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划线法为什么从末端开始划线,平板划线法划线的要点步骤图示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4-01-11 18:33:57

开学继续延迟,高三的你,还有多少生物知识没背呢?今天给你们整理了一个半月的必背知识。

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2020.3.19

1.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2.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3.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4.种群密度的决定和影响因素

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注意:如果是主要决定因素则只答前两者)。

5.群落中植物垂直结构复杂的意义(必修三74页)

植物的种类多并且有较为复杂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也能为动物创造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6.农业生态系统除草除虫的意义: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2020.3.20

1.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

3.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4.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原因

(1)单向流动:能量沿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不可逆转,也不能循环流动,原因有:

① 食物链中,相邻营养级生物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因此能量不能倒流,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② 各营养级的能量总有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这些能量是无法再利用的。

(2)逐级递减: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原因有:

① 各营养级的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相当一部分能量(ATP、热能)。

② 各营养级总有一部分生物或生物的一部分能量未被下一营养级生物所利用,还有少部分能量随着残枝败叶或遗体等直接传递给分解者。

3.21

1.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

2.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

的稳定性

4.生态农业延长腐生食物链的重要意义(必修三96页)

使能量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并减少了环境污染。

5.减缓温室效应的两项主要措施(必修三101页)

(1)大力植树造林;(2)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新的清洁能源)。

6.种植挺水植物能抑制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

挺水植物遮盖水面,降低水中的光照强度,抑制藻类的光合作用;挺水植物与藻类竞争,吸收了水体中大部分的无机盐,限制藻类生长。

3.23

1.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2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3.人工生态系统往往需要不断有物质投入的原因

人工生态系统不断会有产品输出,带走了部分元素,根据物质循环原理,需要不断投入物质。

4.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

5.处于生长期的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光合作用产生的ATP的量大于全部生物消耗的ATP的量。

6.若是人工生态系统,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总量和人工输入的能量总和;若是自然生态系统,则不考虑人工输入的能量。

专题五 生命系统的稳态及调节

3.24

1.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2.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3.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

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4.神经元的突起大大增加细胞膜面积的意义

神经元的突起增加细胞膜面积,有利于其同时接受多个刺激并远距离传导兴奋。

5.兴奋单向传递的原因(必修三19页)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6.可抽取血样检测内分泌系统疾病的原因(必修三28页)

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因此可根据血液中激素成分的含量,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

3.25

1.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这就是激素调节

2.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

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

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3.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

4.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的根本原因

控制合成促甲状腺激素对应的受体蛋白的基因,只在甲状腺细胞中表达。

5.饭后,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只有短暂的升高,很快就恢复正常的主要原因

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促进了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抑制了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注意:胰岛素促进三个去路并抑制两个来源,胰高血糖素一般只促进两个来源)。

6.从热量来源和去路分析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必修三32页)

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总是能保持动态平衡。

3.26

1.剧烈运动后或炎热时增加散热的两个主要机制(必修三32页上图)

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

2.寒冷时能使散热减少的反应(必修三32页上图)

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注意:从减少散热的角度看,增加产热的骨骼肌战栗和立毛肌收缩不属于此类反应)。

3.渴感形成的具体过程(必修三32页)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渴觉中枢→产生渴感。

4.突然转移至低温环境中的动物血糖浓度升高的原因

低温刺激下,下丘脑的相关神经促进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进而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使血糖浓度升高。

3.27

1.原尿中葡萄糖未被完全重吸收,引起尿量增加的原因

未被重吸收的葡萄糖增大了原尿的渗透压,减小了血浆与原尿的浓度差,阻碍了水的重吸收,因而带走了大量水分,引起尿量增加。

2.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的作用(必修三37页)

摄取和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

3.接种疫苗一段时间后免疫失效的主要原因

相应病原体产生变异,使原来的抗体等失效;抗体和记忆细胞寿命有限,已分解或死亡。

4.无胸腺裸鼠对异体组织无排斥反应的原因

对异体组织的排斥反应主要由效应T细胞起作用,而胸腺是T细胞成熟的场所,无胸腺个体不能产生T细胞。

3.28

1.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作植物激素

2.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物,也能抑制生物;既能促进发芽,

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3.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4.植物出现顶端优势的原因(必修三50页)

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在侧芽处积累,侧芽对生长素浓度较敏感,致使侧芽生长受到抑制。

5.在正式实验前开展预实验的意义(必修三51页)

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专题一 生命系统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3.30

1.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

2.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4.不同蛋白质肽链组成不同的原因(必修一23页)

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因为问的是“肽链组成”,故不答空间结构)

5.探究某无机盐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实验设计思路(必修一36页技能训练)

用完全营养液和缺少某种无机盐的“完全营养液”对相同植物进行无土栽培,若实验组出现生长异常,则在实验组的培养液中补加这种无机盐,观察异常症状能否消除。

6.人和其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可成为制备细胞膜的实验材料的原因(必修一40页实验)

人和其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

3.31

1.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部分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叫做结合水

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做自由水

2.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3.破坏核仁会影响蛋白质合成的原因(必修一53页)

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仁被破坏,不能形成核糖体,致使蛋白质的合成不能正常进行。

