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灭了商朝的主要战役,周武王灭商简介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4-02-03 01:13:51

七、周灭崇之战(商朝)

周人的祖先是后稷,早期居于陕西武功一带,后越过漆、沮和梁山,迁至渭河流域岐山以南之周原。周原物产丰富,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农耕条件优越,经济发展快速。古公亶父继承部落首领后,周部落已颇具规模。

周部落在古公亶父迁移到周原之后便已经与商朝有了联系,古公亶父之子季历接任首领后,开始与商王朝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季历娶商王室女为妻,在商朝的保护下发展自身的实力,季历继位后,一遍发展自身,一遍训练军队,不断的对周边的戎族发起进攻,据古本《竹书纪年》记载:武乙时代,季历曾“伐西落鬼戎,俘十二翟王”。文丁四年,他又领兵先后征伐燕京之戎,余无之戎,七年破始呼之戎,十一年打败了翳徒之戎,多次立下了战功。商王太丁(文丁)因而封季历为商的“牧师”,即商朝西部的众诸侯之长。

周部落的发展已经使得商王朝感受到了威胁。商王文丁为消除威胁,以封赏为名将季历传到殷,随后便将季历囚禁了起来,之后更是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季历*害,周部落由此与商王朝结下世仇。

季历死后,其子昌继位,这便是姬昌,也就是周文王。在位期间,克明德慎罚,勤于政事,重视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尚为军师,制定军国大计,收服虞国和芮国,攻灭黎国(今山西长治市)、邘国(今河南沁阳市)等国。

商代的崇国:是商灭夏之后,登封崇国部落西迁的,在丰、镐之间的关中地区。位在今陕西西安市户县一带,是一个很古老的国家。周文王攻打崇国时,崇国的首领是崇侯虎,崇国城坚兵强,崇侯虎竭诚卫商。周文王乘商纣王(帝辛)全力征伐东夷之机,以伐无道、“唯为民”(《说苑·指武》)为旗号,率军围困崇城。宣布不准妄*无辜、拆毁房屋、填塞水井、砍伐树木、抢掠牲畜,欲促崇军不战自降。周军围困30日,崇军拒不投降。文王乃下令发起进攻,使用钩援(即早期之云梯)、临冲(即后世之冲车)等攻城器械,经过激烈战斗,终于攻陷崇城,*、俘甚众,一举灭崇。是为中国历史记载最早的城邑攻坚战。崇国的破灭,使商朝西面无险可守,为尔后周军东进灭商开辟了道路。

周攻灭崇国后,接着周文王又向南扩展势力到长江、汉江、汝水流域,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形势。《论语·泰伯》讲的这句话,即说明岐周实际已控制了大半个天下,天下诸侯多归服于周,而殷商已处于极端孤立的境地。

周文王在崇国建立镐京(今陕西西安市),将首都由西岐迁至镐京。次年,周文王五十年,姬昌驾崩,其子姬发继位,是为周武王。周武王继位时,伐商的时机已经逐渐成熟,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世袭制王朝离灭亡已经为期不远了。

周武王灭了商朝的主要战役,周武王灭商简介(5)

六、帝辛攻东夷之战

《礼记》载:“东方曰夷”,这种观点显然非周人所独有,在更早的殷商时代,东夷之说早已有之。在淮泗流域,殷商与东夷之间其实多有冲突与融合,商夷对峙的情况多有发生。“武乙衰敝,东夷浸盛,遂分迁淮岱,渐居中土”,在这个时期里似乎东夷还占据着优势,对殷商帝国进行了猛烈的反攻,殷商帝国无奈之下,只能选择退出部分东夷土地。

在东夷之地当时有着很多较强的诸侯国,比如奄国和薛国,都是很有实力的方国。在今天的考古发现中,这些区域都发掘出很多青铜兵器,即是说明这里可能驻扎着较多的军事基地。殷商时代对东方的认识,后来也影响到周人。周人八百年,大半时间都在东方的土地上纷争,而又以淮河之地为最甚,这里先后出现了鲁宋吴越楚等国,皆为战争最为频繁之地。

夷方之国有着常年与殷商帝国作战的经验,不仅武乙与夷方之国有战,就是后来有名的帝辛,也与夷方之国发生过旷日持久的作战。在殷商帝国史中,参与过对夷作战的不仅有武乙和帝辛这样的国君,更还有妇好、侯喜等这样的名将。可见殷商与夷方国之间的矛盾之激烈,而这种矛盾到帝辛时代达到巅峰。

或是帝辛对祖先们受到夷人之反攻,导致殷商帝国的力量更多的偏重于中原地区,而在东方地区虽有大量的方国臣服于殷商,但是也还有更多诸如夷这样的方国,没有真正成为殷商之臣国,对殷商,对那些附庸之方国都有着巨大的威胁。因此帝辛才要亲率王师御驾亲征。

这场战争史书中称之为夷方之战,历时时间长达近三百天,其间出现多个方国,出现了多个诸侯,出现了很多淮夷地区的人文地理,夷方之战可谓是殷商时代所谓东夷的人物百科。帝辛既为御驾亲征,王师既为主力部队。但帝辛显然不是冒失之辈,大军出征之时,帝辛就派了先锋军,赶到了靠近夷人附近的堇地,观察监视夷方的动静,就是要打探敌方状况,收集情报,以被帝辛大军突进。

