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泳法可将血浆脂蛋白排序,血浆蛋白的电泳顺序口诀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3-12-09 05:00:40

一、名词解释

1、抗凝剂:应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除去或抑制血液中的某些凝血因子,阻止血液凝固,称为抗凝。阻止血液凝固的化学试剂称为抗凝剂。

2、决定性方法:准确度最高,系统误差最小;经过详细研究未发现产生误差的原因,其测定结果与“真值”最为接近的方法。主要有重量分析法、中子活化法、同位素稀释-质谱分析法(ID-MS)等。

3、参考方法:是指准确度与精密度已经被充分证实,且经公认的权威机构(国家主管部门、相关学术团体和国际性组织等)颁布的方法。这类方法干扰因素少,系统误差很小,有适当的灵敏度、特异度、较宽的分析范围并且线性良好,重复测定中的随机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4、常规方法:具有足够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特异度,有适当的分析范围,经济实用,其性能指标符合临床或其它目的的需要的方法。

5、标准品:它的一种或几种物理或化学性质已经充分确定,可用以校正仪器和某种测定方法的物质。

6、一级标准品:已经确定的稳定而均一的物质,其数值已由决定性方法确定或由高度准确的若干方法确定,所含杂质已经定量。主要用于校正决定性方法,评价和校正参考方法以及为“二级标准品”定值。

7、二级标准品:这类标准品可以是纯溶液(水或有机溶剂的溶液),也可以存在于相似基质中。可由实验室自己配制或为商品,其中有关物质的量由参考方法定值或用一级标准品比较而确定。主要用于常规方法的标化和控制物的定值。

8、控制物:控制物用于常规质量控制,以控制病人标本的测定误差。有定值血清和未定值血清两种。控制物不能用于标定仪器或方法。

9、实验误差:简称误差,是量值的给出值与其客观真值之差。

10、系统误差:是指一系列测定值对真值存在同一倾向的偏差。它具有单向性,而没有随机性,常有一定的大小和方向;一般由恒定的因素引起,并在一定条件下多次测定中重复出现。当找到引起误差的原因,采取一定措施即可纠正,消除系统误差能提高测定的准确度。

11、随机误差:是指在实际工作中,多次重复测定某一物质时引起的误差。误差没有一定的大小和方向,可正可负,数据呈正态分布;具有不可预测性,不可避免,但可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分析步骤越多,造成这种误差的机会越多;随测定次数增加,其算术均数就越接近于真值。

12、精密度:是表示测定结果中随机误差大小程度的指标。它表示同一标本在一定条件下多次重复测定所得到的一系列单次测定值的符合程度。

13、准确度:是指测定结果与真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偏差和偏差系数表示。

14、特异度:即专一性,是指在特定实验条件下分析试剂只对待测物质起反应,而不与其它结构相似的非被测物质发生反应。分析方法特异度越高,则测定结果越准确。

15、干扰:是指标本中某些非被测物质本身不与分析试剂反应,但以其它形式使待测物测定值偏高或偏低的现象,这些非被测物质称为干扰物。

16、检测能力:即检测限度或检出限,是指能与适当的“空白”读数相区别的待测物的最小值。

17、回收试验:回收是指候选方法准确测定加入常规分析标本的纯分析物的能力,用回收率表示。回收试验的目的是检测候选方法的比例系统误差。

18、回收率:回收试验中测得的回收浓度占加入浓度的百分比例。

19、允许分析误差:表示95%标本的允许误差限度,或95%的病人标本其误差应小于这个限

20、参考值:从按若干标准规定的参考人群中选定一定数量的参考个体,通过检测所得结果, 经统计学处理求得均值()和标准差(s),均值()即为参考值。

21、参考范围:从按若干标准规定的参考人群中选定一定数量的参考个体,通过检测所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求得均值()和标准差(s),上述结果的95%的分布区间(±2s)即为参考范围。