4.人成熟的红细胞置于无氧环境下不影响其物质跨膜运输的原因

人成熟的红细胞吸收某些物质的方式是被动运输,不耗能;人成熟的红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不需要氧气。

4.1

1.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2.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3.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4.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5.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的原因(必修一63页)

首先植物细胞因外界溶液浓度较高而失水,发生质壁分离,接着,因外界溶液的溶质分子被细胞吸收,使细胞内外浓度差逆转,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使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4.2

1.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2.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 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 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3.mRNA合成后进入细胞质要跨过0层磷脂双分子层;胞吞、胞吐中物质跨膜的层数是0层。

4.当活的植物细胞放在与细胞液等渗的溶液中,水分子进出依然进行并达到动态平衡

5.动物性激素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植物生长素能逆浓度梯度积累,其跨膜运输方式一般是主动运输

专题二 生命系统的代谢

4.3

1.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2.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3.加热、无机催化剂和酶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区别(必修一80页)

加热只是为反应提供能量,并不降低活化能。无机催化剂和酶都能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只是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4.新采摘的甜玉米立即放入沸水中片刻,可保持其甜味的原因

加热会破坏将可溶性糖(甜)转化为淀粉(不甜)的酶。

5.测定酶的最适温度的实验思路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设置多个不同的温度梯度,分别测定酶活性。若所测得数据出现峰值,峰值所对应的温度为最适温度,否则继续扩大温度范围,直到测出峰值。

4.4

1.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2.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

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许多ATP的过程。

3.萌发种子干重减少的原因

种子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且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4.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的原理(必修一97页实验)

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5.纸层析后滤纸条上色素带太浅的原因(必修一98页)

研磨不充分、无水乙醇加入过多、滤纸条未干燥处理、未重复画滤液细线等。

4.6

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光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才能进行,

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

3.暗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有没有光都可以进行,

这个阶段叫做暗反应阶段。

4.缺镁时叶片发黄的原因

镁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缺镁使叶绿素合成受阻,故叶片呈现类胡萝卜素的黄色。

5.黑暗中培养的幼苗叶片黄化的原因

黑暗中叶绿素无法合成,而且逐渐分解,最终显现出较稳定的类胡萝卜素的黄色。

4.7

1.鲁宾和卡门实验的思路(必修一102页)

用氧的同位素18O分别标记二氧化碳和水,再分别培养两组植物,最终产生含标记的氧气,只来自标记水的那一组。

2.二氧化碳浓度突然降低时,三碳化合物、五碳化合物含量分析

当二氧化碳浓度突然降低时,三碳化合物合成速率降低,消耗速率不变,导致三碳化合物减少;五碳化合物合成速率不变,消耗速率却减慢,导致五碳化合物增多。

3.光下培养密闭容器中的植物,容器中二氧化碳浓度先下降后不变的原因

开始时,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量大于细胞呼吸释放二氧化碳量,随着容器中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光合作用减弱,直至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与细胞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量达到动态平衡。

专题三 生命系统的延续

4.8

1.细胞在分裂之前,必须进行一定的物质准备。

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

2.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个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3.多细胞生物体体积增大的原因

既靠细胞生长增大细胞的体积,还要靠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

4.细胞有丝分裂的主要特征

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的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5.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变化(必修一113页)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子染色体被纺锤丝牵引着分别移向细胞两极,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平均分配到细胞两极。

4.9

1.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2.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3.同一个体不同细胞转录的基因不完全相同的原因(必修一118页)

不同细胞中有的基因都表达,有的基因选择性表达(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是不同的)。

4.细胞分化的原因

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发生选择性表达。

5.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

一般情况下,生物体的每个细胞都含有控制个体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

4.11

1.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就叫细胞凋亡

2.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

3.老年人的头发会变白的原因

头发基部的黑色素细胞衰老,细胞中的酪氨酸酶活性降低,黑色素合成减少。

4.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作用

前者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后者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5.致癌因子致癌的机理

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

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专题四 生命系统的遗传、变异、进化

4.12

1.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3.假说—演绎法的一般研究程序(必修二7页)

发现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4.孟德尔获得成功的五个原因(必修二11页)

(1)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

(2)从单因素到多因素研究;

(3)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4)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程序;

(5)创造性运用科学方法。

4.13

1.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

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2.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

一条来自母方,叫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一个四分体

3.对噬菌体进行同位素标记的大致过程(必修二45页)

先用含同位素标记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得到的细菌培养噬菌体,就能得到含相应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

4.艾弗里的细菌体外转化实验的设计思路(必修二46页思考与讨论)

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其他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它们的作用。

4.14

1.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

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

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

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tRNA与其携带的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必修二65~66页)

一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被多种tRNA识别并转运。

4.基因控制性状的间接途径(必修二69页)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4.15

1.有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

伴性遗传

2.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

酶等基本条件。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

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4.白化病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酪氨酸酶不能合成;根本原因: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注意:老年白发只是酪氨酸酶活性降低)。

4.16

1.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

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

的特异性;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DNA分子上分布着多个基因。

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3.RNA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

4.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就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

蛋白质,这一过程叫做翻译

4.17

1.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2.基因*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

组合。

3.染色体结构的改变,都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可能导致性状的变异。

4.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5.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

