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景,桃花源记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3-11-27 03:14:45

《桃花源记》是东晋伟大文人陶渊明的扛鼎之作。本是《桃花源诗》的序言,却与诗集驳离,独自成篇,灵香外溢,传颂千古。“谁人不识陶渊明,谁人不议桃花源!”

桃花源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景,桃花源记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1)

(陶渊明)

《桃花源记》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世外桃源”的景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着实奇妙!纯真场景,人间仙境,清新扑鼻,令人向往。

陶渊明为什么要写《桃花源记》?他不可能去过那个被他称为“桃花源”的地方,世上也不会有这么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但他还是写了。这说明,“桃花源”虽是他的想象和杜撰,却也是他的憧憬和向往。这也说明,他心目中渐已形成中国式的“乌托邦”愿景。

桃花源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景,桃花源记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

(桃花源外景)

我们知道,乌托邦本意是“没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延伸为“理想的境地”。它最早是由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柏拉图与陶渊明同属一个时期,但他的思想的提出,比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晚了大约二十年。十六世纪空想社会主义创始人托马斯·莫尔在柏拉图的基础上著述《乌托邦》一书。“乌托邦”便广为人知。在《乌托邦》一书中,作者虚构了一个航海家拉斐尔航行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闻。在那里,人是平等的,按需分配,大家穿统一的工作服,在公共餐厅就餐,官吏由公众选举产生……这不是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象吗?这种景象与陶渊明所描绘的场景如出一辙,但它却比陶渊明《桃花源记》产生的年代晚了一千多年。有人曾经提出,既然先有“桃花源记” ,后有“乌托邦”,那么“乌托邦”的称谓应该改为“桃花源”才是。不无道理。

再回到陶渊明和他的《桃花源记》。陶渊明虽然不可能拥有空想社会主义的初步思想,但他年轻时就有“大济苍生”之志。然而他生活的时代正是东晋变局之际。东晋王朝腐败透顶,对外一味投降,对内赋税徭役繁杂,人民负担加重,而东晋却仍然偏安于江左一隅。陶渊明性格耿直,清廉自俭,不愿卑躬屈膝于权贵,自感怀才不遇,对政治失望,终于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躬耕僻野。《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作者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安宁祥和、欣欣向荣、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以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陶渊明描绘的,就是朴素的“乌托邦”理想场景。

桃花源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景,桃花源记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3)

(桃花源)

有外国学者研究中国古代政文历史时,曾提出,最早的“乌托邦”思想广泛存在于中国。陶渊明之前,有孔子“为政以德”、“天下为公”之说,庄子“逍遥游”,等等,皆体现乌托邦思想的萌芽。至陶渊明,更是将乌托邦思想具体化、全景化的呈现了。世人敬之陶渊明,不能不感喟《桃花源记》。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