22、医学决定水平:为对临床病人的诊疗具有医学判断作用的临界分析物浓度 。

23、金标准:是指通过活检、尸检、外科手术、随访等所做出的决定性诊断。



24、ROC曲线:ROC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或又称相对工作曲线(relat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以试验的敏感度为纵坐标, 1-特异度(假阳性率FP率,FPR)为横坐标作图,依照连续分组测定的数据,分别计算TPR 及FPR,并将相对的点连续起来就得到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

25、质量控制:指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其目的是监测检验过程中的误差,控制有关的各个环节,防止得出不可靠的结果。

26、质控品:为质控目的而制备的标本称为质控品。质控品宜含有与测定标本同样的基础物质,其分析物应具有参考值、病理值和医学决定水平三种水平浓度。

27、实验室认可:是由权威性专业组织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实验室或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检查、考核,认可能够开展或胜任某些工作,并授予资格的过程。

28、光谱分析:指利用物质具有吸收、发射或散射光谱谱系的特点,对物质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方法。它具有灵敏、快速、简便等特点,是生物化学分析中最常用的分析技术。

29、酶活性:即酶促反应速度,指在规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底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生成量

30、酶活性单位:指在一定条件下使酶促反应达到某一速度时所需要的酶量。

31、酶活性国际单位:1IU指在规定条件下(25℃,最适pH,最适底物浓度),每分钟催化1mmol底物发生反应的酶量。

32、延滞期:反应开始时,酶与底物分子结合很少,反应速度很慢,底物或产物的变化量与时间不成正比,这一时期称为延滞期。

33、线性期:延滞期的时间一般为数秒钟到数分钟;随着时间的推移,酶与底物分子结合增多,反应速度加快,底物或产物的变化量与时间成正比,这一时期称为线性期。

34、偏离线性期:在酶促反应过程中,随着底物的减少和产物的增加,逆反应增强,反应速度减慢,这一时期称为偏离线性期。

35、固定时间法:是测定酶促反应开始后一段时间内底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增加量。该方法在反应进行到预定时间后要终止反应,因此又称为终点法(end-point analysis);该方法反应时间的预定是从t1~t2,因此也称两点法(two-point analysis)。

36、连续监测法:是测定底物或产物随时间的变化量,又称为速率法。该方法每隔一定时间(10~60s)测定一次底物或产物的变化量,连续测定多点,然后将测定结果对时间作图,绘制反应速度曲线。

37、工具酶:在酶学分析中,往往利用酶作为工具,检测另一种酶的活性或底物浓度,我们将作为试剂用于测定待测酶活性或底物浓度的酶称为工具酶。

38、心肌酶:常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酶类有AST、LDH和CK,统称为心肌酶。

39、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急性炎症或某些组织损伤时,有些血浆蛋白质含量会增高,有些会降低,这些血浆蛋白质被称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acute phase reactants , APR)。

40、Lowry改良法:在酚试剂法的基础上改良;即在酚试剂中加入Cu2 ,集中了酚试剂法和双缩脲法两者的作用,提高了呈色的灵敏度,其中75%呈色靠铜离子产生。反应产物的最大吸光度在650~750nm之间。Lowry改良法的灵敏度为双缩脲法的100倍左右。

41、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复杂的代谢性疾病,系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或利用缺陷引起的病理性高血糖症。

42、酮血症:血液中酮体(乙酰乙酸、β–羟丁酸及丙酮三者统称为酮体)形成过多引起血中含量增高,称酮血症(ketonuria)。

43、OGTT: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口服一定量葡萄糖后,每间隔一定时间测定血糖水平,从而判断病人胰岛素分泌的反应性和能力的试验。

44、脂蛋白受体:是一类位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它能以高度的亲和方式与相应的脂蛋白配体作用,从而介导细胞对脂蛋白的摄取与代谢,进一步调节细胞外脂蛋白的水平。脂蛋白与脂蛋白受体的作用不仅是运送脂蛋白至细胞所必需,也是从血和外周组织中有效清除具有潜在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所必需的。

45、清道夫受体:主要存在于巨噬细胞表面,介导修饰LDL(包括氧化LDL和b-VLDL)从血液循环中清除。其表达不受细胞内胆固醇浓度的调节。巨噬细胞能不停地通过清道夫受体摄取修饰LDL的胆固醇,导致胆固醇堆集和泡沫细胞形成,促进动脉壁粥样斑块形成。