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大类。

4.18

1.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

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2.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

(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

3.多倍体植株的优点(必修二87页)

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

4.诱变育种的两个特点(必修二100页)

(1)提高突变率,加速育种进程;

(2)盲目性大,优良变异少。

4.20

1.基因工程,又叫做基因拼接技术或DNA*技术。通俗地说,就是按照人们的

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2.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

3.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4..通常选择植物萌发种子进行人工诱变的原因

萌发种子细胞分裂旺盛,DNA复制时稳定性降低,更易发生基因突变,人工诱变成功率高。

4.21

1.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叫做基因频率

2.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3.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

的方向不断进化。

4.地理隔离形成新物种的两个原因(必修二120~121页)

地理隔离使两个种群处于不同环境,不同环境中会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它们各自的变异对另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不同环境下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对两个种群造成的影响就不同。久而久之,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就会形成明显的差异,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

4.22

1.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

2.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

共同进化

3.同一种群不同个体间的差异不是由自然选择引起的

同一种群不同个体间的差异是由变异引起的,尤其是可遗传的变异,变异发生在自然选择之前,为进化提供更多的原材料。

选修3

4.23

1.PCR扩增DNA的大致过程(选修三10页)

目的基因DNA受热变性后解链为单链,引物与单链相应互补序列结合,然后在DNA聚合酶作用下进行延伸,如此重复循环多次。

2.启动子的位置和生物作用(选修三11页)

启动子是位于基因首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它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

3.农杆菌转化法中农杆菌的作用(选修三12页)

农杆菌可在自然条件下感染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所含的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并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

4.25

1.转移的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表达的原因

生物界共用同一套遗传密码。

2.原核生物作为转基因受体细胞的优点(选修三13页)

原核生物具有繁殖快、多为单细胞、遗传物质相对较少等特点。

3.用两种不同限制酶同时处理质粒和含目的基因的片段的主要优点

可以防止质粒和含目的基因的外源DNA片段自身环化(也能防止反接)。

4.转基因抗虫或抗病农作物个体检测(选修三14~15页)

用相应害虫或病原体分别感染转基因和非转基因植株(做抗虫或抗病的接种实验),以确定植物是否具有抗性以及抗性的程度。

4.26

1.与杂交育种相比,植物体细胞杂交的优势(选修三37页)

克服不同生物远缘杂交的障碍,获得杂种植株。

2.选取茎尖培育脱毒植物的原因(选修三39页)

茎尖的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

3.动物细胞培养需要添加血清的原因(选修三46页)

由于人们对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而动物血清成分复杂,可保证细胞的生长代谢对营养的需要(扩展补充:如果要研究某种营养成分对动物细胞的影响时,反而要用无血清培养液,此时是要排除血清复杂成分的干扰)。

4.27

1.单克隆抗体主要的优点(选修三54页)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大量制备。

2.判断哺乳动物卵子是否受精的重要标志(选修三63页)

在卵细胞膜和透明带的间隙可以观察到两个极体。

3.卵裂期的主要特点(选修三66页)

细胞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细胞的数量不断增加,但胚胎的总体积并不增加,或略有缩小。

4.28

1.外来胚胎在受体子宫内存活的基础(选修三76页)

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2.胚胎移植的实质(选修三76页讨论2)

早期胚胎在相同生理环境条件下空间位置的转移。

3.胚胎干细胞(ES细胞)的应用价值(选修三80页)

治疗人类因细胞功能异常引起的某些疾病;培育人造组织器官,解决供体器官不足和器官移植后免疫排斥的问题;揭示细胞分化和细胞凋亡的机理。

4.29

1.胚胎的性别鉴定的主要方法(选修三83页)

SRY-PCR法:先从被测胚胎中取出几个细胞,提取DNA,然后用位于Y染色体上的SRY基因的一段碱基作引物,用胚胎中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最后用SRY特异性探针对扩增产物进行检测;显微镜下观察胚胎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性染色体的组成。

2.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选修三101页)

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选修1

4.23

1.在果酒制作初期,向发酵装置通气的目的是使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增大菌种密度。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葡萄酒呈红色的原因是随着酒精度数的提高,红葡萄皮中的色素进入发酵液。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为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他们与酵母菌之间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2. 到了果酒制作的后期会发现,酵母菌的数量会呈现下降趋势,其原因主要有①营养物质消耗殆尽②酒精度数的提高对细胞的毒害作用③PH的降低。在果酒制作完成后可以转为果醋制作,但是应该改变的实验条件是适当升温并通氧

3. 在果醋制作时,要适时通气的原因是 醋酸菌是好氧菌,且果酒变为果醋过程中需要氧气的参与

4.25

1.选择 培养基,是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抑制 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如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以不加氮源的培养基来筛选自身固氮微生物;在培养基中加入 高浓度NaCl筛选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等抗生素抑制细菌、放线菌,从而筛选酵母菌、霉菌;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来筛选尿素分解菌。而鉴别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 ,来鉴别相应微生物,如在培养基中加入伊红-美蓝 ,可鉴别大肠杆菌,使其菌落呈色。选择培养基 不是 (是/不是)都是固体培养基。

