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切换为居中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41、功能结构图(模块结构图)就是按功能从属关系画成的图表。愈上层功能愈笼统,愈下层功能愈具体。功能分解的过程就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由复杂到简单的过程。功能模块:功能结构图中每一个框称为一个功能模块。功能模块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分得大一点或小一点。分解得最小的功能模块可以是一个程序中的每个处理过程,而较大的功能模块则可能是完成某一任务的一组程序。模块化【体现的是灵活性原则】:把一个复杂的系统分解为多个功能较单一的功能模块的方法称作模块化。模块化是一种重要的设计思想,它把一个复杂的系统分解为一些规模较小、功能较简单的、更易于建立和修改的部分。模块化的特点是:1)各个模块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分别加以设计实现;2)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信息交换、调用关系)通过一定的方式予以说明。各模块在这些关系的约束下共同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完成系统的功能。
42、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的设计依据:1)系统的吞吐量。每秒钟执行的作业数称为系统的吞吐量。系统的吞吐量越大,则系统的处理能力就越强。与系统硬软件选择有直接关系。2)系统的响应时间。从用户向系统发出一个作业请求开始,经系统处理后,给出应答结果的时间称为系统的响应时间。它与CPU 运算速度和通信线路的传递速率等有关。3)系统的可靠性。系统的可靠性可以用连续工作时间表示。双机双工结构。4)系统的处理方式。集中式:主机系统或网络系统;分布式:微机网络。5)地域范围。分布式系统要根据系统覆盖的范围选择采用广域网或局域网。6)数据管理方式(文件/数据库)
43、数据存储设计:文件是系统中存放数据的基本方式。文件分类:1)按文件的用途分类:A.主文件B.处理文件C.工作文件D.周转文件(与处理文件同为顺序文件。周转文件用来存放具有固定个体变动属性的数据,例如工资子系统中的住户电费扣款文件)E.其他文件;【判断:主文件是系统中最重要的共享文件。(T)、采用周转文件是为了防止数据丢失。(F)、在空周转文件中已输入了有关记录的主键的值。(T)】2)按文件的组织方式分类(文件的组织方式是指文件内部构造数据的方式):A.顺序文件(文件中数据记录的物理顺序与逻辑顺序一致,文件记录按主键的值递增(或递减)次序排序,形成其逻辑顺序)、B.索引文件(含有索引表的数据文件称为索引文件。索引表通常是另外一个仅由数据文件的关键字和地址组成记录的文件,主要是为了方便对数据文件的检索。索引表的关键字应当按顺序排列,而数据文件本身可以按顺序排列,也可以不按顺序排列)C.直接存取文件。【判断:串行文件排序后就成为顺序文件。(T)、顺序文件不要求物理顺序和逻辑顺序相一致。(F)、存于磁盘上的记录,可以是顺序地存储,也可以是随机地存储。(T)、索引表本身不是一个文件。(F)、数据文件带有了索引表,就可称为索引文件。(T)、索引表就是索引文件。(F)、索引表本身不必排序,只要对与它相关的数据文件排序就可以。(索引表在排序前按记录的物理顺序排列,排序后则按照记录的关键字的逻辑顺序排列)(F)、直接文件组织方式的查找速度低于索引文件组织方式。(F)索引文件是指针对某个数据文件建立的该文件所有记录的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之间对应关系的索引表。(T)】
44、活动率:指更新过程中作用到记录的百分数。【判断:某系统的主文件更新时被更新的记录达到85%。这种情况宜采用顺序文件组织方式。(T)】
编辑切换为居中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编辑切换为居中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建立概念模型中常涉及的主要概念:实体;属性;联系
数据模型的种类: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
【选择】第一范式;如果在一个数据结构中没有重复出现的数据项或空白值数据项,就称该数据结构是规范的。任何满足规范化要求的数据结构都称为第一规范形式,记为1NF。
第二范式:如果一个规范化的数据结构的所有非关键字数据项完全函数依赖于它的整个关键字,则称该数据结构是第二范式的,记为2NF。
第三范式:如果一个数据结构中任何一个非关键字数据项都不传递依赖于它的关键字,则称该数据结构是第三范式的,记为3NF。
44、输出设计【先输出后输入设计】设计输出报告时要注意下以下几点:1)方便使用者(尽量利用原系统的输出格式);2)输出表格要考虑系统发展的需要。(留出备用项目);3)尽量保持输出流内容和格式的统一性。
45、输入设计的原则:①提高效率;②减少错误。
46、系统设计报告的内容:1)系统总体设计方案2)代码设计方案3)输入和输出设计方案4)文件设计方案5)程序模块说明书。一旦系统设计被审查批准,整个系统开发工作便进入系统实施阶段。简答题:系统设计报告的内容
46、【对比记忆】系统分析报告的撰写:1)组织情况概述;2)现行系统概况;3)新系统逻辑模型;4)新系统在各个业务处理环节拟采用的管理方法、算法和模型;5)与新系统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和运行体制的建立;6)系统设计与实施的初步计划;7)用户领导审批意见。
47、系统实施的主要内容:1)物理系统的实施、2)程序设计与调试、3)项目管理、4)人员培训、5)数据准备和录入、6)系统转换和评价等。系统实施阶段的任务:系统实施阶段既是成功地实现新系统,又是取得用户对系统信任的关键阶段。(MIS的规模越大,实施阶段的任务就越复杂。为此,在系统正式实施开始之前,就要制定出周密的计划,即确定出系统实施的方法、步骤、所需的时间和费用。并且要监督计划的执行,做到既有计划又有检查,以保证系统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系统实施的内容是什么【简答】
48、程序设计的目标:1)可维护性。指当系统需求变化时,容易对程序进行补充或修改;2)可靠性。不仅正常情况下能正确工作,而且在意外情况下应便于处理;3)可理解性。要求层次清楚,便于阅读,便于维护。4)效率。程序的效率指程序能否有效地利用计算机资源,如节省存储空间、提高运行效率等。但片面地追求程序的运行效率反而不利于程序设计质量的全面提高,因为效率与可维护性、可理解性通常是矛盾的。
49、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1)自顶向下的模块化设计方法(从整体上);2)★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在具体编程中)。编写程序应符合软件工程化思想, 即应利用工程化的方法进行软件开发。这不仅可提高软件开发效率,而且便于将来的维护和修改。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的特点是采用以下三种基本逻辑结构来编写程序:1. 顺序结构。是一种线性有序的结构。由一系列依次执行的语句或模块构成。2. 循环结构。循环结构是由一个或几个模块构成,程序运行时重复执行,直到满足某一条件为止。3. 选择结构。根据条件成立与否选择程序执行路径。【用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方法设计程序时,程序由三种基本逻辑构成:顺序结构、循环结构、选择结构。】
50、
50、程序和系统调试:目的是发现程序和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错误(系统测试)并及时予以纠正(系统调试)。
编辑切换为居中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1)程序调试:程序的正确性验证一般有理论法和实验法两种。
A.代码测试。B.程序功能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