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是南朝刘宋政权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刘道邻)次子刘义庆组织一班文人,集体创作的一本笔记体小说,主要记载东汉末、三国、两晋士族阶层的遗闻轶事。
言语 第二 (下)
【原文】
56.简文作抚军时,尝与桓宣武①俱入朝,更相让在前。宣武不得已而先之,因曰:“伯也执殳,为王前驱②。”简文曰:“所谓‘无小无大,从公于迈’。”
【注释】
①桓宣武:桓温。初为驸马都尉,后任荆州刺史、征西大将军,官至大司马,谥宣武。
②“伯也”二句:引自《诗经·卫风·伯兮》,大意是,我哥手里拿着殳,为王打仗做先驱。桓温走在前面,所以引《诗经》“为王前驱”以示谦让。殳(shū),一种有棱无刃的兵器。
【翻译】
晋简文帝司马昱还在做抚军将军时,曾有一次跟桓温一起上朝,两个人反复谦让,要对方走在前面。最后桓温不得已走在前面,就说:“伯也执殳,为王前驱。”司马昱则说:“这正是‘无小无大,从公于迈’。”
【点评】
在朝中做官,最难的一点就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简文帝当时虽然职位上没有桓温高,但毕竟是皇亲国戚,还是要给点面子的。后来桓温废皇帝司马奕为东海王,扶持司马昱做傀儡皇帝,最终司马昱忧愤而死。所以说外表谦虚谨慎的人未必就没有野心,都是时势使然。
【原文】
57.顾悦①与简文同年,而发蚤白。简文曰:“卿何以先白?”对曰:“蒲柳②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
【注释】
①顾悦:字君叔,生卒年不详。今江苏武进人。晋代名士。
②蒲柳:植物名,即水杨。因为它早凋,常用来比喻早衰的体质。
【翻译】
顾悦和简文帝司马昱年纪一样大,头发却早就白了。简文帝问他:“你的头发为什么比我的先白呢?”顾悦回答:“蒲柳资质差,没到秋天就凋谢了;松柏质地坚实,经历过秋霜反而更加茂盛。”
【原文】
58.桓公①入峡,绝壁天悬,腾波迅急。乃叹曰:“既为忠臣,不得为孝子,如何!”
【注释】
①桓公:桓温。晋永和二年(346)伐蜀。
【翻译】
桓温率兵进入三峡,看见悬崖陡峭如悬挂在天上,波涛迅急奔腾,就叹息说:“既然要做忠臣,就不能做孝子,能怎么办呢!”
【点评】
桓温确实是孝子不假,年轻的时候就一个人前往仇人家里为父报仇,然而“忠臣”就肯定算不上了吧……
【原文】
59.初,荧惑入太微,寻废海西①。简文登阼,复入太微,帝恶之。时郗超为中书,在直②。引超入曰:“天命修短,故非所计。政当无复近日事不③?”超曰:“大司马方将外固封疆,内镇社稷,必无若此之虑④。臣为陛下以百口保之。”帝因诵庾仲初诗曰:“志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⑤。”声甚凄厉。郗受假还东⑥,帝曰:“致意尊公,家国之事,遂至于此!由是身不能以道匡卫,思患预防⑦。愧叹之深,言何能喻!”因泣下流襟。
【注释】
①荧惑:星名,即火星。太微:古人把星空分为若干区域,其中有所谓三垣的分区,即紫微垣、太微垣、天使垣。太微,即太微垣,在北斗星的南面一带。海西:海西公司马奕。公元3。