4.26

1.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 防止外来杂菌入侵 ,主要包括消毒与 灭菌 。对实验操作空间、操作者的衣服、双手应该进行清洁与 消毒 ;培养皿、培养基、接种用具应该 灭菌 ;实验操作应该在 酒精灯火焰旁 进行。操作者的双手一般用 体积分数70%的酒精 进行消毒;接种环、涂布器应该用火焰灼烧灭菌;培养基一般用 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培养皿、滴管等玻璃器材一般用干热灭菌进行灭菌。接种室、超净工作台、接种箱在使用前可以用 紫外线照射30min,进行消毒处理。不论是消毒还是灭菌,其主要的原理都是在理化因素的作用下使微生物 蛋白质 变性或者 核酸破坏损伤,以*灭微生物。

4.27

1. 在倒平板过程中,拔出棉塞后需使锥形瓶瓶口通过火焰的原因是防止瓶口微生物污染培养基,平板冷凝后,需倒置的原因是 防止皿盖上的水珠滴落到培养基,又可避免培养基中水分过快挥发

2. 在划线操作中,第一次划线前要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 防止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 ;在第二次、三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死接种环上的残留菌种,使下一次划线的菌种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以便获得单个菌落。 划线结束后还需灼烧接种环的原因是 *死接种环上的残留菌种,避免污染环境或感染操作者。

4.28

1. 若用平板划线法接种后培养基上的某条线上的菌落分布呈沟槽状,其原因是划线时用力过大,划破培养基;若第二划线区域的第一条线上没有菌落长出,其原因可能是 未从上次划线末端开始、接种环未冷却 。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后的培养基的右下方没有菌落长出,而其他地方有较多的菌落长出,其原因最可能是 涂布不均 不是(是/不是)每次划线的菌种都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如果在平板上有5个划线区域,则接种环应该被灼烧 6 次。

2. 在接种后,应该将一个 未接种的培养基 与接种的培养基都放入 37℃恒温箱 进行同步培养,其目的是 判断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或是否被污染 。在微生物培养时,有时候需要进行振荡培养,其主要目的是 ①增大培养液中的溶解氧 ②使营养物质被充分利用

4.29

1. 在寻找目的菌株时的思路是 根据它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到相应环境中去寻找 。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具有选择作用的原因是 原则上只允许能够利用尿素的微生物在其上生长

2. 酶的活性是指 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 ,可以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的某一化学反应的 反应速度 来表示,而酶反应速度用 单位时间 内, 单位体积 中反应物的 减少量 或产物的 增加量

4.30

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一般分为四步: 样品处理 粗分离 纯化 纯度鉴定 。血红蛋白提取第一步“样品处理”主要包括 红细胞 的洗涤、血红蛋白的 释放 、分离血红蛋白溶液。其中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 去除杂蛋白 。血红蛋白的释放是在 蒸馏水 甲苯 的作用下,使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释放。

血红蛋白提取第二步“粗分离”指的是 透析 ,即将分液后得到血红蛋白水溶液装入 透析袋 中,用PH为 7.0 20mmol/L的磷酸缓冲液 进行透析 12 h。透析的目的是 去除样品中分子量较小的杂质以及用于更换样品的缓冲液 ,其原理是 透析袋能使小分子自由进出,而大分子则保留在袋内

血红蛋白提取第三步“纯化”指的是 凝胶色谱 操作。凝胶色谱法又叫 分配色谱法 ,是根据蛋白质相对分子量大小 分离蛋白质。

血红蛋白提取第四步“纯度鉴定”指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操作。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 迁移 的过程,在电场作用下,带电粒子会向着与其所带电荷 相反 的电极移动,电泳过程中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 迁移速度 取决于待分离的各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 分子本身大小 形状 的不同。电泳包括 琼脂糖凝胶电泳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两种,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利用SDS所带的 负电荷 的量大大超过蛋白质分子原有的电荷量,从而掩盖不同蛋白质的电荷差别,使电泳 迁移率 完全取决于 分子大小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的蛋白质分子量时,测定的结果只是 单条肽链 的分子量。

5.2

胡萝卜素的提取步骤包括粉碎、 干燥 萃取 过滤 浓缩 从而获得胡萝卜素。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应该具有 较高的沸点 充分溶解胡萝卜素 不与水混溶 。此外,还应该考虑萃取效率、对人的毒害、是否易燃等问题。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 萃取剂的性质与使用量,同时还受到原料颗粒的 大小 紧密程度 含水量 萃取温度 时间 等条件的影响。萃取过程中应该避免明火加热,采用 水浴加热 ,因为 有机溶剂易燃易爆 ;萃取装置安装回流冷凝装置,是为了防止 有机溶剂的挥发 ;在浓缩前,需对萃取液 过滤 ,以除去萃取液中的 不溶物 。干燥与萃取时,温度不能过高,时间不能太长,否则会导致 胡萝卜素分解 。提取的胡萝卜素粗品可通过 纸层析法 法进行鉴定,以判断是否存在所需的胡萝卜素。在鉴定时,应该在滤纸下端做一条 基线 ,在其上取A、B、C、D四点,其中A、D点加 标准样品 ,B、C点加 萃取样品 。该实验的层析液是 石油醚 ,层析时的层析液液面高度应该 低于 (高于/低于)样品点的基线,以防止样品原点中的色素 溶解于烧杯中的层析液里

