是根据有一个朋友曾经说过那边火锅店味道不错。有一个朋友说那边店比较好吃,我们就认为它比较好吃。如果不是一个朋友说如果是十个朋友都说那家店比较好吃。那我们就会更加认可,就去那家店的概率更大了。

为什么一个人和十个人有什么区别?一个人和十个人区别在于数据不同?数据量不同,数据论数据越大,结论越准,这就是归纳推理。归纳推理,在我们人生当中,生活当中非常见,到处都在用。不管你有意无意,你到处都在用,只是归纳推理有一个bug是什么?有一个不完美的地方,结论越准,越准它永远到不了100%。十个人都说那家店好好吃,你去了之后可能今天的饭就不好吃,可能今天这个厨师就出了问题,今天的饭就不好吃,所以他不能绝对,这个就是归纳推理,理解了吗?

第二个类比推理,类比有的人可能就不太容易理解,什么叫类比?举例。人和树。它有什么关系?用人和树去做一个类比怎么做?人和数就是不同的两个东西,我们可以去类比。人和数怎么才能类比,就是我们要找出来一些共同点,比如说他们都是有生命的,都要成长,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都需要水,都需要生命资源,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用树来类比人:

树都是从小变大的,从小树苗变成参天大树的,所以我们人的成长也是要一点一滴的。

再比如说树一棵树,它能够长多大,能够有多强壮取决于它看不见的树根。一个人事业有多成功,财富有多大?可能取决于你看不见的他的修养和境界。这就叫类比,两个不同的单位互相类比。

类比这个东西比较注重什么,比较注重联想力。联想力你要去打破思维的设限,你要敢去想才可以。比如说太阳。我们做人要像太阳一样阳光积极,照耀别人。

再或者说我们要像太阳一样要自带光芒,不能像镜子一样,必须要折射别人的光,别人有光照过来,你才有光,别人没有照射你,就没有光了,这样不好,我们要像太阳一样可以自动发光。可以思考一下年轻的美女和鲜花怎么去类比?

所以我们类比的能力比较考验我们的这个联想能力,所以思想是不能够设限的,为什么有的时候我们举例举不出来,或者说我们这个提炼论点论据提炼不出来,思想设限是很大的原因。

类比这个东西它就没有对错,你只要能够把两个东西拿出来,它就一定有共同点,只要我们愿意去找它,就一定有共同点。所以某种层面来讲。所有的东西都可以类比。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任何的主题它是没有设限的,我们随便去举例都是可以举的,只是这个思维可能没有打开。

第三个演绎推理,说实话,对于这三大推理,我觉得前两个是用的比较多的,只有第三个,我觉得用的可能少一点,因为演绎推理要用绝对的东西去说。什么是绝对的?比如说一加一等于二是绝对的,就它不会有不确定因素。你用树来类比人,它是有共同点,但它毕竟不是人。你用太阳去类比等,它是有相似之处,但是它不是完全相同。但演绎推理,它就要求完全相同。比如说一加一等于二,那一加二必然等于三。是因为一加一等于二成立了,所以才会有二加二,二乘二,二除以二。这一切都建立在一加一等于二的基础上,它才成立的。它就不会错,这就是演绎推理。比如说人一定会死,所有的人他都会死,这叫演绎推理。

我觉得在我们练习这个表达的过程当中,可能不太经常用得上,为什么,因为我们人类社会研究的都是不确定的东西。你看发明电灯不知道到底什么材料才可以,不确定,所以一直在探索。那我们研究的什么话题,如何增加认知阅历?如何拥有美好的婚姻?如何拥有好口才?他没有百分百非常确定的答案,所以我们一般用不上演绎推理。随便用的话,有可能变成不完全正确的演绎推理,比如说如何可以拥有好口才?你说必须自信才能拥有好口才,那你只要说必须就不行了。

调理表达的训练过程当中,会经常说的词,有可能、大概率、很有可能。很可能我会经常说,必须、一定、肯定这样的肯定词是几乎不会说。因为你说肯定词就变成了演绎推理,就代表犯错了,别人可能就会抓到毛病了。所以演绎推理我们一般不经常使用,但是我们可以巧妙的去运用反推演绎推理。