46、残粒受体:能识别ApoE,是清除血液循环中CM残粒和β-VLDL残粒的主要受体,它也能结合含ApoE的HDL。

47、高脂蛋白血症: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是指血浆中胆固醇或/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血浆脂类以血浆脂蛋白形式存在,因此,高脂血症一定时高脂蛋白血症(hyperlipoproteinemia)。

48、脱水:人体体液丢失造成细胞外液的减少,称为脱水(dehydration)。

49、高渗性脱水:指水的丢失比例高于Na 的丢失,造成细胞外液中Na 浓度升高,晶体渗透压增大。这种情况常在大量出汗失水过多后出现。

50、等渗性脱水:指水的丢失与Na 的丢失量等比例,需要及时补充等渗盐水加以缓解。

51、低渗性脱水:指Na 的丢失比例大于水的丢失,常由剧烈呕吐、腹泻,造成大量消化液丢失所致,服用某些排Na 利尿剂时亦可发生,需要补充适当的NaCl溶液。

52、水肿:当机体摄入水过多或排出减少,使体液中水增多时,称为水肿或水中毒。

53、血氧饱和度:血液中HbO2的量与Hb总量(包括Hb和HbO2)之比称为血氧饱和度。

54、Bohr效应:pH对氧解离曲线的影响称为Bohr效应。pH上升时,H+浓度降低,使Hb与O2的亲和力增加,曲线左移,有利于Hb与O2的结合,使血氧饱和度增加,增加血氧运输量。否则相反。

55、二氧化碳分压(PCO2):是指物理溶解在血液中的CO2所产生的张力。PCO2基本上与物理上溶解的CO2量成正比关系。

56、氧分压:是指血浆中物理溶解的O2所产生的张力。

57、二氧化碳总量:(TCO2)指血浆中各种形式存在的CO2的总含量,其中大部分(95%)是HCO3-结合形式,少量是物理溶解的CO2(5%),还有极少量以碳酸、蛋白氨基甲酸酯及CO32-等形式存在。

58、实际碳酸氢盐:(AB)指血浆中HCO3-的实际浓度。即指未接触空气的血液在37℃时分离的血浆中HCO3-的含量。通常由实测的pH及PCO2根据H—H方程计算所得,也可以实际测定。

59、标准碳酸氢盐:(SB)指在37℃时用PCO2为40mmHg及PO2为100mmHg的混合气体平衡后测定的血浆HCO3-的含量。通常根据pH与PCO2数据计算求得。

60、缓冲碱:(BB)指全血中具有缓冲作用的阴离子总和,包括HCO3-,Hb,血浆蛋白及少量的有机酸盐和无机磷酸盐。

61、碱剩余:(BE)是指在37℃和PCO2为40mmHg时,将1L全血pH调整到7.40所需强酸或强碱的mmol数。BE是代谢性酸碱中毒的客观指标,对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和治疗导向有重要意义。

62、阴离子隙:(AG)是根据测定出血清阴离子总数和阳离子总数的差值计算而出,它表示血清中未测定出的阴离子数。

63、微量元素:指含量占体重0.01%以下元素。尽管在体内含量极低,但其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和临床意义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些物质的检验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帮助 。

64、δ-胆红素:血液中的未结合胆红素通过非酶促反应与白蛋白结合,以“未结合胆红素-白蛋白复合体”形式在血液中运输,此复合体即δ-胆红素。该复合体有利于未结合胆红素的运输,也限制了未结合胆红素通过细胞膜。δ-胆红素重氮反应呈阳性。

65、生物转化:机体对许多外源性或内源性非营养物质进行化学转变,增加其水溶性(或极性),使其易随胆汁、尿排出,这种体内变化过程称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

66、卡门氏单位:1.0ml血清在25℃,340nm,反应体积3.0ml,光径1.0cm时每分钟测定吸光度下降0.001,即消耗4.82 ´ 10-4μmol NADH为一个卡门氏单位。

