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是一座揭开全面抗战序幕的伟大桥梁;
***卢沟桥是一座形式优美气势宏伟的联拱大型石桥;
***卢沟桥是一座石雕艺术精美的桥梁艺术品;
***卢沟桥是一座被誉为燕京八景“卢沟晓月”的著名风景文化桥梁;
***卢沟桥是一座施工技术独具特色的桥梁。
所为铁血与意境共存,美景与艺术比肩是也!
古城北京广安门外的卢沟桥在1937年7月7日,迄今85周年了。中国军队以铁血枪炮声,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击日本帝国主义者侵略的序幕,而载入中华民族独立自强的史册。而且,卢沟桥以北京地区现存历史最古老、桥梁艺术宏伟优美、石刻艺术精湛的世界级联拱石拱桥而闻名于世。
从北京广安门立交桥出发,沿着京石高速行驶十五公里,就到了著名的卢沟桥。
金世宗完颜雍在大定二十八年(公元1188年)立项,到金大定二十九年春动工,再到金章宗完颜璟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历时三年竣工,到2022年已经有830年的历史了。
北京西拥太行山,东环大海,中间地势平坦形同孔道,进出京都卢沟桥正处在这条孔道与永定河交汇的地方,自古就是扼控华北平原联系蒙古高原和东北地域的必由之路。人称门户咽喉、交通要津。一桥当“关”,万“流”归宗是也。在修建卢沟桥之前,就曾在此建有浮桥和船渡,但是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时的交通需要。从元人所绘《卢沟桥运筏图》上,就可以看到卢沟桥上下的热闹景象,堪比《清明上河图》:鳞次栉比的建筑,万柳扶风的形态,远山近水的层次,可以感受到桥梁能够造就繁华,繁华推进了交通和经济。无怪乎世界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所写的《马可波罗游记》中盛赞卢沟桥“是一座极为美丽的石桥,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因为马可波罗对此桥详尽而富有浓厚感情色彩的描述,这座桥在西方被称作马可波罗桥。
不管是当年名叫卢沟河,还是后来为了震慑水害改名的永定河,这都是一条波涛汹涌气势骇人的猛河。在这样的河上建桥,胆量、勇气、经验和智慧缺一不可!而它终于在金朝很有交通先行意识的金章宗、金世宗两代帝王的眷顾,在华夏工匠的卓越建设力量的合力下,成为中华建桥史上的一座丰碑!
说卢沟桥建筑宏伟、结构精美、工艺高超,就体现在不论你从哪个方向看,卢沟桥都展现出美的姿态,它集优美与宏伟于一身。
桥全长266.5米,桥面宽9.3米;桥身用坚固的花岗岩建筑,共有11个券孔,中间的券孔最高大,两边的依次减小。拱券跨径从12.35米至13.42米不等。桥身中央微微隆起,坡势平缓。这既符合河槽水流实际,也很有审美趣味。桥两侧桥面呈现为雁翅式的喇叭口形状,入口处宽达32米。在这座桥身上,桥梁的对称性、韵律、均衡与稳定,这几大审美要素无不体现着设计者高超的技巧和高雅的审美趣味。
在卢沟桥坐落的这条奔腾咆哮的卢沟河上,怎样确保桥梁稳固地建在鹅卵石与黄沙的堆积层上?怎样顶住每年洪水的滔天巨浪,每年能劈开冬季解冻后巨大冰块对桥梁毁灭性的冲击?这就要靠这座桥梁建筑技术的四大秘籍:
其一,采用打梅花桩的办法,让10座桥墩深深牢牢地扎进鹅卵石和黄沙沉积而成的河床上。石桥基础用多层石板砌筑,石板基础厚达两米多,并用铁柱穿透连接。经历830年的风霜雨雪洪水冰块的洗礼,沉陷和位移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卢沟桥巨大的负荷与深厚桩基功不可没。
其二,卢沟桥全桥都是石质的,本已很坚硬,设计者和建设者使用腰铁紧固桥梁是对赵州桥建桥方法的良好继承接续。腰铁把每一块石料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呈现出良好的整体性。乾隆五十年至五十一年曾修缮卢沟桥,揭开桥梁面板,发现拱券上的腰铁和“纵联”,记载称“石工鳞砌,固以铁钉,坚固莫比。”
其四,使用斩龙剑。卢沟桥的桥墩巧妙地呈现为船型,迎水的一面砌成分水尖。不仅如此,每个尖端还安装着一根锐角朝外的三角铁,这是为了抵御年年毫不松懈的洪水、冰块对桥身的撞击。人们便将之称为斩龙剑。
这些建桥方法和桥梁结构都是科学的杰出创造,堪称绝技!
