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举例及解决办法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4-01-15 06:17:46

销售的过程中,你会遇到一个问题:你说的客户不信。

该怎么解决呢?通常的解决的方法是:使劲说。讲事实摆道理,列数字画图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结果呢,客户还是不信。

那怎么办?

01

信息不对称

如何解决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举例及解决办法(1)

博弈论专家说,所谓的不信任其实是信息不对称

那,啥又是信息不对称呢?

信息不对称,有三层含义。

第一层:信息不足。一方知道的另一方不知道。

上面说的销售认为的就是这个。销售认为我的产品很好,客户不知道我的产品很好,所以我要把我的产品怎么好告诉客户。在信息时代之前,这没毛病。但是,当今是信息时代,如果客户愿意,这些信息都是可以很容易找到的。

第二层:信息泛滥导致无法得到有效的信息。你想知道某个东西,但是对方给你一大堆东西,你得从里面去找。

比如,你新安装一个APP,商家会让你同意用户协议,你看看那个用户协议,使劲刷都得好几屏,更别提里面还有好多术语,鬼才知道说的是什么。

再比如,上市公司的公告,动辄100多页,想要找到有价值的信息,太难了。信息过剩和信息不足的结果其实是一样的:你都得不到你想要的信息。一个是不知道去哪里找;一个是知道在哪里但是就是找不到。第一个是不知道针在哪里;第二个是大海捞针。

第三层,信息不对称。这是最关键的,往往容易被人忽略。

我强烈的想要让你知道一个信息,但是担心你不相信;你也强烈的想要知道这个信息,但是担心我说谎。这才是在现代这个陌生人社会中,人际交互的真正的信息不对称。

第一层好解决,你告诉对方,或者去找就得了。

第二层稍有些复杂,破解的方法是找专业人士帮助你去筛选。

第三层,有点复杂。

02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如何解决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举例及解决办法(2)

你做出了一个好东西,知道这绝对是个好东西,然后推向市场。你拼命对消费者说,这真的好啊,价格也好啊。可是消费者就是不信。为什么?因为所有的商家都这么说。

消费者呢,也想买好东西,但是所有的商家都在说自己的东西才是好东西,该信哪个?

在电影《让子弹飞》中,小六子吃了一碗粉给了一碗粉的钱,有人诬陷说他吃了两碗粉给了一碗的钱。这个博弈局面的两方,一方是小六子。他知道自己只吃了一碗粉,付了一碗粉的钱,他特别想要让另一方知道这个信息,但是生怕另一方不相信。另一方不是诬陷他的那个人,而是围观的群众。围观群众也强烈的想知道小六子到底吃了几碗粉,但是害怕小六子在说谎。这就是“信息不对称”。

电影中的信息不对称会要了人的命;生活中的信息不对称让人纠结产生阻隔;经济中的信息不对成会造成市场的失灵。

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George Akerlof)在1970年在《经济学季刊》上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文章,叫做《“柠檬”市场:质量不确定性与市场机制》(The Market for “Lemons”: Quality Uncertainty and the Market Mechanism,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70 )》。

这篇文章主要想说的是人和人之间不是天然存在互信的,脑子和脑子是没法直接连接的,要把高品质的商品和低品质的商品区分开,是需要很大成本的。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那么就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消费者会用脚投票——离开市场,接着卖家也会离开,于是市场崩溃了。

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市场的失灵,用数学工具证明了这一点的乔治·阿克洛夫(George Akerlof)获得了200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看清楚问题很重要,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也很重要。那一年同时获奖的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是监管,由政府出面惩罚说谎者

另一位共同获奖者迈克尔·斯彭斯(Michael Spence)的解决方案是市场自己有办法,比如发信号(signaling)

有商品的地方就会有市场,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商品有鱼龙混杂,人有尔虞我诈。如何体现商品的品质,如何让你相信我所说的,这才是关键,这就是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核心。

中国有句古话说空口无凭,想要让别人相信,需要给出信号,比如具体的行动——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03

如何发信号

如何解决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举例及解决办法(3)

《让子弹飞》中的小六子的行动是刨腹,掏出来一碗粉让大家看看。结果的确证明了自己,也为此失去了生命。

不那么惨烈的发信号方式有吗?

这个可以有,但,一定要是具体的行动。有行动的信号才足够的强烈,强烈的信号才是好信号。

动物界,有些雄性突出某种特征是信号,比如孔雀的大尾巴,驯鹿的大角,告诉雌性,你看这些累赘,即便这样我也能活得很好,遇到天敌的时候,我也能逃脱,这说明我更强壮,我的基因好,你应该选择我。

很多销售会请客户喝酒,而且要把自己喝倒。

对于销售人员,喝多酒,直到把自己喝得不行了,喝到自己和对方都知道的已经伤身的状态,这是一种自残的行为,而这种自残,是一种事先付出的成本,一种在交易之前付出的成本。在经济学上,有一个术语对这种事前付出的成本进行了定义,叫做沉没成本,用它来表示那些已经付出的而且是不可收回的成本

