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丰家雷
最近读了两则关于“马”的故事,颇有感触。
一则是孔子不问马的故事。出自《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意思是,马厩失火,孔子退朝赶回来问:“可有人受伤?”,然后才问伤着马没有。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的鲁国,也就是今天的山东曲阜一带。在那个千耦其耘、铁犁牛耕、并日而食的年代,牛、马对于低水平农耕业异常珍贵,关乎饥饱,关乎生存。所以历代统治者对牛、马等大牲畜都高度关注,以至于对盗*大牲畜惩罚很重,甚至被*头。
另一则是穆公亡马的故事。《史记·秦本纪》记载,秦穆公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已*其马,方共食其肉。穆公谓曰:“是吾骏马也。”诸人皆惧而起。穆公曰:“吾闻食骏马肉,不饮酒者*人。”即饮之酒。*马者皆惭而去。居三年,晋攻秦穆公,围之。往时食马者相谓曰:“可以出死,报食马得酒之恩矣。”遂溃围,穆公卒得以解难,胜晋,获惠公以归。
这段古文的意思是,秦穆公外出,丢失了骏马,亲自去找,看见有人已经把自己的马*掉了,正在一起吃肉。穆公对他们说:“这是我的骏马呀!”这些人都惊恐地站起来。秦穆公说:“我听说人吃了马肉如果不喝酒,会伤身而亡。”于是拿出酒来给他们喝。这些人都很羞愧。三年后,晋国攻打秦国,秦穆公被围困。以前那些*马吃肉的人互相说:“咱们到了以死报答穆公恩德的时候了。”于是,众人冲散了晋军的包围,穆公得以峰回路转,打败晋国,还抓获了晋惠公。
秦穆公的祖先被封为西周附庸,职业是为周王室养马的。马是非常重要的军事战略资源,骑兵是冷兵器时代最具战斗力的作战部队。地处与西戎交界的秦国,穆公深知战马的重要性,这也是秦国世代国君都非常重视养马的原因。当时社会,奴隶地位低下,命如草芥,生死无常,命运非常凄惨,就像任人宰割的羔羊,毫无尊严可言。著名贤相百里奚就是穆公用五张羊皮从楚成王那里换来的。可见当时一个奴隶鲜活生命的市价也就是五张羊皮。马比人贵就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一叶窥秋。这两则故事让我们体悟到了孔子和秦穆公的人本思想、人文情怀和人性光辉。重人轻畜,以人为本,敬畏生命,这在那个等级森严的时代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作为“天下文官祖、历代帝王师”的至圣先师孔子自不必多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他的伟大影响举世公认,高山仰止,矗立千年。创立的儒家学说,历经沧桑,在跌宕起伏中传承不辍,绵延不绝,源远流长,成为我们民族的文化根脉。他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对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精神、情感乃至伦理、性格的形成都起到了全方位的奠基性作用,无比深刻地影响了两千多年以来的华夏大地。
秦穆公则是春秋时代少有的英明君主。他雄才大略,英勇善战,崇德修武。在他的治理下,秦国审时度势,西伐戎狄,筚路蓝缕,益国十二,开地千里,称霸西戎,是春秋五霸之一,成为大秦帝国崛起称雄的接力角逐道路上极为重要的推手,为后世统一天下奠定了决定性基础。
有什么样的格局就有什么样的人生。秦穆公之所以有如此成就,与他以人为本的情怀、认知世界的气度格局息息相关,在衡量“马”与“岐下野人”时,“君子不以畜害人”,把人看得比马重要。正是他宽容豁达,体恤他人,不计小过,才得到“食马肉者”的知恩图报,冒死救难,也才有了秦晋韩原之战的剧情大反转。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就是人本光辉所铸就的必然结果。
“此德出而福反也”。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容人即容己,帮人即帮己。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播撒下道德的种子,释放出积极、乐观、向上的正能量,让社会时时处处充满着人性的光辉与美好,福报必然会接踵而至。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其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很多时候,生命是一种回声。历史岔道口上的走向看起来是由许多偶然事件所决定的,其实任何看似不经意的风轻云淡,背后一定有必然的因子。
“德不孤,必有邻。”人本道德的身影,永远属于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