②年晋哀帝崩,琅琊王司马奕登位。就是废帝海西公。到公元371年闰十月,荧惑入居太微垣,十一月桓温废晋帝为东海王,十二月又把他降封为海西县公。并立会稽王司马昱为帝,就是简文帝。十二月荧惑又逆行入太微。简文帝鉴于海西公被废,害怕再出现废立之事。
②郗超(336—378):字景兴,一字敬舆,小字嘉宾,高平金乡(今山东金乡)人。太尉郗鉴之孙,会稽内史郗愔之子。原是桓温的参军,是桓温的亲信,简文帝时任中书侍郎,后为司徒左长史。直:值班。
③正当:通“正当”,只是。
④封疆:边界,边境。镇:安定。
⑤“志士”两句:大意是,志士见朝廷危难而痛心,忠臣因君主屈辱而伤怀。庾阐(生卒年不详),字仲初。颍川鄢陵(今河南鄢陵北)人。东晋时期文学家、官员。一生著述颇丰,众体皆擅。是山水诗的开创者之一。本句来自他的佚诗《从征诗》。
⑥受假还东:指获准请假回会稽探望父亲一事。郗超的父亲郗愔曾受到简文帝的赏识,简文帝即位后任都督浙江东五郡军事,镇守会稽(在建康之东)。
⑦匡卫:纠正和保卫。
【翻译】
最初,火星运行到了太微区,不久海西公就被废掉了。简文帝司马昱即位,火星又进入了太微区,简文帝很厌恶这件事。此时,郗超担任中书侍郎,该当值班。简文帝把他叫到里面,说:“天命的长短,原本就不是我能预料的。只是不会再重复最近的那件事吧?”郗超说:“大司马正要对外巩固边疆,对内安定国家,肯定没有这样的打算。臣愿意用近百口家人的性命为您做担保。”简文帝就诵读起庾阐的《从征诗》:“志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声音非常凄厉。后来郗超请假去会稽看父亲,简文帝说:“向令尊转达我的问候之意,王室和国家的事情,竟到了这个地步!都是因为我不能用正确的方式纠正、护卫,提前防患于未然。我的羞愧、感慨之深重,无法用言语说明!”流下的泪水沾满了衣襟。
【原文】
60.简文在暗室中坐,召宣武,宣武至,问上何在。简文曰:“某在斯①。”时人以为能。
【注释】
①某在斯:引自《论语·卫灵公》。说的是一个盲人乐师去见孔子,孔子给他指点、介绍在座的人,说:“某在斯,某在斯(其人在这里)”。“某”,原代替不明确指出的人,后来在对话中谦称自己也用“某”。简文帝引用这句话,正是巧妙地利用了这种词义的变化。
【翻译】
简文帝司马昱坐在昏暗的屋子里,召桓温来,桓温到了,问皇上在哪里。简文帝说:“某在斯。”当时人们认为他很会说话。
【原文】
61.简文入华林园①,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②,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
【注释】
①华林园:在建康台城,本是吴国的皇宫花园,东晋时又仿照洛阳的华林园修整过。
②翳然:形容荫蔽。濠:濠水。《庄子·秋水》载:庄子和惠子到濠水的桥上游玩,觉得很快活,就认为河中的鱼也很快活。濮:濮水。《庄子·秋水》载:庄子在濮水钓鱼,楚威王派大夫去请他出来主持国政,庄子不干,表示宁可做一只在污泥中爬的活龟,也不愿做一只保存在宗庙里的死龟。
【翻译】
简文帝进了华林园,回头对随从说:“能让人心领神会的地方不一定非要在远方,只要山水树木掩映葱郁,自然就会升起濠水、濮水上的出世之想,觉得鸟兽禽鱼自己会来亲近。”
【原文】