比如,你花了50块去看了一场电影,这就是一个沉没成本,这是一个一次性的开销,花了就花了,无法再收回了。

从销售人员的角度去看,通过喝到“自残”,“我”希望通过事先的付出来建立一种信任关系

其一,我敢在你面前喝醉,人们都说酒后吐真言,我喝醉了,我都不知道我说了什么,但是都是实话,我没有骗你的*和动机,我通过喝醉自己来让你验证。所以,请你相信我。

其二,我今天的付出是为了日后的回报,如果在日后我们的合作中,我没有认真的履行该有的职责,那么我们的合作关系很有可能会中断,而这种中断,使得我无法收回我前期的“自残”的成本。所以,从我的角度,我会加倍的付出,使得这种信任关系继续下去,这对我而言是当下的最优选择。

这样的发信号还有很多。

再来。

上大学是个信号,告诉雇主,雇员通过上大学发出一个信号,我的智商没问题,我的意志品质没问题,我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才能,我是经过筛选才走到这里的。雇主接收这个信号,如果你有大学教育系统的认证,那么我就承认你发出的这个信号。我会为此买单。这个信号解决了雇主与雇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雇主通过更高的薪资待遇表明,具有某些条件的人在我这里可以被优待,否则我也不会付出那么高的成本。雇员通过大学教育体系向雇主展示,我值得被这样对待,因为我经过了系统的考验。这是彼此给对方的一个明显的信号。

在公开场合怕马屁也是一个信号。在特朗普当总统的时候,有一次在内阁会议上,副总统彭斯在3分钟之内对特朗普进行了14次吹捧,连媒体都看不下去了。

如何解决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举例及解决办法(4)

图片来源:《万维钢精英日课|大学教育和吹捧文化的共同原理》

公开的对领导的吹捧,程度越是剧烈,下属付出的代价越大,这个信号就越强烈。这个信号就是自己的忠诚,而这恰恰是有些领导所需要的。如果这个下属对领导并没有构成威胁,那么他并不需要通过这样的信号来进行自我保护。

做对自己不利的事情是一种信号,向别人表明,自己的能力更强。发出这个信号的代价越大,这个信号的可信度越高。

04

如何让对方主动发信号

如何解决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举例及解决办法(5)

还有一种情况,当你想要知道一个信息的真伪,而对方并没有发出信号,这时该怎么让对方主动发出一个信号?

商家都想获得更高的利润。一般来说,有两种基本的策略。

这里的问题是,价格卖多少是合适的?关键在卖给谁。顾客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价格敏感型的,稍微贵点我就不买了。一种是价格不敏感型的,心理阈值很高,贵一点也能接受。从商家的角度看,当然想要通吃。遇到价格敏感型的客户,我薄利多销;遇到价格不敏感型的客户,我好好的赚点。经济学家蒂姆·哈福德将其称之为个体定位策略(unique target)。好的,如果你是商家,你该如何区分站在你面前的这位客户,到底对价格的敏感度如何?

哈福德给出的例子是星巴克咖啡。热巧克力2.20美元,卡布奇诺2.55美元,白巧克力摩卡3.20美元。是,白巧克力摩卡的成本可能要比热巧克力或者卡布奇诺更高,但是也高不出那么多,如果真正计算的话,可能最多高出0.1美元。但是,通过这种策略,星巴克既满足了价格敏感型的客户,你可以选择美式、热巧克力或者卡布奇诺等;也满足了对价格不敏感的客户,你也可以选择看起来更特别的产品,比如白巧克力摩卡。没人逼你,这是你的主动选择。

这样,星巴克通过设计选项,让对方也就是顾客,自己发出了信号:我到底对价格敏感还是不敏感。既薄利多销,又获取高利润。

你看,这里的要点不是诱使价格敏感的客户去买高利润的产品,而是用不同的产品满足不同的客户,然后用一个策略将客户区分出来

信号筛选的本质是不同消费者的付费意愿不同,或者说是对同样产品的价格感知不同。

商家想要让自己的利润最大化,就会通过精妙复杂的设计,“逼迫”消费者发出信号,主动“暴露”自己,让商家感知到这个信号。

在2B领域也是类似。销售想要搞清楚对方的预算是多少,该如何获取信号呢?也是同样的方法,给对方提供选择题。有高端的,中端的和经济型的,通过方案呈现给客户,在和客户的沟通中你就能感知到客户更在意的是什么了。

如何解决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举例及解决办法(6)

我想让你知道我的真心,但是害怕你不相信我;你也想相信我的真心,但是又害怕受骗,于是信息不对称产生了。

解决的方法叫做发信号。有足够强度的信号才是好信号,其中的关键是行动 沉没成本。比如,用把自己喝多的方式表达诚意;用大量的广告费表达实力;用损害自己脸面的事情来表达忠诚。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就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张小娴《荷包里的单人床》

更确切的说法不是不知道,而是不相信。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