每日必背概念 长句

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2020.3.19

1.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2.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3.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4.种群密度的决定和影响因素

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注意:如果是主要决定因素则只答前两者)。

5.群落中植物垂直结构复杂的意义(必修三74页)

植物的种类多并且有较为复杂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也能为动物创造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6.农业生态系统除草除虫的意义: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2020.3.20

1.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

3.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4.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原因

(1)单向流动:能量沿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不可逆转,也不能循环流动,原因有:

① 食物链中,相邻营养级生物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因此能量不能倒流,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② 各营养级的能量总有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这些能量是无法再利用的。

(2)逐级递减: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原因有:

① 各营养级的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相当一部分能量(ATP、热能)。

② 各营养级总有一部分生物或生物的一部分能量未被下一营养级生物所利用,还有少部分能量随着残枝败叶或遗体等直接传递给分解者。

3.21

1.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

2.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

的稳定性

4.生态农业延长腐生食物链的重要意义(必修三96页)

使能量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并减少了环境污染。

5.减缓温室效应的两项主要措施(必修三101页)

(1)大力植树造林;(2)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新的清洁能源)。

6.种植挺水植物能抑制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

挺水植物遮盖水面,降低水中的光照强度,抑制藻类的光合作用;挺水植物与藻类竞争,吸收了水体中大部分的无机盐,限制藻类生长。

3.23

1.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2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3.人工生态系统往往需要不断有物质投入的原因

人工生态系统不断会有产品输出,带走了部分元素,根据物质循环原理,需要不断投入物质。

4.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

5.处于生长期的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光合作用产生的ATP的量大于全部生物消耗的ATP的量。

6.若是人工生态系统,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总量和人工输入的能量总和;若是自然生态系统,则不考虑人工输入的能量。

专题五 生命系统的稳态及调节

3.24

1.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2.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3.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

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4.神经元的突起大大增加细胞膜面积的意义

神经元的突起增加细胞膜面积,有利于其同时接受多个刺激并远距离传导兴奋。

5.兴奋单向传递的原因(必修三19页)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6.可抽取血样检测内分泌系统疾病的原因(必修三28页)

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因此可根据血液中激素成分的含量,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

3.25

1.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这就是激素调节

2.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

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

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3.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

4.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的根本原因

控制合成促甲状腺激素对应的受体蛋白的基因,只在甲状腺细胞中表达。

5.饭后,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只有短暂的升高,很快就恢复正常的主要原因

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促进了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抑制了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注意:胰岛素促进三个去路并抑制两个来源,胰高血糖素一般只促进两个来源)。

6.从热量来源和去路分析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必修三32页)

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总是能保持动态平衡。

3.26

1.剧烈运动后或炎热时增加散热的两个主要机制(必修三32页上图)

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

2.寒冷时能使散热减少的反应(必修三32页上图)

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注意:从减少散热的角度看,增加产热的骨骼肌战栗和立毛肌收缩不属于此类反应)。

3.渴感形成的具体过程(必修三32页)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渴觉中枢→产生渴感。

4.突然转移至低温环境中的动物血糖浓度升高的原因

低温刺激下,下丘脑的相关神经促进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进而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使血糖浓度升高。

3.27

1.原尿中葡萄糖未被完全重吸收,引起尿量增加的原因

未被重吸收的葡萄糖增大了原尿的渗透压,减小了血浆与原尿的浓度差,阻碍了水的重吸收,因而带走了大量水分,引起尿量增加。

2.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的作用(必修三37页)

摄取和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

3.接种疫苗一段时间后免疫失效的主要原因

相应病原体产生变异,使原来的抗体等失效;抗体和记忆细胞寿命有限,已分解或死亡。

4.无胸腺裸鼠对异体组织无排斥反应的原因

对异体组织的排斥反应主要由效应T细胞起作用,而胸腺是T细胞成熟的场所,无胸腺个体不能产生T细胞。

3.28

1.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作植物激素

2.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物,也能抑制生物;既能促进发芽,

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3.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4.植物出现顶端优势的原因(必修三50页)

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在侧芽处积累,侧芽对生长素浓度较敏感,致使侧芽生长受到抑制。

5.在正式实验前开展预实验的意义(必修三51页)

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专题一 生命系统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3.30

1.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

2.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4.不同蛋白质肽链组成不同的原因(必修一23页)

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因为问的是“肽链组成”,故不答空间结构)

5.探究某无机盐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实验设计思路(必修一36页技能训练)

用完全营养液和缺少某种无机盐的“完全营养液”对相同植物进行无土栽培,若实验组出现生长异常,则在实验组的培养液中补加这种无机盐,观察异常症状能否消除。

6.人和其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可成为制备细胞膜的实验材料的原因(必修一40页实验)

人和其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

3.31

1.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部分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叫做结合水

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做自由水

2.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3.破坏核仁会影响蛋白质合成的原因(必修一53页)

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仁被破坏,不能形成核糖体,致使蛋白质的合成不能正常进行。

4.人成熟的红细胞置于无氧环境下不影响其物质跨膜运输的原因

人成熟的红细胞吸收某些物质的方式是被动运输,不耗能;人成熟的红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不需要氧气。

