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文章写了哪几件事,老王写了哪六件事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4-01-01 07:08:04

在杨绛的散文《老王》一文中,杨绛先生写了自己和老王交往中的三件事情。分别是:送冰块;送默存去医院;老王在临死之前给我们送鸡蛋和香油。

第三件事情是作者详细写的,作者写到“老王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像一具僵尸”一样,可见了老王病得十分严重,即便在这样病重的情况之下,老王还是给我们送来的新鲜的大鸡蛋和香油,这样作者感到吃惊并且时候还感到后悔。

但是无论怎么看这三件事情,似乎都是很平常,而且似乎又是不必要写的。到底这三件事情中包含着哪些杨绛认为必须要写的因素呢?

重读这三件事,我们就会发现杨绛为什么要写这三件事。

第一件:送冰块

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在这一段送冰的叙述中出现了“车费减半”“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这样的词句,从深层次上看,老王愿意给我们半价送冰虽然最后送冰的的时候价格相同,冰大一倍,依然还是半价。为什么老王要给我们半价送冰呢?杨绛说这是因为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并说“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也就是说老王在送冰这件事情上老王是以最简单、最实在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善意。

第二件事:送默存去医院

“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我代他请了假,烦老王送他上医院。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在这一件事情上有几个值得注意的地方:①“我”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②老王坚决不肯拿钱③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④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对于“我”不敢坐三轮,原因是在文革中杨绛自己被红卫兵剃成了阴阳头,如果还敢坐车让劳动人民出汗,那么随时随地都会被人拉下来。此外在这一段描写中,杨绛详细写了老王先是不肯拿钱,然后又哑着嗓子问“还有没有钱?”到最后老王“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这些都指向老王对“我”们一家的担心——担心我们没钱了。这就会产生一个疑问:杨绛家作为知名的作家,怎么会没有钱呢?原来,在文革中,杨绛和钱钟书被扣发了工资,只给少量的生活费,所以才有了老王的担忧。值得注意的是,在文革中杨绛一家人的身份和之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己的地位变得卑微起来。面对这样一个地位十分卑微的人,老王并没有趁机“欺负”杨绛,而是报以善意的担忧。这一点在杨绛看来是十分感动的。

第三件事:送鸡蛋和香油。要知道在那个凭票供应的年代,即便是有钱也很难买到鸡蛋和香油。但是老王却在临死之前将珍贵的香油和鸡蛋送给杨绛,并且在作者想要给钱的时候连忙制止。但是当作者说“免得托别人带”的时候,终于答应收了钱。

从这三件事迹中可以看到老王对别人的好是发自内心的,也是无条件的。他并不是想要从别人那里得到什么才对别人好。这就是杨绛要将这三件事情记录下来的原因。所以在老王这个人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为人厚道、老实、心地善良的优秀品质,更能看到那种不计回报,无条件的付出。

但是他这个人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呢?我们能够从文章中找出关于老王生活的信息如下:

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 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这一段文字中,杨绛交代了老王的职业以及老王赖以活命的工具——“一辆破旧的三轮车”,老王就靠着这一辆破旧的三轮车“生活”。而且老王因为“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成为了单干户,被社会组织所“抛弃”。此外老王没有什么亲人——“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死了”“没出息”这两个词语包含着什么含义呢?我们细细品味,就能够觉得哥哥死了,自己没有人帮衬,两个侄儿没有出息,意味着老王无法从小一辈哪里获得帮助,这也就意味着老王被他的“亲人”所抛弃。杨绛使用“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这样的句式,让人在感觉的希望的时候立刻将希望掐灭。

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

老王的身体是残疾的,另外一只眼睛是瞎的,作者杨绛又再一次使用了“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的句式,强调老王眼睛的残疾,以及眼睛残疾带给老王的不仅仅是行动上的不便利,更有生活上的艰辛。并且这种艰辛不仅仅在肉体上折磨老王,还在精神上对老上进行折磨。人们面对老王艰辛的“活着”并不是给予温暖的关怀,而是给予恶意的中伤。“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人们不是抱着同情的心疼看老王,而是怀揣着恶意进行揣测,中伤。这就给老王的生活带来更加艰难的后果。

老王不仅没有亲人,更没有家。

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后来我在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从老王的回答中,我们或许会感到疑惑:为什么老王不正面回答杨绛那里是不是他的家的问答呢?但是从老王的回答中我们得到了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那个“荒僻的小胡同中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几间塌败的小屋”并不是老王心目中的家,家是温暖的,而这个地方却是荒僻、破落、塌败的,不具备家的条件。并且从老王的回答中,我们还可以得到一个信息:老王寄居在这个地方生活是艰辛的。

从上面这些关于老王的生活的信息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这是一个拼命挣扎的苦命人,但是如果我们仅仅感受到老王的挣扎还是不够的,试看下面这一句话:

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他并没有力气运送什么货物。

“只好”意味着“单干户”老王再也无法以拉原本就很少的顾客维生了,而且“并没有力气运送什么货物。”的补充更是让老王的生活雪上加霜,“只好”这一个词心酸和无奈暴露无遗。

所以这样一个充满了心酸和无奈在艰难生活中苦苦挣扎的社会底层人老王身上的厚道、老实、心底善良等品质是多么可贵的。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