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周自强传文言文翻译,周书王罴传文言文翻译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4-02-01 12:18:24

资料整理来源于 :网络

元史周自强传文言文翻译,周书王罴传文言文翻译(1)

《元史》,“二十四史”之一。是系统记载元朝兴亡过程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成书于明朝初年,由宋濂(1310~1381年)、王袆(1321~1373年)主编。

全书二百一十卷,

包括本纪四十七卷

志五十八卷

表八卷

列传九十七卷

记述了从蒙古族兴起到元朝建立再到元朝北逃蒙古高原的历史。

简介

蒙古族兴起于黑龙江上游额尔古纳河东部,后来逐渐散布到蒙古高原的广大地区。

借用畏兀儿文写蒙古语,创制了畏兀儿字的蒙古文。

到1260年,忽必烈又命国师八思巴用藏文创制“蒙古新字”,作为官定的蒙古文。

因此蒙古建国前和建国后的一段历史,都是后来追述的。

蒙古太宗(窝阔台)到宪宗(蒙哥)时期编成的史书《元朝秘史》,就是用畏兀儿字的蒙古文写成的。

1261年由参知政事王鹗建议,忽必烈始设翰林国史院,开始纂辑国史。

还有些史料杂著,如宋人著的《黑鞑事略》、《蒙鞑备录》、《长春真人西游记》等,也是修《元史》的材料来源。

元史周自强传文言文翻译,周书王罴传文言文翻译(2)

内容

《元史》中的本纪,以记载忽必烈事迹的《世祖本纪》最为详尽,有十四卷之多,

《顺帝本纪》,有十卷之多。

这是因为元世祖和元顺帝在位时间都长达三十多年,原始史料丰富,

《元史》的志书,对元朝的典章制度作了比较详细的记述,保存了大批珍贵的史料。

其中以《天文》、《历志》、《地理》、《河渠》四志的史料最为珍贵。

《天文志》吸取了元代杰出科学家郭守敬的研究成果。

《历志》是根据元代历算家李谦的《授时历议》和郭守敬的《授时历经》编撰的。

《地理志》是根据《大元一统志》,《河渠志》是根据《海运纪原》、《河防通议》等书编撰的。

《元史》的列传有类传十四种,大多沿袭以往的史书,只有《释老》一传是《元史》的创新。

类传中以《儒学》、《列女》、《孝友》、《忠义》四种所记的人物最多,说明宋以来封建的思想统治在逐步加强。

《元史》列传还有个特点是,所叙述的事,都有详细的年、月、日记载,这就更增加了参考价值。

《元史》的体例整齐,文字浅显,叙事明白易懂,还保留了当时的不少方言土语。

宋濂修《元史》时,遵照朱元璋的意图,强调“文词勿致于艰深,事迹务令于明白”,

《元史》称得上是一部较好的正史。

《元史》的史料来源一是实录,二是《经世大典》,三是文集碑传,四是采访。

元史周自强传文言文翻译,周书王罴传文言文翻译(3)

宋濂

编写

明太祖朱元璋十分重视修史工作,即位的当年,即元朝北返蒙古高原的当年,1368年,便下诏编修《元史》。

1369二月丙寅(初一),在南京的天界寺(今南京朝天宫东)正式开局编写,

以左丞相李善长为监修,宋濂、王袆为总裁,征来山林隐逸之士汪克宽、胡翰、赵埙等十六人参加纂修。

明朝初年的著名文学家宋濂是主要负责人。

这次编写仅用了188 天的时间,便修成了除元顺帝一朝以外的本纪37卷,志53卷,表6卷,传63卷,共159卷。

这次修史,以大将徐达从元大都缴获的元十三朝实录和元代修的典章制度史《经世大典》为基础。

由于编纂的时间太仓促,缺乏顺帝时代的资料,于是派欧阳佑等人到全国各地调集顺帝一朝资料,

于洪武三年二月六日重开史局,宋濂、王袆为总裁,率领赵埙,朱右、贝琼等15人继续纂修,经过143天,七月初一书成。

两次纂修,历时仅331天。


元史周自强传文言文翻译,周书王罴传文言文翻译(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