比如你只要练习就一定拥有好口才。绝对的,你看它这个是有争议的。你如果说练习可以拥有好口才,大家没有异议,但是你要说练习就一定可以拥有好口才,他就有争议了。这里就分享一个技巧,大家可以反推,你可以反过来讲。只要练习就一定拥有好口才,因为,没有一个好口才的人,他是天生就有的。所以它一定是通过后天大量练习得来的。如果这么讲,听众好像没有意见了?你先反推一下,你再这样讲,发现听众好像没意见了,听众都能接受了,如果你直接上来讲。只要练习就一定能够拥有他就不一样了,他就不接受。我觉得演绎推理我只能想到这个方式去用。

其他的也是一样,我记得有一个朋友讲过关于自信,他说学好口才,第一点要很自信。他刚说完第一点自信的时候。我第一反应是什么,你知道吗?第一反应我就觉得不好,就太泛了,自信太笼统了,你说学好口才需要自信,那很多事情都需要自信的,你找好找一个好对象的,你也可以说需要自信。找一个好工作,也可以说需要自信,他接下来就运用了这个方法,让我一下没话说了,他接下来说:“我没有见过哪一个不自信的人是可以拥有好口才的”。他补了一刀之后,这一条就成立了。他补了一刀之后我就没话讲了,你是不是也就认同了?这就是反推演绎推理。

2.实际模拟

举例:如何拥有一个幸福的婚姻?

第一个步骤,我们要开始寻找共同点,幸福婚姻的共同点。我们在我们就思接下来思考一个问题就可以了,幸福的婚姻他们可能具有哪些共同点?

  1. 和谐(氛围好、相亲相爱)
  2. 尊重
  3. 良好的沟通
  4. 价值互补
  5. 各司其职
  6. 理解包容
  7. 目标一致
  8. 价值观一致
  9. 经济基础好
  10. 信任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以上每一个答案都是一个论点。但是有人会有疑问了。比如说尊重他可以变成论点。但是。你这个氛围好,它怎么变成论点?这氛围是不是用词好像就不太合适?相亲相爱能成为论点吗?有这样的感觉吗?比如说论点尊重,互相尊重,没问题。理解包容没问题。价值互补好像也没问题,目标一致也没问题。相亲相爱。相亲相爱就不太合适。为什么不太合适?观点要普遍性,所以你只要是带有限定的,比如说氛围,它就比较有限定意思。相亲相爱太抽象,我们可以想办法再具体一点。有的词它还没有到可以直接成为论点的程度,我们就可以给它修饰一下用和谐来代替。

第二个步骤,归纳。各位通过寻找共同点的方式,是否你是否感觉到?找论点比较容易了。刚才通过用归纳的方式。我们举例婚姻的共同点。你是否发现这样比较容易找到论点。

用类比推理,举例种花———婚姻

  1. 需要经营
  2. 用心呵护
  3. 解决矛盾(修剪)
  4. 需要营养
  5. 需要成长

第三步骤,论述论点

比如尊重

我们要去讲尊重了,我们要讲尊重有多重要,这个大家都会讲尊重很重要,不尊重就如何尊重了就可以如何,这个大家都会讲。还有一种方式是什么?还有一种方式就是你想让论据丰富一些,你可以复合式提炼。为什么我说论点它是提炼不完的。因为你是通过找共同点,你把论点体现出来了,我们可以按照同样的方法从尊重这个点,继续去寻找共同点,说他善于倾听、有修养。我们讲落地一点的。有修养的话,我们就可以继续就往往下延伸了,比如说大概主动询问,或者说表现出兴趣。

尊重

  1. 善于倾听
  2. 主动咨询
  3. 表现出来兴趣

以上就是尊重的三个论点,所以各位你发现了没有?这玩意可以一直套下去,俄罗斯套娃一直套,你只要去愿意去研究。

3.论述观点一定要举例子?

