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出老山界中景物描写的例子,课文老山界中的多处描写赏析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3-11-19 16:55:43

下午才动身,沿着山沟向上走。前面不知道为什么走不动,等了好久,才走了几步又要停下来等。队伍挤得紧紧的,站累了,就在路旁坐下来,等前头喊着“走,走,走”,就站起来再走。

满望可以多走一段,可是走不了儿步,又要停下来。天色晚了,肚子饿了,许多人烦得叫起来,骂起来。

……

一路前进,天黑了才到山脚,果然有许多竹林。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不要掉队呀!”

“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我们顶着天啦!”

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

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

……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鸣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老山界》

13.探究下列语句在文章构思方面的作用,写出你的发现。(4分)

①下午才动身,沿着山沟向上走。前面不知道为什么走不动,等了好久,才走了几步又要停下来等。

②天色晚了,肚子饿了,许多人烦得叫起来,骂起来。

③一路前进,天黑了才到山脚。

④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

13.答案:示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点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所见情景也发生了变化,文章脉络清晰。

示例二逐层写明时间的变化和地点的转移,使叙事和描写都变得合理。例如,由于“天色晚了”,因而“肚子饿了”,加上“走了几步,又要停下来”,于是“许多人烦得叫起来,骂起来”,就不显得奇怪了。

示例三、按时间顺序写,先设置悬念,后面解释,从而产生扣人心弦的效果。如文中多次提到前面“不知道为什么走不动”,使人疑惑不解,后面证实了,这座山确实特别陡峭、险峻。

评分:答出一种示例得2分,答出两种示例得4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14.说说本文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4分)

14.答案:示例一巧用修辞。例如,“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将天上的星星比作宝石,写出了星空的灿烂美丽。“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鸣咽,像波涛在澎湃”,连用极富抒情性的比喻、排比,将无形的声音变得具体可感。

示例二、视觉、听觉结合。“半夜醒来”的那段描写,按照“看”的自然顺序,先写醒来时看到的星空,再写四周的山峰,最后写山路上的篝火,由此自然过渡到听觉。

示例三、以声衬静。“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鸣咽,像波涛在澎湃”,运用以声衬静的手法,用耳朵里听到的声响,烘托午夜里半山腰的寂静,使读者身临其境。

示例四、侧面烘托。“之'字形”“连到天上”,既表明老山界山势陡峭、山路险峻、迂回曲折的特点,又从侧面写出爬山的艰难以及红军人数之多。

示例五、俯仰结合,视角转换。“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这一句从向上、向下两个角度描写火把,突出山势的陡峭和险峻,进而突出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艰难。

评分:答出一种示例得4分,特点和赏析各占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