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子系统划分,简述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分类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3-11-18 20:34:20

编辑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17、1)什么是ERP:思想、软件与系统。ERP是以ERP管理思想为核心,以ERP软件为平台的现代企业管理系统。2)ERP管理系统包括的功能子系统:A.支持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战略经营系统;B.全面成本管理系统(TCM);C.敏捷后勤管理系统(ALM)【判断:MRP指的是物料资源计划。(T)、ERP指的是企业源计划。(T)】

18、什么是数据库(Database):是一个数据集合,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具有低冗余度、较高数据独立性和易扩散性,可为多个用户共享并有效地服务于多个应用程序。【判断:数据库系统包括计算机系统、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人员。(T)、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一种系统软件。(T)、DBMS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简称。(T)】

19、数据模型的层次:根据数据模型应用的不同目的,可以将模型分为两个层次:概念模型【也称信息模型】和数据模型【如网状、层次及关系模型(关系模型我们现在运用着)】

20、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目的:①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②加强组织内外的信息交流与沟通③提高决策的科学性④规范和改善组织的工作。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原则:①完整性②阶段性③适用性④经济性⑤发展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内容:信息系统的规划与实现;工作及业务流程的规范和改善;信息资源的管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20、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内容:MIS战略计划一般包括三年或更长期的计划,同时还包含一年的短期计划。其内容包括A.MIS的目标(应实现的功能)、约束(实现的环境与条件)及总体结构(信息的主要类型和主要的子系统)。 B.组织(企业、部门)的状况。包括计算机软件及硬件情况、产业人员的配备情况以及开发费用的投入情况。 C.业务流程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流程在新技术条件下的*。D.对影响规划的信息技术发展的预测。E.近期计划。

21、诺兰阶段模型:简述诺兰模型的主要内容【简答】

1.六个阶段1)初装。特点: ⑴ 组织中只有个别人具有使用计算机的能力;⑵ 该阶段一般发生在一个组织的财务部门,通常完成报表的统计和计算功能;2)蔓延。特点: ⑴ 数据处理能力得到迅速发展;⑵ 出现许多新问题(如数据冗余性、数据不一致性、难以共享等);⑶ 计算机使用效率不高等;3)控制。主要指对组织中计算机的数量进行控制,并对整个企业的系统建设进行统筹规划,首先注重现有设备的利用,然后在计划指导下发展。特点:⑴ 成立了一个领导小组;⑵ 采用了数据库(DB)技术;⑶ 这一阶段是计算机管理变为数据管理的关键;4)集成:特点:⑴ 建立集中式的DB及相应的IS;⑵ 增加大量硬件,预算费用迅速增长;5)数据管理:数据管理应该是实现企业全方位的数据存储、检索、处理和维护等;6)成熟:可满足各单位各管理层次(高层、中层、基层)的要求。;

2.六种增长要素:⑴ 计算机硬软资源(从早期的磁带向最新的分布式计算机发展);⑵ 应用方式(批处理到联机);⑶ 计划控制(短、随机到长期、战略的计划);⑷ 管理信息系统(MIS)在组织中的地位(从附属于别的部门到独立);⑸ 领导模式(技术领导到上层管理与MIS部门制定发展战略);⑹ 用户意识(作业管理级发展到中、上层管理的用户)

3.Nolan模型的启示(老师PPT上的):诺兰的阶段模型总结了发达国家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1.信息系统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投入高的社会化系统工程,其发展呈波浪式进程,它受各种综合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应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2.信息系统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发展而实施的,其发展的各阶段是一个人类对其应用的认识逐步提高的过程,各阶段是不能逾越的,但我们可以尽可能压缩蔓延和控制阶段的时间,对其规划和改造,使其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进,并推动它从低层向到高层发展;Nolan模型的启示启示(书上P92):无论在确定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或者在制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时候,都应首先明确本单位当前处于哪一生长阶段,进而跟据该阶段特征来指导MIS建设。【判断:企业发展信息系统不必经历发展模型中的各阶段。(F)】诺兰阶段模型的意义【简答】(答:总结了发达国家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一般认为模型中的各阶段是不能跳跃的。因此无论在确定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或者在制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时候,都应首先明确本单位的当前处于那种生长阶段,进而根据该阶段特征来指导MIS建设。它分为六个不同的阶段:初装—-蔓延---控制---集成---数据管理---成熟)

22、制定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三大方法:BSP法(Business System Planning,企业系统规划法),CSF法(Critical Success Factors,关键成功因素法),BPR(Business Process Reeningeering,企业流程*)。