当你在论述一个条例表达的时候,你发现教练会让你去举例说明,你觉得它可能不需要具体说明。那是否一定要举例说明?观点都对,但感觉内容空洞。当你出现这个问题的时候,它可能就跟举例说明有一定关系了,我说有一定关系。大家要明白一个概念概述和描述的区别。

现在我去扮演一个汽车四S店的销售员,你们扮演客户,我讲两段话,我先概述一下,我再描述一下,你觉得你对我的哪段话你容易心动。

1.概述:这台车拥有350匹马力,采用碳纤维材质,可以坐四个人,最新的研发的,非常高科技智能化。

2.描述:这台车是红色的,外形非常拉风,可以敞篷,你每天坐在里面可以看到太阳,呼吸到新鲜的空气。然后拥有这个马力有多大,就是当你油门儿踩下去的时候,你这个推背感觉坐在火箭上一样,他会有极强的推背感,把你推到往前走。

第一种讲话大概率没有画面感,我刚才讲的四点。

第二种是可以产生画面感的,产生感觉的,我们在第一关脱稿表达讲故事的时候,可以把故事讲得好?你让听众有代入感了?他就感觉你故事讲得好?所以很多人对于观点是停留在论述的层面上,他没有到具体的描述。如果你没有到具体的描述,听众对于这个东西可能不太清晰。如果听到对这个东西不太清晰的话,它就不太容易产生共鸣。

那沟通来举例子,从论述到描述

论据1:有良好沟通和理解能力,有助于解决矛盾,减少误会,使伴侣的关系保持亲密。(请问你听到这样的话,你会不会产生共鸣?你会说什么,你会说对,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你就停留在你说的对的层面)

论据2:我和我的爱人每天都会坐下来分享彼此的每一天,倾听对方的感受和经历。这种交流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对方的需求和情感,减少了误会和沟通障碍。(是不是比第一个要好一点了?你听了之后是不是比上一个感觉稍微好一点?)

论据3:我和我的爱人每晚坐在沙发上。分享每一天点每一天的点滴,当他遇到提到公众上遇到的困难的时候,我会仔细倾听,不打断,并且给出建议,这种交谈的温暖氛围让我们彼此更加理解和亲近。(是不是又好一点?你的感觉是如何变好的?你这么聪明,你们肯定已经有答案了?是不是有画面感。)

论据4;有一次我女朋友跟我吵架了。我在家里面准备了,他很喜欢吃的一个菜叫农家小炒肉,他就喜欢吃这个东西。我满心欢喜煮好等他回来,结果他回来之后结果没吃两口,他就发发飙了。他说你什么态度,你要不乐意我走?说完他就走了。我非常懵,我非常茫然,我非常无辜,我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那一瞬间我这个火气就冒上来了,我就觉得是不是有毛病。又怎么了。因为我什么都没做,知道吗?但是我事后一想。我就觉得他正常情况下,他不会这样,莫名其妙,是不是有什么原因的,所以我就平复下来了。我等到情绪降下来之后,我就跟他沟通了,我就发现原来他说他在外面忙了一天,有好几个棘手的事情,搞得心烦意乱。把事情忙完之后,他就非常期待回到家里面。因为他知道我给做了好吃的,他很想吃,他就在外面心烦意乱一天终于把事情忙完了就非常期待能够回家里面跟我一起就可以很放松,终于可以好好休闲一下了。

他对这个场景抱有很大的期望,结果回答见到我之后,我也没有关心他在外面顺不顺利,然后我脸上也没有笑容。我好像不开心一样,其实我是正常吧,然后他就忍不住他就发飙了。我听他讲完之后我表示我就理解了。我就明白他为什么这样做了。因为这个事件,我们两个就达成约定以后彼此如果有什么感到不舒服的。不合适的。觉得对方做的不对的,一定要及时讲出来。不能让潜在的问题一直掩盖在下面,成为未来的隐患。我们没事就会偶尔沟通一下,彼此谈谈心,聊聊天这样子。那这件事情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想要拥有一个幸福的婚姻沟通和理解非常重要!(请问我有没有讲这些什么,有助于减少矛盾,减少误会使伴侣基因更加亲密,这种套话我没有讲?这个案例讲完之后,还是有点效果的吧?这个东西跟知识储备有关系吗?没有关系,我就是举了个真实案例。)

总结一下,说服力很强的人的共性就是找到论点,举个真实的案例。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