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迁移的概念及具备的三个条件,人口迁移的三个特定标准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3-12-29 08:02:36

1.2 人口迁移

1、概念: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人口迁移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空间属性方面必须改变居住地;必须跨越一定的行政界线(最低得县级);时间属性方面,应为永久或长期的(一般以一年为标准)。

另:人口增长=自然增长(出生-死亡) 机械增长(迁入-迁出)。人口迁移对特定区域的人口增长会产生影响即人口增多或者减少,但对大尺度空间影响很少或者不产生影响,如人口迁移只要发生在地球上,全世界人口就不会因为人口迁移产生数量变化。从黑龙江省建三江迁移到哈尔滨,中国或者黑龙江人口不变。

C地级市

C1县城

C11镇

C12镇

B地级市

B1县城

B11镇

B12镇

A地级市

A1县城

A11镇

A12镇

A11镇到A12镇不属于人口迁移,从A11镇到B11镇属于人口迁移

2、大尺度空间分类:

①国际迁移(某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国家定居的现象,包括永久性移民、在本国就业的外国人、国际定居难民等)

②国内迁移(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

举例:张成高中毕业考取大学去外省读书,王艳从甲县 A 中学转到乙县 B 中学读书, 2015 年在德国难民营生活的叙利亚难民都属于人口迁移。明清时期,我国广东、福建等省的人民移居东南亚。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3、人口迁移方向的四种形式:农村到农村、农村到城市、城市到城市、城市到农村。

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城市化和劳动力由乡村的第一产业向城市的第二、三产业转移,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4、人口迁移特点

国际迁移

国内迁移

方式

永久性移民、外籍工人流动、国际难民定居等

招工、招生、分配等

特点

国际人口迁移: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目前主要由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

(1)20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目的地主要是人口较少的地区和尚未开发的“处女地”---旧大陆到新大陆; 

①15世纪:欧洲殖民者及其从非洲贩运的奴隶移民到“新大陆”。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9世纪到20世纪初:欧洲各国形成涌向美洲和大洋洲的移民潮。以集团性、大批大规模的移民为主。

③亚洲人想国外迁移;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

①劳务输出成为主流;国际难民(政治性迁移)数量增多,持续时间长;高素质人才;

② 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发生了很大变化。发展到发达国家,贫穷到富裕国家;欧洲由人口迁出地变为人口迁入地。

③美国(北美)仍是主要的人口迁入地,但迁入人口的来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欧洲移民逐渐减少,拉丁美洲取代欧洲成为美国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地。20世纪70年代后,亚洲迁入美国的人数也超过了欧洲。

④中东地区人口大量流入是因为石油等资源开发。

①造成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有政治、经济、战争、灾害等方面;对我国人口分布产生了深刻影响,促进了我国多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新中国成立到80年代中期,以行政导向为主,主要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人口主要从东部向中部,从东部、中部向西北、东北和西南迁移。由于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③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自发性迁移增多;人口主要从中部、西南、西北向东部迁移,内陆到沿海、山区到平原、农村到城市,一部分人口向发达国家迁移。受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人口迁移的流量增大,流向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需要劳动力;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人口迁移的流量增大,自发性迁移的比重迅速上升。

[特别提醒] 国际人口迁移不影响世界人口总量的变化;同样一个国家的国内人口迁移,不影响该国家人口总量变化。因此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人口自然增长。

5、人口迁移是推力(或排斥力)与拉力(或吸引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人口迁移的概念及具备的三个条件,人口迁移的三个特定标准(1)

在每个区域中,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拉力”,留住在这里生活的人,吸引怀着改善生活愿望的移民;同时,也存在着不少的“推力”,多种因素促使原居民离开。此外,原居住地与目的地之间,可能还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障碍,如限制移民的法律法规等。人口迁移还会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如迁移意愿,知识水平,对迁出地、迁入地的印象与评价等。

6、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1)早期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气候、地形、水源条件、生物资源、土壤、矿产资源、自然灾害;

2)现代人口迁移:主要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主要作用。

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信、城市化、工程建设;