这场战争相当曲折,之所以经历时间很长,一方面是因夷人地区地形复杂,一方面也是帝辛之慎重。在正式发兵东进之时,帝辛不仅举行了盛大的祭祀仪式,更是率领众多臣属,渡过黄河,会同夷人邻国多候等侯伯,与夷方展开作战。这场战争从殷商都城大邑商到雇地,又从雇地道乐地,乐地到商地,从商到了淮河附近的夷人的北方之地攸地,显而易见的是帝辛这个时候已经率领大军深入了夷人核心腹地。从这个攸地到了淮地后,帝辛的军队又转回了攸地,并在这里发生了决定性的战争。

帝辛在这里活捉了夷人方国的首领,夷人之国可能就是在这里宣告了灭亡。其后帝辛即是带着大军在夷人疆土内纵横多地,终究还是绕回到商地,又从商地沿着原路回到了黄河边上。还有一种说法,即是帝辛攻打夷方的目的,更大程度上是为了追寻祖先之遗迹,复兴祖先之旧业,比如其中所经过的商地,就是当年殷商的其中一个都城所在。所谓“取於相土之东都,以会王之东蒐。”说的正是这个地方。

那么,帝辛率领大军攻打夷方,不过就是借口,正是意识到东方源起之地的衰微,还有部分附庸方国的离心力渐强,帝辛是要*鸡儆猴,所以才会花了大半年的时间来攻打夷人,选择的路线也是经历了不下于十座战略要地和方国,正是要看这些方国的态度。好在这些方国大部分还是认同殷商帝国的,攻打夷人才会取得全胜。

影响:商军虽然打败许多东夷部族,俘获大量夷人。但由于东夷部族的顽强抵抗,使商军长期陷于东部作战,造成商朝内部空虚,消耗了商朝大量人力、物力,加速了商王朝的灭亡。

周武王灭了商朝的主要战役,周武王灭商简介(6)

五、商武丁攻巴方之战

商朝经历了九世之乱,从盘庚迁殷开始有了中兴的苗头。商王武丁励精图治,勤俭节约,国力越发强盛。

武丁约公元前13世纪发动了中原地区对周边敌对小国,镇压属国叛乱的战争。经过武丁连年用兵。迫使周边摇摆不定的小国完全臣服,接下来,陆续攻打甫、衔、缶、蜀(皆在今山西南部)等国,将其地并入商王朝版图。

镇压了让(今河南陕县附近)、亘(今山西南)等反叛势力,并使之成为商王朝的统治支柱。又进攻周、畀、宙方、下危等周边小国,迫使其臣服,初步巩固和加强了殷王朝的统治。

武丁在位期间为了掠夺财富和奴隶,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例如攻打甫是为了夺得王室西部的大粮仓,攻打沚方得到了猛将:沚馘(沚方国王),这位被武丁重用,在此后的战役中多次担任主帅和先锋。

其他被暴揍的还包括周、巴方、下危、宙方、攻缶、亘方、荆楚、归、佣、虎方、洋方、羌方、北羌、龙方、鬼方、人方等等。

巴人出自巴氏、樊氏、相氏、郑氏等五部族,生活于山林地带,可以说是活的自由潇洒,基本处于不服管的状态。武丁征调军队,亲自出征并且带上了女战神妇好。而且先锋还是沚方的国王沚馘。据史料记载战前武丁谋划,令妇好领兵预先布阵埋伏,自己率军从东面进攻敌军,将其赶入妇好的口袋围歼。可以说武丁攻巴方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围歼的战术思想。

周武王灭了商朝的主要战役,周武王灭商简介(7)

四、商汤灭葛之战

姒桀是夏朝的最后一任君主,在位期间夏朝的国力已经十分衰弱,但姒桀仍旧暴虐无道,使得夏朝统治如风前烛雨中灯。商国国君成汤见势,便将都城从商丘迁到亳,暗中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灭掉夏朝。

为了实现灭夏的目的,成汤决定先除掉夏朝的羽翼。与商邻近的葛国就成了成汤的第一个目标。葛国的先祖就是当初与夏启争位的伯益,虽与夏朝有过节,但伯益的后代都十分效忠夏王。

成汤没有选择直接攻打葛国,而是想以礼相待来赢得葛国支持。葛国的国君葛伯不祭祀祖先,成汤便以此为契机质问葛伯,得知是因为没有牛羊作为祭品后就派人送去了牛羊。可葛伯却将商人送来的牛羊宰*吃了,成汤再次派人去质问,葛伯又说没有粮食做祭品,成汤便又派人去帮助葛国百姓耕种粮食,可葛伯却命人袭击这些给耕者送饭的商人,不仅抢夺酒饭,还残*儿童,此举彻底惹怒了成汤。既然葛伯敬酒不吃吃罚酒,那成汤只得派兵攻打了。葛国是一个小方国,根本不是韬光养晦的商军对手,很快就被击败,成汤也就此揭开了灭夏战争的序幕。

周武王灭了商朝的主要战役,周武王灭商简介(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