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腐蚀
electrochemical corrosion
定义:金属与所接触的介质因发生电化学反应而引起的变质和损坏现象。
学科:化学_物理化学_电化学
相关名词:原电池 聚电解质 极化曲线
来源: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金属表面与周围介质发生化学及电化学作用而遭受破坏,统称为金属腐蚀(包括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其中金属表面与介质(如潮湿空气、电解质溶液等)接触时,因形成微电池而发生电化学作用所引起的腐蚀,叫作电化学腐蚀。化学腐蚀作用时没有电流产生。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其总量约为金属年产量的20%~30%。在腐蚀作用中又以电化学腐蚀情况最为严重。
当两种金属及其制品相接触,同时又与其他介质相接触时,就形成了一个原电池,并进行原电池的电化学作用。例如,一块铜板上有一些铁铆钉,长期暴露在潮湿空气中,铆钉就容易生锈。这是因为铜板暴露在潮湿空气中,表面会凝结一层薄薄的水膜,空气里的CO2、工厂区的SO2废气、沿海地区潮湿空气中的NaCl都能溶解到这一薄层水膜中形成电解质溶液,于是就形成了原电池。其中铁是阳极,铜是阴极。在阳极上一般会发生金属的溶解(即金属被腐蚀过程)。
工业上使用的金属常存在一些杂质。金属的表面上,金属的电势和杂质的电势不尽相同,就构成了以金属和杂质为电极的许许多多微电池(或局部电池)。腐蚀电池电动势的大小,影响着腐蚀的倾向和速度。两种金属一旦构成微电池,由于有电流产生,电极就要发生极化,而极化作用会改变腐蚀电池的电动势。因而,研究极化对腐蚀的影响,特别是研究金属在各种介质中的极化曲线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