社会因素:历史、文化教育、婚姻家庭、民族种族、宗教信仰;

政治政策因素:城市化的推进、大型建设项目的布局、区域大规模开发建设、优惠政策的出台、政治变化、战争。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案例

气候

通过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而影响人口迁移到气候适宜地区

20世纪70年代美国许多老年人由东北部的“冷冻地带”向西部、南部“阳光地带”迁移

水资源

水资源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类生产、生活的格局

畜牧区人们“逐水草而居”

土壤

影响农业生产进而影响人口迁移

农业社会人们为寻找肥沃的土壤而迁移

矿产

矿产资源的开发能吸引大量人口的迁入

大庆油田的开发等

自然灾害

影响了人们的生存环境

20世纪30年代,旱灾使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的农民西迁至加利福尼亚州

政策

国家有关人口迁移政策的实施,直接影响人口迁移的流量与流向,规模大,组织性强。

我国:①20世纪60年代有组织地移民支援边疆省区;②7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③80年代知识青年大量返城

政治变革

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一般会引起大规模移民。

历史上我国都城变换和朝代更迭

战争

破坏人类生产、生活的正常环境与秩序,导致大量人口迁出战乱区

叙利亚内战爆发时大量人口外迁

文化教育

为了接受良好的教育,从文化水平低、教育设施落后的地区迁往文化教育相对发达的地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接纳了大批来自其他国家的科技人才和著名学者

家庭婚姻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人口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夫妻因解决两地分居而进行的迁移

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的不同,种族之间、民族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历史上曾导致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印巴分治,印度境内约1 500万穆斯林迁入巴基斯坦;巴基斯坦有200万印度教徒迁入印度。

一般来说,地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大,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也就越频繁,经济因素改变人口迁移的流量和流向,进而影响人口的空间分布。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促进了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距离和规模,与交通工具的发展、交通线路的布局有很大关系。

7、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1)社会经济因素已然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自然环境曾经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适应、控制力的增强,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正在逐步减弱,社会经济因素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但是自然环境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

(2)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要求发生变化。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高端技术人员的迁入,加快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伴随着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发生变化。

[特别提醒]多数情况下,人们都倾向于到高收入的地方工作,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成功机遇,获得更好的经济待遇,改善个人及家庭的生活。所以,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口迁入率较高,而经济落后的地区,人口迁出率较高。

  1. 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自然环境

社会经济环境

有利

不利

有利

不利

迁出地

缓解人地矛盾,生态和自然资源压力降低,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迁出地是农村情况下,农业土地土壤得到恢复,更好的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耕地荒芜

加强了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思想等联系和交融。将在外的收入等带回迁出地有利于迁出区经济的发展。

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人口数量减少,老龄化趋势加剧,人口性别比下降,人才外流人口文化素质水平降低。人口结构和民族构成受到影响。聚落、基础设施等逐渐衰败。影响迁出地产业发展,当地消费减少,经济发展缓慢或停滞。

迁入地

促进了资源开发利用

加剧了人地矛盾,生态和自然资源压力增加。自然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严重。

人口数量增加,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人口性别比上升。带来了大量廉价劳动力和相应人才,人口文化素质水平提高。民族构成趋于复杂。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强了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思想等联系和交融,有利于迁出区经济的发展。

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当地百姓的社会福利待遇受到影响。对城市环境、住房、交通、就业、教育、卫生、社会秩序等方面产生巨大压力。

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般从人口(数量、性别比、劳动力、职业构成、人口年龄结构:)、城市化、基础设施、交通、产业(发展、结构)、社会治安、民族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

9、我国的民工潮

有利影响:给城市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缓解了城市部分行业劳动力,缓解了城市部分行业劳动力的供求矛盾;改变了城市的经济结构,为城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做出了贡献;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增加了城市的收入;促进了城市周边地区的农牧渔副业的发展;为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方便了城市居民的生活。为城乡思想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城市文化向多元化发展。

不利:增加了城市公交、卫生、教育、环境、工商、税务、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压力。给城市带来一些问题。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