卢沟桥还以其精美的石刻艺术享誉于世。桥的两侧有281根望柱,望柱间距1.8至2米,柱高1.4米。望柱间各嵌石栏板,栏高约0.85米。柱头刻着莲花座,座下为荷叶墩。石栏板内测与桥面外侧均雕刻有宝瓶、云纹等图案。每根望柱上历代刻有数目不同的石狮,其中大部分石狮是明清两代原物,金元两代的所剩不多。这些石狮蹲伏起卧,闪转腾挪1,顾盼展眸,形象生动逼真,千姿百态极富变化,是卢沟桥石刻艺术的精品。由于桥上石狮子多,因而北京地区流传着一句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明代《帝京景物略》也有卢沟桥的石狮“数之辄不尽”的记载。1962年文物工作者采用编号的办法,共清点出石狮485只。1984年又一次清查,查清桥上石狮多达489只。又经过五十年到目前,石狮子的确切数目是501只。
桥两端分别建有碑亭,立有石碑、华表、石像、石狮。
华表有四根,高约4.65米。无论是近看还是远观,其体量与桥的比例很协调,即壮观又优美。两头桥畔还各筑有一座正方形的汉白玉碑亭,每根亭柱上的蟠龙纹饰雕刻得极为精细。一座碑亭内竖着清康熙帝重修卢沟桥碑,另一座碑亭内立有清乾隆帝御书“卢沟晓月”碑。
卢沟晓月的燕京八景之名也是官封,由金章宗完颜璟和清乾隆帝两次御定。在华夏八景文化和旅游文化中数百年盛名不衰。
通晓汉文化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的金章宗,在卢沟桥完工后御笔题书卢沟晓月景名,并勒石树碑以资纪念。只是因为年代久远和兵燹摧残而踪迹不存。至清朝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乾隆奉太后旨意谒泰陵过卢沟桥时,感受到卢沟桥的魅力,也许想起了紫禁城里北海与中南海连接处,那座长长的汉白玉连拱桥“金鳌玉蝀桥”月夜情境和日丽风韵,在诗中写道“半钩留照三秋淡,一蝀分波夹镜明。”提笔写下“卢沟晓月”,并勒石树碑于桥头。帝王们钟情于情境交融,文人们也颂声四起。金朝诗人赵炳文在《卢沟》诗中写道“落日卢沟桥上柳,送人几度出京华”。卢沟桥如同西安灞桥一样,折柳送别,声誉日隆。卢沟落日如金也是一番景象。明代的邹缉在《北京八景图》上跋说“石桥…疏星晓月,曙景苍然,亦一奇也,故曰卢沟晓月”。明代诗人顾起元则道“西山笼雾晓苍苍,一线桑干万里长。最是征夫望乡处,卢沟桥上月如霜。”不管是落日熔金还是晓月如霜,都是摇人心旌的风景,只不过是卢沟晓月更能体现中国画的清丽特征和文人心境罢了。卢沟晓月因为帝王的加持和文人的锦上添花,流传至今盛景不衰!
卢沟桥上世纪从1986年开始全面修复,并不再承担交通职责,专供人们旅行观赏凭吊。
卢沟桥东是宛平县城,这是一座建于明末拱卫京都的拱极卫城。1937年7月7日在这里爆发了“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大幕。抗战中国死伤军民五千多万,这是数不清的血债和民族恨。现在,宛平县城成为了一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纪念地。城内北侧建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城东侧辟为“抗日战争烈士陵园”。城楼上有七七事变纪念馆和中国古桥陈列馆。游人可以登上宛平城墙远眺卢沟桥全貌。
卢沟桥早在1961年就成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的缘由就是这座桥的文物价值和历史价值。独特的桥梁形态和石刻艺术,经历了抗日战火的洗礼,使得卢沟桥成为国人心目中的一座丰碑。(图片来自网上)
参考资料:
《中国桥谱》
《燕京八景》
《茅以升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