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这是柳宗元的一篇兼具寓言和议论色彩的传记文。
文章通过叙述郭橐驼种树、养树的方法,阐明为官治民的道理。
这种借传立说,因事出论的写法,别开生面。
先以种植的当与不当作对比,然后以管理的善与不善作比较,最后以吏治与种树相对照,在反复比照中导出文章主题,阐明一种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文中描写郭橐驼体貌特征,只是寥寥几笔,形象而生动。
记述郭橐驼的答话,庄谐有趣。
全文以记言为主,在记言中穿插描写,错落有致,引人入胜。
1这是一篇具有寓言性质的传记文章,通过为郭橐驼立传,记述了郭橐驼“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养树之道文章作者将养树与为官治民相比较,对中唐时有损百姓的吏治行为,进行了批评,表达了作者希望改革弊政,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的思想。
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它是一篇具有寓言性质的传记文章,通过为郭橐驼立传,记述了郭橐驼“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养树之道。
有趣的是,他将养树与养民相比较,对有损百姓的吏治进行批评,表达了作者希望改革弊政和同情下层百姓的思想。
郭橐驼,种树者也。
古人每于史法,例不能立传,而其人不可埋没者,则别立传,以表彰之。
说白了,象这样的小人物,一般历史书不会给他写传记,如果不是柳宗元的一个用心发现,不是柳宗元用心为其立传。
估计这个郭橐驼不可能被人知道。
柳宗元开始是经验之谈,然后借题发挥,抨击那些身居要位而不懂得治国的当权者,并提出他崇尚自然、反对扼*事物个性的生活理想。
这与作者当时正积极参与的革新运动,在精神实质上是相通的。文章写得深入浅出,笔调轻松活泼。
可见,这个《种树郭橐驼传》名为传记,实为议论文,它体现了柳宗元的治国思想但又没有具体说明。
在咱看来,柳宗元想说明如何治理百姓才是人间正道。
2处世之道与养树之道是相通的|我问养树,得养人术,可谓一以贯之有意思的是,这个郭橐驼说:“很好,用这个名字来叫我很恰当。”于是就舍弃了他原来的名字,也自称“橐驼”了。
他居住的地方叫丰乐乡,在长安城西。
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凡是长安的豪门富人家修建供观赏游览的园林,以及那些卖鲜果的商人,都争着雇用他。
看橐驼所种的树木,都是顺其自然。
接着说:差吏尚且没有空闲,又怎么能使人丁兴旺,生活安定呢?因此才困苦劳累到这种程度。
那么,这和我的行业大概也有相似之处吧?”
问的人说:“哈哈,这不是很好嘛!我问养树的经验却懂得了治民的道理。”
于是柳宗元便记下这件事,用来作为官吏的鉴戒吧。
他非常赞同“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
“我们这些小百姓,放下饭碗去招待那些小吏都忙不过来,又怎能使我们繁衍生息,发挥我们的天性呢?”
所以我们既困苦又疲惫。
“这种情况,和我种树的行当,也有相似的地方吧?”
问者高兴说:“这不是很好吗!我问养树之道,却得养人之术。”可以传其事,以为官戒了。
这样的描写,一个不同凡响的“驼者”形象便跃然纸上。
由此亦可见,作者于语言表达的不凡功力。
该文表面看来是一篇传记文,实际饱含政论色彩。文章通过写郭橐驼种树“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来说治国之道。
3《种树郭橐驼传》|真可谓是一篇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郭橐驼,不知道他原先叫什么名字。
他患了佝偻病,脊背突起,俯伏弯腰走路,就像骆驼一样,所以乡里人称呼他叫“橐驼”。
橐驼听到后居然说:很好啊!
可见这个人处世非常顺其自然,也不去争夺一个好名字。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
既然已经种下一颗树,就“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说白了,这个郭橐驼种树非常厉害,他了解树木的生活习性,顺应树木的“故土”,让树木的根本舒畅,培土平整,然后不要随便动摇树木,让树木自然成长!
与此同时,在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地方官也有“烦令扰民”之过。
其实,他们就是不懂人情世故,不懂种树的小道理,也不懂治理老百姓的大道理!
这篇《种树郭橐驼传》字里行间都带着论证色彩。
总而言之,柳宗元写的这一篇寓言式的传记散文。
文章通过记叙善种树者郭橐驼的事迹和他的种树之道,说明种树的关键在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进而推论出养民之道也应如此。
唐代自从安史之乱后,人民困苦而赋税徭役日益深重。
与民休养生息,使之有充分的发展空间并且不受干扰,才能复老百姓的元气,可能便是柳宗元写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真正用意了。
总之,《种树郭橐驼传》表面上写橐驼“顺木之天”养树之道,实际是表达一种得养民治国之道。
一起聊一聊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的故事,欢迎关注我!
作者|龚柳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