62.谢太傅语王右军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①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欣乐之趣②。”
【注释】
①王右军: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曾任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著名的书法家。哀乐:偏义复词,指“哀”。
②桑榆:晚年。太阳下山时,阳光只照着桑树、榆树的树梢,便用桑榆比喻黄昏,也用来比喻人的晚年。陶写:陶冶和抒发。
【翻译】
太傅谢安对右军将军王羲之说:“中年以来,很容易感到哀伤,跟亲友别离后,常常好几天都很难受。”王羲之说:“年纪大了,自然就会这样,只能靠音乐来陶冶消愁,还常常担心子侄们发觉了,减少欢乐的情趣。”
【原文】
63.支道林常养数匹马。或言:“道人畜马不韵①。”支曰:“贫道重其神骏②。”
【注释】
①韵:风雅。
②贫道:和尚的谦称。神骏:良马的精神姿态。
【翻译】
支道林和尚恒常养着几匹马。有人说:“和尚养马并不风雅。”支道林说:“我是看重马的神采姿态。”
【原文】
64.刘尹与宣武共同听讲《礼记》①。桓云:“时有入心处,便觉咫尺玄门②。”刘曰:“此未关至极,自是金华殿之语③。”
【注释】
①《礼记》:主要记录了战国秦汉间儒家关于礼制的言论,侧重阐明礼的作用和意义。
②咫尺:很近。咫,古代的长度单位,八寸为咫。玄门:奥妙的门径,指高深的境界。
③金华殿:汉成帝时,郑宽中、张禹曾在金华殿给皇帝讲解《尚书》《论语》。这里用金华殿之语指儒生为皇帝讲书时的老生常谈。
【翻译】
丹阳尹刘惔和桓温一起听讲《礼记》。桓温说:“内心偶尔有所领悟,就觉得离高深境界不远了。”刘惔却说:“这跟高深境界还离得远呢,只是金华殿上的老生常谈。”。
【原文】
65.羊秉为抚军参军①,少亡,有令誉。夏侯孝若②为之叙,极相赞悼。羊权为黄门侍郎③,侍简文坐,帝问曰:“夏侯湛作《羊秉叙》④,绝可想。是卿何物?有后不?”权潸然⑤对曰:“亡伯令问夙彰,而无有继嗣;虽名播天听,然胤绝圣世。”帝嗟慨久之。
【注释】
①羊秉:字长达,生卒年不详。简文帝任抚军将军时,羊秉是他的参军,三十二岁去世,其实也不算少亡了。
②夏侯孝若:夏侯湛(243—291),字孝若,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西晋文学家。东汉征西将军夏侯渊曾孙。官至散骑常侍。
③羊权:字道舆,历任黄门侍郎、尚书左丞。黄门侍郎:官名,侍从皇帝,传达诏命的。
④《羊秉叙》:记述羊秉世系和生平事迹的文章。
⑤潸(shān)然:形容流泪的样子。
【翻译】
羊秉曾担任抚军将军司马昱的参军,但年纪轻轻就去世了,他有很好的名望。夏侯湛为他写了叙文,极力赞扬和哀悼他。羊权任黄门侍郎时,在简文帝司马昱身边侍坐,简文帝问他:“夏侯湛写的《羊秉叙》,令人非常怀念羊秉。他是你的什么人,有后代吗?”羊权流着泪回答:“我亡伯的声誉一向很好,却没有后代;虽然他的好名声传到了您的耳朵里,却没有后嗣来领受您的恩典。”简文帝感慨了很久。
【原文】
66.王长史与刘真长别后相见,王谓刘曰:“卿更长进。”答曰:“此若天之自高耳。”
【翻译】
司徒左长史王濛和刘惔两人别后再见,王濛对刘惔说:“你更有长进了。”刘惔回答:“天本来就是高的啊!”
