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惭愧,自己喜欢书法,研究过笔的发展史,对纸的认知却一直停留在这些:
- 我国有四大发明,其中造纸术和印刷术都与纸有关,影响了世界;
- 书法用纸很有讲究,宣纸,麻纸,纤维纸等等,不同的材质和加工,洇墨渗透效果很不一样;
- 纸发明之前,人类结绳记事,后来在石头、兽骨、简牍等上面刻“字”记录信息;
- 纸的发明使得人类文明得意留存和传播。
你对纸的认知是不是也长时间停留在这些宏观认知?上个周末好好查阅了一些资料,今天就带大家详细了解一下“纸界的工业革命”及其历史影响与意义。
结绳、石头、甲骨、竹简、锦帛,人类的记录工具一直在发展进步
纸为什么会出现?纸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纸的出现源于人类生存发展的*。
看过这样一个真实故事:
19世纪中叶,在北极圈格陵兰岛生活的因纽特人族群中,几位长老因染病去世。按照当地风俗,要把他们生前用过的狩猎工具都拿去陪葬。这看起来好像没什么。但问题就出在,因纽特人没有记录的习惯。结果,制作这些工具的技术就因为长老的离去而失传了。没了顺手的打猎工具之后,这个族群的人口数量锐减了一半。
这虽然是19世纪的事,但没有纸的因纽特人生活还是如远古时期。可想而知,在纸没有出现之前,任何一个文明想传承一点经验和积累是多么困难。
作家马克·科尔兰斯基认为:
人之所以能称之为人,就是因为人懂得记录。这是唯一一件,只有人类会做的事情。
我们人类天生就有表达、记录的*。记录既是我们的本能,也是我们能够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秘密。因为有了记录,我们才得以看到先人的经验、思想,我们才得以将它们在补充、发展、传承下去,文明才得以留存和铭记。
这是我们人类的生存*,有了生存*之后,故事才真正开始。
古埃及莎草纸
在纸发明之前,祖先想尽一切办法将自己的生存经验传给族人。他们结绳记事,在石头上、兽骨上刻着“符号”交流。随着需要记录传承的信息越来越多,以往的方法越来越低效、不方便,先辈们必须要寻找更好的记录工具。
纸,正是在这种迫切需求下被发明创造出来的。
关于“纸”最久远的故事发生在古埃及。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古埃及人就利用纸莎草作为书写介质制成了莎草纸。这种纸看起来虽然和现在的纸很类似,但制作工艺却与现代造纸工艺相差甚远。
根据后世研究,莎草纸的制作流程大致是这样的:
生产莎草纸的原料是纸莎草的茎和枝干。将茎和枝*外皮剥去,再将里面的内茎切成薄片、浸泡,然后像边草席一样,横竖交替编织在一起。再捶打,用重物压出水分,干燥后再打磨就成了。
这可以说是纸界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造纸术的发明改进--纸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国古代关于与现在相似的“纸”的发明就要晚于古埃及了。
虽然考古还未发现可靠的证据,但学界大部分还是认为夏朝(约前2070-前1600)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到殷商时期,我们确切知道了以“甲骨”为记录信息的载体,后来又有了青铜器上的铭文,再到秦简的出现。
在纸发明以前,我们的祖先靠龟甲、兽骨、金石、竹简、木牍、绵帛记事。甲骨不易得到,金石笨重,简牍占有大量空间,绵帛昂贵,都不便使用。
这就是中国“纸”的初期面貌。
公元88年,蔡伦得宠,随侍刘肇左右,“豫参帷幄”,秩比二千石,风光一时。能从一个小宦官做到位列九位列九卿,既得益于他聪明机智,也是因为他善于察言观色。
有一次刘肇玩剑的时候剑断了,蔡伦于是主动请缨为皇家锻造刀剑和御用器物。为了锻造出质量上乘的器物,蔡伦苦心钻研工器书籍,亲自铸剑,终于锻造出了坚固耐用的刀剑杯盏等器物。
看到刘肇亲政后天天看繁重的竹简,搬来搬去也不方便,善于“讨好”皇帝的蔡伦又发明或者说是改进了造纸术。(学界主流观点是改进)
《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弊布、鱼网以为纸。……自是天下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从这段唯一记载中,确实不能推断出蔡伦发明了造纸术。我们还是随最新最权威的说法,蔡伦是“改良造纸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