23、BSP法(企业系统规划法):1)核心:定义业务过程。(又称企业过程或管理功能组)2)BSP的优点:保证MIS独立于企业的组织机构,使其具有对环境变更的适应性。即使将来企业的组织机构或管理体制发生变化,MIS的结构体系不会受到太大的冲击。3)定义信息系统总体结构。目的:刻画未来信息系统的框架和相应的数据类;主要工作:划分子系统。4)划分子系统的工具:U/C矩阵——利用U/C矩阵,确定主要系统间的数据流,从而建立MIS的总体结构。U代表过程对数据的使用(Use);C代表过程对数据的产生(Creat);(1)三大原则:A.原则上每一个列只能有一个C。如果没有C则可能是数据收集时有错;如果有多个C,则有两种可能性:其一是数据汇总有错,误将其它几处引用数据的地方认为是数据源,其二数据栏是一大类数据的总称,如果是这样应将其细划;B.每一列至少有一个U,如果没有U,则一定是调查数据或建立U/C阵时有误;C.U/C矩阵中不能出现空行或空列。如果有空行或空列,则可能是下列两种情况:其一,数据项或业务过程的划分是多余的,其二,在调查或建U/C阵过程中漏掉了他们之间的数据联系。(2)数据正确性分析:数据守恒原理(Principle of Data Conservation):数据必定有一个产生的源,而且必定有一个或多个用途。(3)U/C 矩阵的主要功能:①通过U/C 矩阵的正确性检验及时发现前段分析和调查工作的疏漏和错误;②通过U/C 矩阵的正确性检验分析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③通过对U/C 矩阵的求解过程最终得到子系统的划分;④通过对子系统之间的联系(“U”)可以确定子系统之间的共享数据。【判断:BSP方法中的U/C矩阵放映的是数据/功能关系。(T)、BSP方法中的U/C矩阵反映的是信息系统总体结构。(F)、企业系统规划法的核心是定义业务过程和定义数据类。(T)】

24、CSF法(关键成功因素法)1)适用:企业的高层,因为每个高层*员日常总在考虑什么是关键因素,对中层来说则不大使用,因为中层领导所面临的决策大多是结构化的,其自由度较小。

2)鱼骨图/因果图:

管理信息子系统划分,简述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分类(5)

编辑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3)优点:A.可使管理者决定自己的关键成功因素,并为这些因素建立良好的衡量标准;B.CFS法可以适应竞争策略、业务环境和组织结构的变化。4)局限性:它只注重特定的管理者的信息需求,而不是整个组织的信息需求。它未能推荐一种数据结构规划战略来伴随管理信息需求分析,也不对MIS管理部门提出与实施这些系统规划有关的各项职责要求

25、BPR(企业流程*):1)概念:企业流程(过程) 是为完成企业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逻辑相关、跨越时空的业务活动。企业流程*BPR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BPR)含义:对企业经营业务流程(process)进行根本性的(fundamental)再思考和彻底(Radical)的重新设计,从而获得可以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业绩来衡量的戏剧性(dramatic)的成就。并强调通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使企业业绩取得巨大提高。企业流程*是对企业流程的重新思考和再次设计。企业流程*的本质就在于根据新技术条件下信息处理的特点,以事物发生的自然过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系统开发的四个阶段: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与维护

(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与评价)

26、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1)“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优缺点:可以由点带面,减少投资的浪费,见效快;但建成的系统难整体协调和管理。2)“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优缺点:建成的系统集成性、规范性、逻辑性强,容易整体协调和管理;但开发难度大、投资大、见效慢。

简答题:“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 MIS的开发策略各有什么优缺点?

答:“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是从现行系统的业务状况出发,先实现一个个具体的功能,逐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建立MIS。优点:可以避免大规模系统可能出现运行不协调的危险;缺点:不能像想象的那样完全周密,由于缺乏从整个系统出发考虑问题,随着系统的进展,往往要做出许多重大修改,甚至重新规划、设计。

“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强调从整体上协调和规划,由全面到局部,由长远到近期,从探索合理的信息流出发来设计信息系统。优点:整体性强、逻辑性很强缺点:复杂繁琐

管理信息子系统划分,简述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分类(6)

编辑切换为居中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27、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1)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自上而下】(1)三个阶段: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2)优点: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注重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全局性,特别适合开发大型MIS;缺点:开发过程繁琐,周期长,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2)原型法【自下而上】概念:是系统开发人员根据对用户需求的了解,先快速实现一个原型系统,然后通过反复修改来实现管理信息系统。优点:1)开发效率高2)开发工具先进,与用户交流直观3)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4)能及早暴露系统实施后潜在的一些问题;5)能调动用户参与的积极性。缺点:1)不适合大型系统的开发2)不适合大量运算及逻辑性强的模块3)对原企业基础管理工作要求高,否则容易走上机械模拟原手工系统的轨道4)不适合批处理系统。简述原型法的优缺点【简答】;3)面向对象开发方法;4)CASE方法(不能单独使用,只能与前三种方法结合)【判断:原型法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开发方法。(F)、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开发方法。(T)、结构化系统分析主要建立未来系统的逻辑模型,决定新系统“做什么”。(T)、结构化系统设计主要建立未来系统的物理模型,决定新系统“怎么做”。(T)、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要求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有明确的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确定的任务和结果。(T)】

