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简述焦虑和学习活动之间的关系。(了解)
【参考答案】高度的焦虑会干扰、阻碍学习活动,但焦虑不足也会使人不够兴奋无法集中注意力,从而影响学习。因此,焦虑对学习并不是只有干扰和阻碍作用,适度的焦虑对学习的 正常进行是必要的。不同程度的焦虑对学生学业产生的影响不同,教师可使学生处于一种适当的焦虑水平从而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12、简述影响态度与品德的一般条件。
【参考答案】影响态度和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包括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1)外部条件包括:①家庭教养方式;②社会风气;③同伴群体。(2)内部条件包括:①认知失调;②态度定势;③道德认知。
13、简述学生产生不良行为的原因。(了解)
【参考答案】(1)客观方面,学生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来自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①家庭教育失误;②学校教育不当;③社会文化的不良影响。(2)主观方面:①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②消极的情绪体验;③道德意志薄弱;④不良行为习惯的支配;⑤性格上的缺陷等。
14、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1)逐渐从他律变成自律。①能独立、自觉地按道德准则来调节自身行为:
②道德信念,理想在道德动机中占据相当地位;③道德情感发展,理性的道德情感占据主导地 位,道德情感的社会性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面日益提高;④品德心理中自我意识明显化;⑤中 学生主导性道德动机明确,道德意志力有显著增长;⑥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⑦品德发展与 世界观形成的一致性;⑧品德结构的组织形式完善化。
(2)品德发展由起伏向成熟过渡。①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波动性;②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15、简述皮亚杰的儿童品德发展的四个阶段。
【参考答案】(1)自我中心阶段(2-5 岁)。自我中心阶段是从儿童能够接受外界的准则开始的。(2)权威阶段(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实在论阶段)(6~8 岁)。该该时期的儿童服从外部规则, 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把人们规定的准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而且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3)可逆性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0 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已不把准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而把它看作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该阶段的特征:儿童一般都形成了这样的概念,如果所有的人都同意的话,规则是可以改变的。(4)公正阶段(10~12 岁)。这一阶段的公正观念是从可逆的道德认知中脱胎而来的。他们开始倾向于主持公正、公平等。
16、简述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
【参考答案】(1)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强化是引起动机的重要因素。人的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某种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稳固联系,受到强化的行为比没受到强化的行为更倾向于再次出现。
(2)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对学校教育的实际活动有着广泛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采用强化原则,通过奖励与惩罚的措施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育上广为流行的程序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心理基础,就是通过强化原则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但是,强化理论只讨论外部因素或环境刺激对行为的影响,忽略人的内在因素和主观能动性对环境的反作用。
17、简述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
【参考答案】(1)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2)替代经验;(3)言语暗示;(4)情绪唤醒。
18、如何教学生进行学习时间的管理?
【参考答案】(1)统筹安排学习时间。(2)高效利用最佳时间。①根自己的生物钟、生物节律安排学习活动;②根据一周内学习效率的变化安排学习活动;③根据一天内学习效率的变化安排学习活动;④根据自己的工作曲线安排学习活动。(3)灵活利用零碎时间。
19、简要说明问题解决的过程。
【参考答案】(1)发现问题;(2)理解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
20、简述矫正学生不良行为的策略。(了解)
【参考答案】(1)改善人际关系,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2)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 感;(3)讲究谈话艺术,提高道德认知;(4)锻炼与诱因做斗争的毅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5)注重 个别差异,运用教育机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