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见习记者 袁子毫
你是否知道,你家族的故事?日暮途远,乡关何处?千山万水,客从何来?这些能在家谱里找到答案。学习家谱,了解家谱,知所从来,方明所去。在家谱的世界里,沿着历史的脉络,聆听祖先的教诲,人们找寻自己生命的坐标。
国有史,郡有志,家有谱。家谱,作为家庭、家教、家风传承的重要载体,与正史、方志一起,共同构建起中华民族历史文献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深入实施,家谱类古籍通过再造、数字化、整理研究等多种方式得到科学保护与开发利用,家谱中蕴含的历史人文价值进一步彰显。
展览现场
8月10日上午,“宝树繁花——巴蜀家谱文化展”,将在四川省图书馆开幕,并持续到10月10日。本次展览由四川省图书馆(四川省古籍保护中心)、重庆图书馆(重庆市古籍保护中心)主办,得到了中国国家图书馆 (国家典籍博物馆)的指导。8月9日下午,封面新闻记者来到省图,提前探馆看展。
七个单元
展示90多种代表性家谱古籍
本次展览围绕家风、家教、家训的传承与弘扬,策划谱牒生辉、巴风蜀韵、皇族玉牒、名人谱萃、民族一家、稀见姓氏、祖堂家影七个单元,通过实物展出90多种代表性家谱古籍,综合运用文献、图片、音视频、多媒体互动等多种展陈形式,融合图文、短视频等多种数字资源,集中展现家谱文化风貌。
“祖堂家影”单元展区
巴蜀地区的家谱收藏成就斐然。据四川省图书馆(四川省古籍保护中心)馆员宋瑞介绍,四川省图书馆现收藏有民国及以前旧家谱近700部,3000余册,涉及16个省份的70多个姓氏;重庆图书馆现有民国及以前旧家谱131部,532册,涉及12个省份的52个姓氏。
欧阳修、苏洵热衷修谱
风格都是“独图式表谱”
不少文化名人作为族贤代表,十分热衷于编修家谱,为长盛不衰的家谱编修浪潮增添了新的活力。如出生在四川的“唐宋八大家”中的欧阳修和苏洵就分别纂修了《欧阳氏族谱》和《苏氏族谱》。这些名人所修家谱及所撰序跋,是弥足珍贵的文献资源,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家族记忆,体现了他们的哲学思想、家国观念、道德准则、教育理念,为丰富灿烂的家谱文化增加了别样魅力。
眉山苏氏家族世袭表
欧阳修从司马迁《史记》的“表谱”形式得到启发,首创《欧阳氏谱图》;而苏洵则在欧阳氏的基础上改进创修《苏氏族谱》。在本次展览展出的展品中可以看到,这两家家谱的体例形式均为世系和世表相结合的“独图式表谱”。在内容上均以“谱系”为主线,以“牒注”为辅助,构成谱与牒的组合体;在排列上从上至下按“高曾祖父子”依次布局,从右及左由兄及弟不断延续。两者在形式上的主要区别在于:欧阳谱是“世代分格”,即每世每人都占有一格,将人物的世系和世表组合于一格之内。苏谱是“垂珠体”,取消了欧阳谱每人一格的形式,而是上下父子之间用“垂线”纵贯,左右兄弟之间用“横线”相连,形成以一个页面为一张大图表,如同倒向的树形,寓一本而连万枝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