28、系统分析的任务:在充分认识原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完成新系统的逻辑模型设计,解决系统“做什么”的问题。系统分析的步骤:1)问题识别2)可行性分析3)详细调查4)系统化分析5)逻辑方案设计。系统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系统开发工作的成败。

29、可行性分析的任务:明确开发应用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必要性来自实现开发任务的迫切性,可行性取决于实现应用系统的资源和条件;可行性分析的内容:1)管理上的可行性;2)技术上的可行性;3)经济上的可行性。简述可行性分析的任务和内容【简答】

30、详细调查主要是针对管理业务调查数据流程调查两部分进行。

31、管理业务调查:1)组织结构调查、2)管理功能调查、3)业务流程调查:①业务流程图(是以一项业务或一组相互关联的业务作为描述对象,对它们的处理过程所涉及的信息进行描述的图。)②表格分配图

32、数据流程图

管理信息子系统划分,简述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分类(7)

编辑切换为居中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33、数据字典的功能:数据字典是对数据流程图中的各数据元素进行详细说明的工具。数据字典中的条目类型:1)数据项(又称数据元素,是数据的最小单位)2)数据流3)处理逻辑4)数据存储5)外部实体

34、描述处理逻辑的工具:1)决策树(又称判断树)2)决策表(又称判断表)3)结构英语表示法。

35、数据属性分析:1)静态属性:数据的类型、长度、取值范围、发生的业务量2)动态特性:A.固定值属性【存放在主文件】:指数据的值基本保持不变的属性。这类数据一般是作为系统的基本参数使用的。如基本工资。B.固定个体变动属性【周转文件】:即指数据的个体数量相对总体来说相对固定的,但每个数据的取值是可以变化的。如应收电费。C.随机变动属性【处理文件】:即指数据的个体数量是随机出现的,其取值也是随机变化的,如病、事假扣款。确定数据属性(特别是动态属性)的目的在于:对系统的设计中为数据设计合理的文件存贮类型。【判断:通常把具有固定个体变动属性的数据放在周转文件中,把具有随机变动属性的数据放在处理文件中。(T)、处理文件主要存放固定半固定数据。(F)】

36、确定新系统的数据处理方式:成批处理方式和联机实时处理方式。

37、成批处理方式:1)特点:费用较低而又可有效地使用计算机。2)适用情况:A.固定性、周期性的数据处理;B.需要大量的来自不同方面的数据的综合处理;C.需要在一段时间内累积数据后才能进行的数据处理;D.没有通信设备而无法采用联机实时的数据处理。

38、联机实时处理方式:1)特点:面向处理(数据直接从数据源输入中央处理机进行处理,由计算机即时作出回答,将处理结果直接传给用户)、及时、费用较高。2)适用情况:A.需要反应迅速的数据处理;B.负荷易产生波动的数据处理;C.数据收集费用较高的数据处理。

38、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方案:1)新系统的业务流程;2)新系统的数据流程;3)新系统的逻辑结构;4)新系统中数据资源的分布;5)新系统的管理模型。

39、系统设计的任务:在系统分析提出的逻辑模型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进行物理模型的设计。主要是解决“怎样做”的问题。【对比记忆:系统分析的任务:在充分认识原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完成新系统的逻辑模型设计,解决系统“做什么”的问题。】系统设计的任务是什么【简答】系统设计的具体工作:1)总体设计2)代码设计和设计规范的制定3)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4)数据存储设计 5)计算机处理过程设计。系统设计的原则:1)系统性:从整个系统的角度考虑,如系统的代码要统一,设计规范要标准,传递语言要尽可能一致,对系统的数据采集要做到数出一处、全局共享等;2)灵活性:要求系统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如尽量采用模块化结构,提高各模块的独立性。3)可靠性:如安全保密性、检错、纠错能力、抗病毒能力等。4)经济性:如不要盲目追求技术上的先进,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复杂化。 MIS系统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简答】

40、代码的定义:代码是代表事物名称、属性、状态等的符号。代码的功能:1)为事物提供一个概要而不含糊的认定,便于数据的存贮和检索。2)使用代码可以提高处理的效率和精度。3)提高数据的全局一致性。4)代码是人和计算机的共同语言,如零件号、图号等早已使用代码。(代码校验的作用是检查输入的正确性,对话设计的原则是用户友好。)

管理信息子系统划分,简述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分类(8)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