67、肾小管重吸收:是肾小管上皮细胞将原尿中的水分和某些溶质转运回血液的过程。包括主动和被动两种方式。

68、假肌酐:Jaffe反应法是测定肌酐常用的方法,适用于血、尿标本的检测。但最大的问题是非特异性干扰大,维生素C、丙酮、乙酰乙酸、α-酮酸、葡萄糖、蛋白质以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强心甙、甲基多巴等还原性物质都能与碱性苦味酸生成红色,这些物质统称为假肌酐。

69、AMI:由于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持久性严重缺血而发生的局部坏死。

70、心脏损伤时变化较大的标志物,包括酶类标志物和蛋白质类标志物。

1 简述实验方法的分级以及各级方法的用途。

答:

分级:IFCC根据分析方法的准确性与精密度不同将实验方法分为决定性方法、参考方法和常规方法。

用途:决定性方法用于评价参考方法和一级标准品。

参考方法:①在条件优越的实验室作常规分析;②用于鉴定常规方法,评价其误差大小,干扰因素并决定是否可以被接受;③用于鉴定二级标准品和为质控血清定值;④用于商品试剂盒的质量评价。

常规方法在做出评定后,经有关学术组织认可,可以作为推荐方法。

2、简述各级标准品与各级实验方法之间的关系。

3、简述实验方法选择的原则及步骤。

选择原则:实验方法选择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验室的条件和检测要求确定适当的方法。要重点考虑:①实用性:微量快速,方法简便,安全可靠,成本低廉;②可靠性:所选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准确度和较大的检测能力。

选择步骤:①广泛查阅文献;②选定侯选方法;③侯选方法的初步试验

4、简述方法比较试验中比较方法的选择。

在进行临床化学常规方法的评价时,最好选择参考方法作为比较方法,这样在解释结

果时,可把方法间的任何分析误差都归于侯选方法。

5、在实验的诊断性评价中,ROC曲线主要用于哪些方面?。

ROC曲线主要用于:

用于选择合适的阈值。左上角代表一个完美的诊断试验,靠近左上角的ROC曲线的点是错误最少、效果最好的阈值,假阳性和假阴性的总数最少。

比较两个诊断同种疾病的试验。每一试验作一ROC曲线,ROC曲线围成面积越大者,诊断试验性能越好。

6、如何对试剂盒的性能进行评估?

试剂盒的性能评估方法①测定准确度;②检验精密度;③干扰物试验;④测定线性范围;⑤稳定性试验;⑥均匀性实验。

7、简述Km值的应用。

鉴定酶的种类;

反映酶与底物的亲和力;

选择酶的最适底物;

计算不同底物浓度是酶促反应速度相当于最大反应速率的比率;

设计适宜的底物浓度

8、简述血浆白蛋白的生理功能。

①营养作用;②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③维持血浆的正常pH;④运输作用。

9、胰岛素的作用。

①加快葡萄糖通过肌肉和脂肪组织的转运速率;②促进糖原合成;③加速糖的氧化分解;④促进糖转变为脂肪;⑤抑制糖异生。总的结果是使血糖浓度降低

10、简述双缩脲法测定血清总蛋白的原理。

蛋白质中的肽键在碱性条件下与铜离子络合成紫红色复合物,产生的颜色强度在一定范围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此反应和两分子尿素缩合后的产物双缩脲与碱性铜反应相似,故称为双缩脲反应。

11、简述血脂的超速离心法和电泳法的分类。

超速离心法是根据脂蛋白在一定密度的介质中离心漂浮速率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用此法,将血浆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四种。这四种脂蛋白密度依次增加。

电泳法是根据不同密度的脂蛋白所含蛋白质的表面电荷不同,利用电泳将其分离,并与血浆蛋白质的迁移率比较以判断其部位。利用琼脂糖电泳法,血浆脂蛋白可分为乳糜微粒、前-β、β和α四条脂蛋白区带。分别相当于超速离心法中分出的CM、VLDL、LDL和HLDL。