4.1

1.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2.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3.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4.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5.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的原因(必修一63页)

首先植物细胞因外界溶液浓度较高而失水,发生质壁分离,接着,因外界溶液的溶质分子被细胞吸收,使细胞内外浓度差逆转,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使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4.2

1.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2.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 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 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3.mRNA合成后进入细胞质要跨过0层磷脂双分子层;胞吞、胞吐中物质跨膜的层数是0层。

4.当活的植物细胞放在与细胞液等渗的溶液中,水分子进出依然进行并达到动态平衡

5.动物性激素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植物生长素能逆浓度梯度积累,其跨膜运输方式一般是主动运输

专题二 生命系统的代谢

4.3

1.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2.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3.加热、无机催化剂和酶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区别(必修一80页)

加热只是为反应提供能量,并不降低活化能。无机催化剂和酶都能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只是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4.新采摘的甜玉米立即放入沸水中片刻,可保持其甜味的原因

加热会破坏将可溶性糖(甜)转化为淀粉(不甜)的酶。

5.测定酶的最适温度的实验思路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设置多个不同的温度梯度,分别测定酶活性。若所测得数据出现峰值,峰值所对应的温度为最适温度,否则继续扩大温度范围,直到测出峰值。

4.4

1.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2.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

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许多ATP的过程。

3.萌发种子干重减少的原因

种子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且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4.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的原理(必修一97页实验)

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5.纸层析后滤纸条上色素带太浅的原因(必修一98页)

研磨不充分、无水乙醇加入过多、滤纸条未干燥处理、未重复画滤液细线等。

4.6

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光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才能进行,

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

3.暗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有没有光都可以进行,

这个阶段叫做暗反应阶段。

4.缺镁时叶片发黄的原因

镁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缺镁使叶绿素合成受阻,故叶片呈现类胡萝卜素的黄色。

5.黑暗中培养的幼苗叶片黄化的原因

黑暗中叶绿素无法合成,而且逐渐分解,最终显现出较稳定的类胡萝卜素的黄色。

4.7

1.鲁宾和卡门实验的思路(必修一102页)

用氧的同位素18O分别标记二氧化碳和水,再分别培养两组植物,最终产生含标记的氧气,只来自标记水的那一组。

2.二氧化碳浓度突然降低时,三碳化合物、五碳化合物含量分析

当二氧化碳浓度突然降低时,三碳化合物合成速率降低,消耗速率不变,导致三碳化合物减少;五碳化合物合成速率不变,消耗速率却减慢,导致五碳化合物增多。

3.光下培养密闭容器中的植物,容器中二氧化碳浓度先下降后不变的原因

开始时,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量大于细胞呼吸释放二氧化碳量,随着容器中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光合作用减弱,直至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与细胞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量达到动态平衡。

专题三 生命系统的延续

4.8

1.细胞在分裂之前,必须进行一定的物质准备。

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

2.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个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3.多细胞生物体体积增大的原因

既靠细胞生长增大细胞的体积,还要靠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

4.细胞有丝分裂的主要特征

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的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5.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变化(必修一113页)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子染色体被纺锤丝牵引着分别移向细胞两极,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平均分配到细胞两极。

4.9

1.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2.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3.同一个体不同细胞转录的基因不完全相同的原因(必修一118页)

不同细胞中有的基因都表达,有的基因选择性表达(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是不同的)。

4.细胞分化的原因

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发生选择性表达。

5.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

一般情况下,生物体的每个细胞都含有控制个体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

4.11

1.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就叫细胞凋亡

2.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

3.老年人的头发会变白的原因

头发基部的黑色素细胞衰老,细胞中的酪氨酸酶活性降低,黑色素合成减少。

4.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作用

前者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后者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5.致癌因子致癌的机理

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

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专题四 生命系统的遗传、变异、进化

4.12

1.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3.假说—演绎法的一般研究程序(必修二7页)

发现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4.孟德尔获得成功的五个原因(必修二11页)

(1)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

(2)从单因素到多因素研究;

(3)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4)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程序;

(5)创造性运用科学方法。

4.13

1.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

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2.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

一条来自母方,叫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一个四分体

3.对噬菌体进行同位素标记的大致过程(必修二45页)

先用含同位素标记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得到的细菌培养噬菌体,就能得到含相应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

4.艾弗里的细菌体外转化实验的设计思路(必修二46页思考与讨论)

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其他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它们的作用。

4.14

1.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

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

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

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tRNA与其携带的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必修二65~66页)

一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被多种tRNA识别并转运。

4.基因控制性状的间接途径(必修二69页)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4.15

1.有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

伴性遗传

2.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

酶等基本条件。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

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4.白化病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酪氨酸酶不能合成;根本原因: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注意:老年白发只是酪氨酸酶活性降低)。

4.16

1.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

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

的特异性;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DNA分子上分布着多个基因。

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3.RNA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

4.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就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

蛋白质,这一过程叫做翻译

4.17

1.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2.基因*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

组合。

3.染色体结构的改变,都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可能导致性状的变异。

4.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5.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

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大类。

4.18

1.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

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2.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

(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

3.多倍体植株的优点(必修二87页)

