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六号就位,神舟十五号撤退。神舟十五号返回,三分钟看懂返回流程。
第一阶段,在轨舱段分离,神舟十五号将告别空间站的天和核心舱,与轨道舱完成分离,为正式返回来一次大瘦身,以便轻装上阵。
此时的神舟十五号将完全离开空间站,在400公里的轨道,与空间站进行自主伴飞,神舟十五号乘组也正式踏入回家的征程。
第二阶段,飞船角度调整,返回舱的角度大概是20度左右,如果角度太大,产生的过载或超过航天员的极限,角度过小也不行,会让飞船打水漂飞出去。
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对返回至关重要,不能有丝毫差错,而且需要在不到3分钟的时间里,完成进行一系列复杂的动作。
在整个过程中,神舟十五号、空间站和地面指挥中心将密切配合,实时沟通飞船和空间站姿态,确保神舟十五号的顺利返回。
随后,返回舱和推进舱组合体会进行90度的转向,让推进舱位于返回舱的前方。
接着推进舱发动机点火,提供的动能开始对飞船进行制动减速,神舟十五号的两舱组合体开始下降高度,并逐步降低飞行速度。
神舟十五号返回,最为惊险的是第三阶段,也就是推返分离。
当推进舱和返回舱的组合体,下降至距地约145公里时,推进舱将与返回舱完成分离。
此时的返回舱将进行独自飞行,并在约100公里的高度时,开始再入大气层。
随着高度的继续下降,空气的密度会逐渐增加,神舟十五号与空气的摩擦也会越来越大。
在此阶段,神舟十五号会完全被火焰包围,一个巨大的火球从天而降,航天员将承受巨大的身体和心理考验。
当返回舱下降至80公里至30公里的高度时,神舟十五号还会进入黑障区,持续时间大约5分钟左右。
在此期间,返回舱将彻底与地面指挥中心失去联系,只能通过地面的雷达和红外设备,对返回舱的姿态和位置进行监测。
值得庆幸的是,神舟十五号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了进入黑障区时面临的风险。飞船外部的隔热涂层,将很好的分散热量,并保护航天员的安全。
神舟十五号返回,第四个阶段,开伞落地,也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当返回舱下降至约10公里的高度时,空气密度已十分稠密,具备开伞减速条件。
紧接着,引导伞、减速伞、主伞会顺次打开,1200平方米的大伞,将为返回舱提供足够的减速阻力。
在此过程中,空中和地面搜救人员,会不断的跟踪确认返回舱的位置和姿态,并快速向返回舱着陆点靠近。
当返回舱距离地面高度约1米时,速度已降低至2米/秒,底部的反推发动机点火,飞船降落地面的同时,会自动切断与降落伞的连接。
神舟十五号平稳落地,但此时航天员还不能立马出舱,而是向地面指挥中心汇报情况,并等待返回舱逐步降温。
随后,地面人员会对返回舱的姿态和状况进行检查,并对舱内进行微生物检查,对航天员进行身体检查。
一切就绪后,工作人员打开舱门,迎接航天员出舱,整个返回过程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