12、简述高脂蛋白血症的几种分类法。

按表型分类分为Ⅰ型高脂蛋白血症、Ⅱa型高脂蛋白血症、Ⅱb型高脂蛋白血症、Ⅲ型高脂蛋白血症、Ⅳ型高脂蛋白血症、Ⅴ型高脂蛋白血症。

按是否继发于全身性疾病分类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

基因分型法。

13、简述血浆甘油三酯的化学测定法的步骤。

①抽提:选用合适的抽提剂,既要使甘油三酯提取完全,又要消除磷脂、游离甘油和葡萄糖等干扰物质的影响;

②皂化:采用KOH作皂化剂,使甘油三酯水解生成甘油;

③氧化:过碘酸在酸性溶液中将甘油氧化成甲醛和甲酸;

④显色:a、甲醛与变色酸(4,5-二羟-2,7-萘二磺酸)在硫酸溶液中加热生成紫色化合物;b、甲醛与乙酰丙酮在铵离子(NH4 )存在下生成黄色的二乙酰二氢二甲基吡啶。

14、简述血清甘油三酯的磷酸甘油氧化酶法测定原理。

TG H2O LPL 甘油 脂肪酸

甘油 ATP GK Mg2 G—3—P ADP

G—3—P O2 GPO 磷酸二羟丙酮

H2O2 4—AAP 4—氯酚 POD 苯醌亚胺非那腙 H2O

最后一步是以Trinder 反应显色,苯醌亚胺非那腙在500nm下的吸光度与TG成正比。

15、简述代谢性酸中毒的常见诱因.

各种原因造成的酸性代谢产物在体内积聚,如严重糖尿病造成的酮症酸中毒。

肾功能衰竭造成H 排泄障碍,酸性物质在体内大量积聚。

碱性物质过多丢失。

16、什么叫做脱水,根据失水和失钠的比例,脱水可分为哪几种情况?

脱水就是人体体液丢失造成细胞外液的减少。根据失水与失钠的比例不同,可分为:

高渗性脱水:失水高于失钠;

等渗性失水:失水等于失钠;

低渗性失水:失钠高于失水。

17、简述火焰光度法测钾、钠的原理。

火焰光度法是一种发射光谱分析方法,临床上广泛用于测定钾、钠。其原理如下:

含有钾、钠的标本和助燃气(甲烷)雾化后喷出火焰,在助燃气产生的高温下,钠、钾原子获得能量被激发为激发态 。由于不稳定,激发态原子迅速释放能量回到基态,发射出各种元素特有波长的辐射光谱。钠为589nm,钾为766nm。这些金属元素的特异光谱经各自波长滤光片过滤后照在光电池上产生电流,再经放大器放大在电流表上显示电流大小。标本中钾、钠浓度越大,发射光谱强度越大,它们之间呈正比关系。

18、Hb的氧解离曲线为什么呈S型而不是抛物线型?

Hb的氧解离曲线呈S型是由Hb的结构所决定的,Hb有两种构象:T型和R型。R型对氧的亲和力是T型的数百倍。

Hb的氧合作用由α-亚基开始,当氧气与α-亚基血红素Fe2 结合后,使α-亚基三级结构发生改变,维系各亚基间及β-亚基内的盐键逐步断裂,Hb分子的构象右T型变为R型,其对氧的亲和力也逐步增加,产生协同效应,这种协同效应也发生在HbO2释放O2的过程中,也就是说,Hb的一个亚基与O2结合后,其他亚基更容易与O2结合。

而HbO2一个亚基释放O2后,其他亚基更容易释放出O2。所以Hb的氧解离曲线呈S型而不是抛物线型。

19、影响氧解离曲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⑴[H+]和PCO2。[H+]上升,曲线右移。

⑵2,3-二磷酸甘油酸的影响。其增高时,促进HbO2释放O2

20、答:

组织细胞代谢不断产生CO2,由组织扩散入血浆,其中少量溶于水中形成H2CO3,绝大部分CO2向红细胞内扩散,在红细胞内碳酸酐酶作用下与水结合成H2CO3。另一部分CO2与Hb结合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20、简述CO2从组织进入血液后的变化过程。