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

4.诱变育种的两个特点(必修二100页)

(1)提高突变率,加速育种进程;

(2)盲目性大,优良变异少。

4.20

1.基因工程,又叫做基因拼接技术或DNA*技术。通俗地说,就是按照人们的

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2.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

3.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4..通常选择植物萌发种子进行人工诱变的原因

萌发种子细胞分裂旺盛,DNA复制时稳定性降低,更易发生基因突变,人工诱变成功率高。

4.21

1.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叫做基因频率

2.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3.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

的方向不断进化。

4.地理隔离形成新物种的两个原因(必修二120~121页)

地理隔离使两个种群处于不同环境,不同环境中会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它们各自的变异对另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不同环境下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对两个种群造成的影响就不同。久而久之,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就会形成明显的差异,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

4.22

1.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

2.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

共同进化

3.同一种群不同个体间的差异不是由自然选择引起的

同一种群不同个体间的差异是由变异引起的,尤其是可遗传的变异,变异发生在自然选择之前,为进化提供更多的原材料。

选修3

4.23

1.PCR扩增DNA的大致过程(选修三10页)

目的基因DNA受热变性后解链为单链,引物与单链相应互补序列结合,然后在DNA聚合酶作用下进行延伸,如此重复循环多次。

2.启动子的位置和生物作用(选修三11页)

启动子是位于基因首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它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

3.农杆菌转化法中农杆菌的作用(选修三12页)

农杆菌可在自然条件下感染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所含的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并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

4.25

1.转移的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表达的原因

生物界共用同一套遗传密码。

2.原核生物作为转基因受体细胞的优点(选修三13页)

原核生物具有繁殖快、多为单细胞、遗传物质相对较少等特点。

3.用两种不同限制酶同时处理质粒和含目的基因的片段的主要优点

可以防止质粒和含目的基因的外源DNA片段自身环化(也能防止反接)。

4.转基因抗虫或抗病农作物个体检测(选修三14~15页)

用相应害虫或病原体分别感染转基因和非转基因植株(做抗虫或抗病的接种实验),以确定植物是否具有抗性以及抗性的程度。

4.26

1.与杂交育种相比,植物体细胞杂交的优势(选修三37页)

克服不同生物远缘杂交的障碍,获得杂种植株。

2.选取茎尖培育脱毒植物的原因(选修三39页)

茎尖的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

3.动物细胞培养需要添加血清的原因(选修三46页)

由于人们对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而动物血清成分复杂,可保证细胞的生长代谢对营养的需要(扩展补充:如果要研究某种营养成分对动物细胞的影响时,反而要用无血清培养液,此时是要排除血清复杂成分的干扰)。

4.27

1.单克隆抗体主要的优点(选修三54页)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大量制备。

2.判断哺乳动物卵子是否受精的重要标志(选修三63页)

在卵细胞膜和透明带的间隙可以观察到两个极体。

3.卵裂期的主要特点(选修三66页)

细胞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细胞的数量不断增加,但胚胎的总体积并不增加,或略有缩小。

4.28

1.外来胚胎在受体子宫内存活的基础(选修三76页)

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2.胚胎移植的实质(选修三76页讨论2)

早期胚胎在相同生理环境条件下空间位置的转移。

3.胚胎干细胞(ES细胞)的应用价值(选修三80页)

治疗人类因细胞功能异常引起的某些疾病;培育人造组织器官,解决供体器官不足和器官移植后免疫排斥的问题;揭示细胞分化和细胞凋亡的机理。

4.29

1.胚胎的性别鉴定的主要方法(选修三83页)

SRY-PCR法:先从被测胚胎中取出几个细胞,提取DNA,然后用位于Y染色体上的SRY基因的一段碱基作引物,用胚胎中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最后用SRY特异性探针对扩增产物进行检测;显微镜下观察胚胎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性染色体的组成。

2.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选修三101页)

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选修1

4.23

1.在果酒制作初期,向发酵装置通气的目的是使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增大菌种密度。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葡萄酒呈红色的原因是随着酒精度数的提高,红葡萄皮中的色素进入发酵液。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为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他们与酵母菌之间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2. 到了果酒制作的后期会发现,酵母菌的数量会呈现下降趋势,其原因主要有①营养物质消耗殆尽②酒精度数的提高对细胞的毒害作用③PH的降低。在果酒制作完成后可以转为果醋制作,但是应该改变的实验条件是适当升温并通氧

3. 在果醋制作时,要适时通气的原因是 醋酸菌是好氧菌,且果酒变为果醋过程中需要氧气的参与

4.25

1.选择 培养基,是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抑制 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如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以不加氮源的培养基来筛选自身固氮微生物;在培养基中加入 高浓度NaCl筛选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等抗生素抑制细菌、放线菌,从而筛选酵母菌、霉菌;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来筛选尿素分解菌。而鉴别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 ,来鉴别相应微生物,如在培养基中加入伊红-美蓝 ,可鉴别大肠杆菌,使其菌落呈色。选择培养基 不是 (是/不是)都是固体培养基。