【原文】
67.刘尹云:“人想王荆产①佳,此想长松下当有清风耳。”
【注释】
①王荆产:王徽,字幼仁,小名荆产,曾任右军司马。祖父王又为平北将军,父王澄任荆州刺史,是放荡不羁的人。这一句暗示出身名门,世代官宦人家,儿子不一定优秀。
【翻译】
刘惔说:“人们想当然地以为王徽人才出众,这就像以为高松下一定会有清风一样。”
【原文】
68.王仲祖闻蛮语①不解,茫然曰:“若使介葛卢来朝,故当不昧此语②。”
【注释】
①蛮语:古代指少数民族语言。
②介葛卢:春秋时代,东部一个少数民族国家叫介国,国君名葛卢。《左传·僖公二十九年》载:介葛卢懂得牛的语言,他到鲁国朝见鲁君,听见牛叫声,就说这头牛叫的是:生了三头小牛,都用来祭祀了。王濛在这里指蛮语为牛语。故当:想必,自然。
【翻译】
王濛听到少数民族的话,听不懂,茫然地说:“如果介葛卢来朝见,应该能听懂。”
【点评】
王濛用了个典故来讥讽那些少数民族的话语如牛叫一样。
【原文】
69.刘真长为丹阳尹,许玄度①出都,就是刘宿。床帷新丽,饮食丰甘。许曰:“若保全此处,殊胜东山②。”刘曰:“卿若知吉凶由人,吾安得不保此!”王逸少在坐。曰:“令巢、许遇稷、契,当无此言③。”二人并有愧色。
【注释】
①许玄度:许询,字玄度,祖籍高阳(今属河北),寓居会稽(今浙江绍兴)。生卒年不详。善清谈,受敬仰,又乐于隐遁,拒绝出任官职,曾被召为司徒掾,不就。刘惔也是个清谈家,曾在郡中给许询准备好住所,且经常去拜访。
②东山:山名,指隐居之处。谢安曾在东山隐居。
③稷:后稷,周的始祖,尧时任稷官。契(xiè):商的始祖,舜时为司徒,辅助大禹治水。王羲之这两句话是讽刺许、刘二人的,揭穿了当时一般名士的虚伪。
【翻译】
刘惔做了丹阳尹,许询从京城出来,就到刘惔处住宿。床帐崭新而华丽,饮食丰盛又美味。许询说:“如果能保全这个地方,可比隐居东山强多了。”刘惔说:“如果你能确定祸福都由人来决定,我怎么会不保全这里呢!”王羲之也在座,说:“如果是巢父、许由遇见了稷和契,应该不会说这种话。”刘、许两个人都露出了惭愧的神色。
【原文】
70.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谢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①。王谓谢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②;文王旰食,日不暇给③。今四郊多垒,宜人人自效④。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⑤。”谢答曰:“秦任商鞅,二世而亡,岂清言致患邪⑥?”
【注释】
①冶城:原是吴国冶铸之地,晋孝武帝时在城中立寺,安帝时改为花园。筑起亭台楼阁。故址在今南京市。悠然:悠闲的样子。高世:超脱世俗。
②勤王:为王事尽力。胼胝(pián zhī):茧子。手脚上因劳动磨出的硬皮。尧命禹治水,禹在外九年,由于操劳,手脚都起了茧子。
③旰(gàn)食:天黑了才吃饭。指勤于国事。日不暇给(jǐ):形容事情多,时间不够用。给:足够。《尚书·无逸》说过,周文王处理政事,忙碌得从早晨到下午也没有时间吃饭。
④四郊:这里指国都四郊,即都城郊外。垒:防护军营的墙壁或堡垒。
⑤废务:荒废了事务。浮文:不切实际的文辞。要:重要的事情。按:虚谈和浮文、废务和妨要,对举成文,字异义同。这句指清谈耽误国家大事。
⑥商鞅(约前395—前338):战国中期杰出的法家代表人物,辅佐秦孝公(前361—前338在位)变法,秦国因此富强,传六代至秦始皇,便统一中国。二世:两代。指秦始皇和秦二世两代。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继位,在位三年。因陈胜起义、刘邦起兵,秦朝便灭亡了。清言:清谈,不务实际,空谈玄学。按:谢安的回答实际是强词夺理。
【翻译】
右军将军王羲之和太傅谢安一起登冶城,谢安悠闲地遐想着,有远离世俗的志趣。王羲之对他说:“夏禹为了辅佐尧,忙得手脚都起了茧子;周文王忙到天黑才能吃上饭,时间总不够用。现在四方战乱,每个人都应该自觉地为国效力。因为忙于空谈而荒废政务、耽误国事,恐怕不适合当下的需要。”谢安回答说:“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却只延续了两代就灭亡了,难道也是清谈导致的祸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