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对孔乙己的看法,名人对孔乙己的评价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3-11-27 08:49:22

尽管鲁迅先生一直反对在文章中使用“只有自己明白”的词汇,并且“大约的确”看起来特别像语法错误,可是它的出现,并不妨碍读者对文章本意的理解,所以鲁迅先生就把它保留下来了。

二、“矛盾修辞”和其它

“大约”的意思是有可能,而“的确”的意思却是百分之百。鲁迅先生把两词连用,有人说:这一种“矛盾修辞”的手法,是先生刻意为之。

还有人举例子说,这种修辞手法其实在我们国家的古代文学作品和民间口语中并不鲜见。比如《红楼梦》第三十七回中,宝钗也曾经笑过某人是“无事忙”。再比如我们平时口语中说的“小大人”、“老小孩”。

矛盾修辞常被用于格言警句和一些习惯用语之中,像《孔乙己》这样的用法,既非格言,又不是大众习惯,它和“矛盾修辞”显然是不沾边的。不过,鲁迅先生的确是为了达到某种效果才采用了这样的句式。

名人对孔乙己的看法,名人对孔乙己的评价(5)

在《孔乙己》的末句中,“大约”是修辞“孔乙己的确死了”。事实上它代表人们对于孔乙己是生或者死的三个不同阶段的看法。

第一个阶段,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断了腿,用手“走”来喝酒。之后离开酒店,到了年关也都没有再回来。于是大家认为他“可能是死了”。

第二个阶段,又过去了五、六个月,端午节还没有看到孔乙己,老板说他还“欠店里十九个钱”。这时候,大家觉得他“确实是死了”。

第三个阶段,从端午到中秋,从中秋再到下一个年关,还是不见孔乙己。旁人早已经不关心孔乙己的死活了。只有文章中的“我”还一直惦记着他的生死。

可是,一个人穷困潦倒到了他这样的地步,腿也被人打断了,过了一年也没见到人影。“我”不由得开始怀疑:别人的猜测可能是对的,“‘大约’孔乙己的确是死了吧”。

名人对孔乙己的看法,名人对孔乙己的评价(6)

所以,这其实是鲁迅先生故意留下的一个悬念。这个结局就和后来金庸在《雪山飞狐》中留下的开放式结局一样。胡斐死没有?有可能死了,有可能没有死。

孔乙己也是一样。毕竟他前一次被丁举人吊着打的时候,大家就说他死了。不过,他后来仍然能用手“走”来赊酒吃。

结语

《孔乙己》创作的时间比较早,而当时正处于新旧文体转换时期,所以有人觉得这是鲁迅先生写错了。可是他是大文豪,他犯下的错误,后人一直在替他掩饰着。但是,我还是认同:鲁迅先生在这里明显不是“笔误”,他就是故意这样写的。

比如,他自己说了不能造生僻词汇,可是他就在《闰土》里生造出了一个“猹”。而语文老师告诉我们,创作中要“避复”。就是要避免同意的意思,不能车轱辘来回地说。可是鲁迅先生偏要写:“家门前有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

名人对孔乙己的看法,名人对孔乙己的评价(7)

小时候我特别不服气:凭什么呀!他写错了字就成为了“通假字”,而我写错了就要被扣分,还要挨骂。长大了我就懂了,这件事儿不服气不行,有本事你也去当文豪。

“大约孔乙己的确是死了”这句话,我觉得挺好的,因为它是鲁迅写的。对于名人的经典作品,普通人都会给予极大的宽容,也会用心去体会作者创作的本意。但是对于普通人的作品,大家更习惯去“喷口水”外加“挑刺”,所以普通作者最好别学。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