4.26

1.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 防止外来杂菌入侵 ,主要包括消毒与 灭菌 。对实验操作空间、操作者的衣服、双手应该进行清洁与 消毒 ;培养皿、培养基、接种用具应该 灭菌 ;实验操作应该在 酒精灯火焰旁 进行。操作者的双手一般用 体积分数70%的酒精 进行消毒;接种环、涂布器应该用火焰灼烧灭菌;培养基一般用 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培养皿、滴管等玻璃器材一般用干热灭菌进行灭菌。接种室、超净工作台、接种箱在使用前可以用 紫外线照射30min,进行消毒处理。不论是消毒还是灭菌,其主要的原理都是在理化因素的作用下使微生物 蛋白质 变性或者 核酸破坏损伤,以*灭微生物。

4.27

1. 在倒平板过程中,拔出棉塞后需使锥形瓶瓶口通过火焰的原因是防止瓶口微生物污染培养基,平板冷凝后,需倒置的原因是 防止皿盖上的水珠滴落到培养基,又可避免培养基中水分过快挥发

2. 在划线操作中,第一次划线前要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 防止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 ;在第二次、三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死接种环上的残留菌种,使下一次划线的菌种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以便获得单个菌落。 划线结束后还需灼烧接种环的原因是 *死接种环上的残留菌种,避免污染环境或感染操作者。

4.28

1. 若用平板划线法接种后培养基上的某条线上的菌落分布呈沟槽状,其原因是划线时用力过大,划破培养基;若第二划线区域的第一条线上没有菌落长出,其原因可能是 未从上次划线末端开始、接种环未冷却 。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后的培养基的右下方没有菌落长出,而其他地方有较多的菌落长出,其原因最可能是 涂布不均 不是(是/不是)每次划线的菌种都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如果在平板上有5个划线区域,则接种环应该被灼烧 6 次。

2. 在接种后,应该将一个 未接种的培养基 与接种的培养基都放入 37℃恒温箱 进行同步培养,其目的是 判断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或是否被污染 。在微生物培养时,有时候需要进行振荡培养,其主要目的是 ①增大培养液中的溶解氧 ②使营养物质被充分利用

4.29

1. 在寻找目的菌株时的思路是 根据它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到相应环境中去寻找 。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具有选择作用的原因是 原则上只允许能够利用尿素的微生物在其上生长

2. 酶的活性是指 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 ,可以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的某一化学反应的 反应速度 来表示,而酶反应速度用 单位时间 内, 单位体积 中反应物的 减少量 或产物的 增加量

4.30

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一般分为四步: 样品处理 粗分离 纯化 纯度鉴定 。血红蛋白提取第一步“样品处理”主要包括 红细胞 的洗涤、血红蛋白的 释放 、分离血红蛋白溶液。其中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 去除杂蛋白 。血红蛋白的释放是在 蒸馏水 甲苯 的作用下,使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释放。

血红蛋白提取第二步“粗分离”指的是 透析 ,即将分液后得到血红蛋白水溶液装入 透析袋 中,用PH为 7.0 20mmol/L的磷酸缓冲液 进行透析 12 h。透析的目的是 去除样品中分子量较小的杂质以及用于更换样品的缓冲液 ,其原理是 透析袋能使小分子自由进出,而大分子则保留在袋内

血红蛋白提取第三步“纯化”指的是 凝胶色谱 操作。凝胶色谱法又叫 分配色谱法 ,是根据蛋白质相对分子量大小 分离蛋白质。

血红蛋白提取第四步“纯度鉴定”指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操作。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 迁移 的过程,在电场作用下,带电粒子会向着与其所带电荷 相反 的电极移动,电泳过程中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 迁移速度 取决于待分离的各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 分子本身大小 形状 的不同。电泳包括 琼脂糖凝胶电泳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两种,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利用SDS所带的 负电荷 的量大大超过蛋白质分子原有的电荷量,从而掩盖不同蛋白质的电荷差别,使电泳 迁移率 完全取决于 分子大小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的蛋白质分子量时,测定的结果只是 单条肽链 的分子量。

5.2

胡萝卜素的提取步骤包括粉碎、 干燥 萃取 过滤 浓缩 从而获得胡萝卜素。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应该具有 较高的沸点 充分溶解胡萝卜素 不与水混溶 。此外,还应该考虑萃取效率、对人的毒害、是否易燃等问题。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 萃取剂的性质与使用量,同时还受到原料颗粒的 大小 紧密程度 含水量 萃取温度 时间 等条件的影响。萃取过程中应该避免明火加热,采用 水浴加热 ,因为 有机溶剂易燃易爆 ;萃取装置安装回流冷凝装置,是为了防止 有机溶剂的挥发 ;在浓缩前,需对萃取液 过滤 ,以除去萃取液中的 不溶物 。干燥与萃取时,温度不能过高,时间不能太长,否则会导致 胡萝卜素分解 。提取的胡萝卜素粗品可通过 纸层析法 法进行鉴定,以判断是否存在所需的胡萝卜素。在鉴定时,应该在滤纸下端做一条 基线 ,在其上取A、B、C、D四点,其中A、D点加 标准样品 ,B、C点加 萃取样品 。该实验的层析液是 石油醚 ,层析时的层析液液面高度应该 低于 (高于/低于)样品点的基线,以防止样品原点中的色素 溶解于烧杯中的层析液里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