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词语辨析
知识链接
华侨是在国外定居的具有中国国籍的自然人。不包括出国旅行、访问人员,政府派往他国协助建设的工人和技术人员,以及国家派驻外国的公务人员和在国外学习的留学生。对于具有中国血统,但已经加入或取得外国国籍的人,也不能视为华侨。华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依法享有中国公民应有的权利,并履行相应的义务。中国宪法明文规定,保护华侨在国外的正当权利和利益是中国政府的职责。
作者介绍
何紫(1938年—1991年),原名何松柏,广东顺德人。在澳门出生,幼年随母亲来港定居,在港接受教育。曾任教师三年,香港著名儿童文学家。何紫於1938年出生在澳门。及后,他任职教师,自1970年代开始在《华侨日报》撰写文章,描述当时的儿童在生活上和学习上遇到的各种挑战。这些短篇后来结集成为《40儿童小说集》、《儿童小说新集》、《儿童小说又集》等书,从1980年代开始一直伴随着当地的儿童成长,对香港的基础教育有极深远的影响。他亦是出版社山边社的创办人。1991年因癌症病逝。
结构梳理
句子分析
如何理解“这一堂课好像过得特别快,一下子就听到了下课钟声”这句话?
这句话写了“我”的感受,其实时间过得并没有那么快,只是“我”对语文产生了兴趣,所以才会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一下子”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突出表现了“我”不想下课的心理,也表现了“我”对语文态度的转变。
中心思想
本文讲述了陈小允要随家人移民到中美洲,对语文课的态度发生了很大转变的事,表达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
写作练笔
如果你是陈小允,你想对这样一群可爱的老师和同学说些什么?
示例: 我一定不会忘记母语,一定好好学习语文,我更不会忘记你们对我的关怀。
内容梳理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内容。
“我”以前不喜欢语文课,临近移民,在老师的教育下,我明白了祖国语言的美好,决心自修语文。
2.“有谁知道我心里的痛!唉……完全不同的外语教育了。”这两句话是对陈小允的什么描写?表现了他的什么心情?
心理描写。 懊悔、自责。
3. 陈小允对语文课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
对于语文课,陈小允由开始的不喜欢到后来的喜欢,最后因知道自己无法再学习语文而难过、悲伤。
积累拓展
1.热爱祖国的名言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列宁)
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为中华之崛起读书!(*)
中国惟有国魂是最可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人才真有进步。( 鲁迅)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2.课后查找一些海外华侨不忘学习国语的事例,谈谈自己的感受。
写作参考
1.“有谁知道我心里的痛!唉,语文课,在我深深喜爱上你的时候,我就要离开你了,我将要接受另一种完全不同的外语教育了。”这是什么写作方法?
以独白的方式直接而强烈地表达内心的情感。
课文记叙了主人公“我”在即将离开祖国时对语文课产生的情感和态度变化,细腻而真实地传达出“我”或悲伤、或焦虑、或自责、或欣喜、或感动的情感状态,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母语的热爱,表达了对祖国的依依不舍之情。文章用几个具体事例写出了“我”对语文课的情感变化,读起来非常真实自然。
2.文章在描写“我”对语文课的情感和态度时,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让读者发现“我”正在发生的改变,产生阅读的兴趣;同时,作者还从第一人称的视角,用细腻的心理描写传达人物丰富的情感,读来既让人觉得符合人物的身份和特征,又能产生共鸣。这样的写法也可以运用到我们的习作当中。
3.衬托法——写人物,不正面或直接描写,而通过他人的语言或行为表现出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