组织细胞代谢不断产生CO2,由组织扩散入血浆,其中少量溶于水中形成H2CO3,绝大部分CO2向红细胞内扩散,在红细胞内碳酸酐酶作用下与水结合成H2CO3。另一部分CO2与Hb结合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21、重氮盐改良J-G法测定血清胆红素的原理。

。血清中结合胆红素与重氮盐反应生成偶氮胆红素;游离胆红素在加速剂咖啡因作用下,分子内的次极键断裂,极性上升与重氮试剂反应生成紫色偶氮胆红素,加入叠氮钠终止反应,继而在碱性酒石酸钾钠作用下生成蓝色化合物,其颜色深浅与胆红素含量成正比。

22、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的原理。

GOD将葡萄糖氧化为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后者在POD催化下,将4-氨基安替比林和酚缩合为红色醌类化合物,其颜色深浅在一定范围内与葡萄糖浓度成正比

23、什么是黄疸?黄疸有哪些类型?

黄疸是指高胆红素血症引起皮肤、巩膜和粘摸等组织黄染的现象。按黄疸形成的原因可分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

24、简述内生肌酐清除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

①受试者禁食肉类三天,试验日禁用茶、咖啡,停用利尿剂,试验前避免剧烈运动,饮用足量的水,使尿量不少于1ml/min。②准确收集24小时尿,记录尿量、身高、体重。③在收集尿液的同时,最好在收集尿液的中期,收集血样,④对收集的尿样及血样进行肌酐测定。⑤按照公式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

25、简述连续监测法测定ALT的原理。如何消除内源性α-酮酸对其测定的干扰?

26、2000年提出的AMI的实验诊断标准是什么?

:L-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在ALT的作用下,生成丙酮酸和L-谷氨酸。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作用下生成L-乳酸,同时NADH被氧化为NAD ,可在340nm处连续监测到NADH的消耗量,从而计算出ALT的活性浓度。

用双试剂法,首先使血清与缺少α-酮戊二酸的底物溶液混合,37保温5分钟,将标本中所含的α-酮酸消耗完,然后再加入α-酮戊二酸启动ALT催化的反应。

27、心肌酶的释放速度与哪些原因有关?

心肌肌钙蛋白升高随后缓慢降低或CK-MB快速升高后降低。①心肌细胞内外酶浓度差异;②酶在心肌细胞内定位与存在形式;③酶蛋白分子量的大小。

28、AST、LDH和CK对诊断AMI的特异性比较。

①AST在心肌细胞中含量最多,但也大量存在于其它多种器官,故其诊断特异性差。

②LDH在心肌细胞中的含量仅次于肾,其分子量较大,在AMI时血清中此酶活性升高较其他酶迟,但因其半寿期较长,增高持续时间较长,由于其分布广泛,故特异性不高。

③CK在发生AMI时,相对于其它酶,它最早进入血液,但其半寿期较其它酶短,不能用于亚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

29、简述免疫抑制法测定CK-MB的机制及脑损伤时容易出现假阳性的原因。

免疫抑制法测定CK-MB,即用抗M亚基的抗血清抑制CK-MM及CK-MB中的M亚基的酶活性,在正常血清中没有可检测的CK-BB,剩余酶活性乘以2即大致代表CK-MB的活性,此法明显受到B亚基活性变化的影响,当脑部受损时,大量CK-BB释放,使该法测定的CK-MB明显升高,出现假阳性。

30、简述在AMI发生后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的变化。

肌钙蛋白是由TnT、TnI、TnC三个亚单位组成,它们为心肌的调节单位,在控制心肌收缩中起重要作用。在心肌损伤时大量升高,诊断快速、特异、灵敏。在AMI时,其升高的倍数是CK-MB的5~10倍以上。

六、计算

1、有下列四个样品:

基础样品: 血清2ml 0.1ml生理盐水

回收样品Ⅰ:血清2ml 0.1ml 20mmol/L葡萄糖标准液的7光度况酯径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