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都孤儿在文学史上的意义,雾都孤儿感受与启发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3-12-21 10:55:59

今年是狄更斯逝世150周年。狄更斯是中国读者非常熟悉和喜爱的英国作家。狄更斯作品开始在中国广为人知,是在上世纪50年代。1954年,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1956年至1957年,国内陆续上映四部英国电影,其中三部电影改编自狄更斯的小说:《匹克威克外传》、《孤星血泪》(《远大前程》)和《雾都孤儿》。

雾都孤儿在文学史上的意义,雾都孤儿感受与启发(1)

▍狄更斯

《雾都孤儿》在中国

1838年10月,狄更斯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奥立弗·退斯特》(Oliver Twist)出版单行本。1908年,翻译家林纾和魏易将《奥立弗·退斯特》译为《贼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上世纪40年代,《奥立弗·退斯特》被译为《奥列佛尔》(蒋天佐 译),由三联书店出版。新中国成立后,1957年,英国导演大卫·里恩根据《奥立弗·退斯特》改编的同名电影(1948年英国导演协会出品——作者注),由上海电影译制片厂译制完成。陈叙一采用前苏联翻译的《奥立弗·退斯特》缩写本的译法,将影片译名改为《雾都孤儿》。此后,国内各个译本便沿用了这个译名。

雾都孤儿在文学史上的意义,雾都孤儿感受与启发(2)

▍上海译文出版社 《雾都孤儿》

大卫·里恩版的电影《雾都孤儿》在国内至少上映过两次。一次是1957年,一次是1978年。电影最经典的场景是奥立弗拿着碗和汤匙走到大师傅跟前说的那一声:“对不起,先生,我还要。”这也是原著最精彩的段落。2006年,罗曼·波兰斯基版的《雾都孤儿》在中国上映。《雾都孤儿》为中国读者和观众熟悉及喜爱的程度,在狄更斯的作品中,称得上数一数二。

“这是一个希望容易破灭的世界,遭到破灭的常常是珍藏在我们心底最殷切的希望,可以给我们的天性增添最大光荣的希望。”这是小说结尾的一段话。《雾都孤儿》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阴暗和罪恶的揭露与批判,是这部小说和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在中国受到广泛接受的一个重要原因。

大卫·里恩与《远大前程》

1979年,《远大前程》出现第一个中文译本,即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王科一翻译的《远大前程》。尽管《远大前程》的中文译本出现比较晚,但是根据《远大前程》改编的电影很早就被引进到国内。1946年,大卫·里恩编导的电影《远大前程》摄制完成。1947年,该片获得第2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黑白片摄影和最佳黑白片艺术指导两个奖项。1948年,《远大前程》在上海上映,影片译名改为《孤星血泪》。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大卫·里恩版的《远大前程》由上海电影制片厂翻译片组(上海电影译制片厂前身——作者注)译制完成,译制片沿用了《孤星血泪》的译名。《远大前程》译为《孤星血泪》,一是商业因素的考虑,二是电影对原著进行了一些改动,突出了主人公皮普正直纯朴善良的本性,传达出对主人公皮普的同情与尊重。用《孤星血泪》做片名,符合改编者的创作意图,也满足观众的情感需求。大卫·里恩版的《孤星血泪》被称为狄更斯著作改编电影中最杰出的一部。

雾都孤儿在文学史上的意义,雾都孤儿感受与启发(3)

▍上海译文出版社《远大前程》

1946年的《孤星血泪》是大卫·里恩早期风格的作品。两年后,1948年,大卫·里恩又将狄更斯的《雾都孤儿》改编成电影。大卫·里恩版的《孤星血泪》和《雾都孤儿》是世界电影史上的两部杰作,是狄更斯著作改编电影中两座难以逾越的高峰。大卫·里恩这两部小成本制作的电影运用镜头之凝练和节制,故事讲述之有力量,演员演技之传神,达到他早期风格的巅峰水平。

爱的主题贯穿狄更斯的作品

《雾都孤儿》和《远大前程》是狄更斯最家喻户晓的两部作品。自问世以来,历经一个多世纪,在全世界不同国家被不断重印,数十次被改编成电影,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雾都孤儿》中的奥立弗和《远大前程》中的皮普是狄更斯故事的主角,他们在苦难中长大,历经挫折。在人生最困难最危险的时候他们都得到善良人的帮助和拯救,他们都有一个团圆的结局。

“三个月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过去了。这三个月即使对于得天独厚的有福之人也算得上称心如意,而对于奥立弗说来更是人间天堂。一方以最纯正、最亲切的态度慷慨相待,另一方以最诚挚、最热烈的心情铭感深恩。无怪乎到这个短短的时期结束,奥立弗·退斯特同老太太和露梓小姐已亲如一家。炽烈的爱在他幼稚而敏感的心中燃烧,而她们也报以一片深情,并且把他引为骄傲。”这是小说《雾都孤儿》第三十二章的结尾。奥立弗在梅里太太、露梓小姐和洛斯本先生的照料下,开始过幸福的生活。

爱的主题贯穿着《雾都孤儿》,也贯穿着《远大前程》。《远大前程》的主角皮普成年后不守本分,图慕虚荣,向往上流社会的生活。一笔神秘的遗产帮助皮普成为“上等人”,进入伦敦的花花世界。飞黄腾达的皮普贪图享受,忘恩负义,看不起乡下的老朋友乔。当皮普得知神秘的赞助人就是他儿时帮助过的逃犯马格韦契,皮普对远大前程的幻想开始破灭。随着马格韦契被捕,欠下一身债的皮普大病一场。皮普的远大前程彻底结束了。《远大前程》英文原名《Great Expectations》直译应为一大笔遗产。这个“远大前程”是带有讽刺意义的。小说中的皮普是一个有很多缺点浑身瑕疵的人物,一度误入歧途。皮普最终迷途知返,回归良知,是乔无私纯朴的爱拯救了他。

“那一次对待乔的薄情行为,长年累月使我心神不安。对于毕蒂,也觉得良心上过不去。半夜醒来,我只觉得心情腻烦,老是想着,若是这一辈子没见过郝薇香小姐的面,安心伴着乔,守住那间正大光明的古老打铁间长大成人,那我的日子一定要比现在过得幸福,过得快活。也不知有多少个傍晚,孤单单一个人望着壁炉,就不禁觉得,世间的炉火再好,也比不上打铁间的那一炉火,比不上老家厨房里的那一炉火。”这段心理描写反映了皮普内心的挣扎。乔对皮普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皮普良知未泯,始终保持着一颗童心,这要归功于乔的引领。故事结尾,乔帮助皮普还清了欠债,留给皮普一封信。信上写着:“我们永远是最好的好朋友。”

1860年12月,狄更斯在他的家乡肯特郡的盖茨山庄开始写作《远大前程》。1870年6月9日,狄更斯在盖茨山庄去世。(责编:李峥嵘)


来源:北京晚报·五色土 | 作者 杨庆华

编辑:姜宝君

流程编辑:郭丹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