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了很长时间,依然想不出我之前看过的哪场球和昨天的排超总决赛上海队和天津队的比赛可以拿来作比较。说难听了叫“活久见”,说的符合规律一点,就是竞技体育所蕴含的可能性,那真叫一个无穷大。
业内、球迷和媒体都看好上海女排会在这一场球拿下,时隔17年,再度在国内联赛登顶。比赛似乎也是循着这个过程在演绎。如果第四局的逆转我们把它看做竞技体育和排球运动本身蕴含的内在规律,也就是实力和耐力的比拼、抑制与反抑制的较量,姑且称其为内在规律。但是第五局再发生的“事故”,似乎很难用我们本来能认识的“知识”可以解释。
比赛结束以后,不少球迷对上海女排主教练王之腾在第五局领先的情况下“按部就班”地两点换三点提出异议,认为在节奏和场面都比较不错的情况下,二换三是自乱节奏,就连央视的解说嘉宾李颖也有这方面的评述。以至于后来王之腾“被迫”再将二换三换回之后,仍无法挽回败局。
但是事情的原委真的是这样吗?笔者的想法可能和各位不同。所谓“二换三”所出现的问题,是结果论。也就是说,比赛结束之后,你可以这么评述,好像别人也很难反驳。但问题是,二换三,包括杨婕后排换张轶婵,都是被实践证明过的行之有效的手段,如果不在比赛中这么运用,其结果如何至少我们不得而知。举个例子,第二局上海女排21-18领先时,天津队一攻下球之后,李盈莹的发球轮,张轶婵和王唯漪连续2个接发球失误,结果这一局就被天津逆转。如果这一局21-18领先的当下杨婕在后排换下张轶婵呢?结果可能就完全不同。
第四局金软景在后排原地起跳扣中乱球让上海女排确立22-19的领先,杨舟的发球不惧威胁让李盈莹后排攻得手;杨艺的发球前排的金软景撤到6米线接起的一传有些冲网(张轶婵就在她身后),米杨只能顺势调给马蕴雯打背快,结果节奏不好,处理过网被天津队打成防反得分。此后所有杨艺的发球上海队不管是张轶婵还是金软景的一传都不够从容,组织不起有效的一攻,让天津队防反得分,直到最后一个球一传尚可但曾春蕾的二号位被拦,上海队被天津打了个6-0输局。此间王之腾叫了2次暂停,但是就是因为此前在15分上下杨婕已经换过三轮张轶婵的后排,其他的也已经无计可施。
第五局上海8比6领先交换场地,曾春蕾的发球轮又连得2分。天津队一攻下球比分来到10比7时,上海两点换三点,张轶婵的一攻被拦,接下来张磊的二号位双快是下了球的。天津队一攻李盈莹后排攻下球之后,比分来到11比9,杨婕换下张轶婵的后排,这个换人本身也没有错。王宁的发球杨婕接发球失误,第二个球杨婕很到位,但四号位金软景的扣球被拦;11平时,王之腾被迫再将米杨和曾春蕾换上,但此时场上上海队变成了2点攻。第三个球杨婕也很到位,但米杨给马蕴雯的背快没发上力,天津队反击快球得分,比分被反超。上海队暂停之后,杨婕又接起100分的一传,金软景四号位扣球打拦网手的球被李盈莹神奇地单手防起,刘晓彤后攻得分,比分来到11-13;接下来一个一传杨婕接到三米线,金软景四号位的大力扣*被刘晓彤防起,李盈莹四号位扣*得分,天津获得赛点;王唯漪的一传上网米杨2次球上海得到第12分,但天津队最终打成了一攻,逆转获胜。
在整场五局球的局面上来看,上海队在大部分时间都掌握着主动,但是在第二局、第四局和第五局比分都领先的情况下都被反超,最根本的原因,第二局和第四局是上海女排在最关键的时刻一传出了问题,第五局球是二传分配球的思路不够合理。哪怕在11平的时候,二换三不换回来,接下来一个球就可能是二号位张磊的。要知道张磊整场球上场不多,但成功率很高。就算二换三换回来,屡屡奏效的曾春蕾后二为什么不用?偏要传此时在四号位成功率已经下降的金软景呢?
回归到排球运动本身的规律,背水一战的天津女排在绝地反击中打出了忘我的境界,尤其是第五局的逆转,无论是主动还是在被动中被挑起,她们很好地诠释了现代“精细排球”的理念,几乎零失误、高效能地完成了比赛。其中奥运冠军刘晓彤继前两场和本场前三局球的状态低迷之后再次爆发,在关键时刻担当了“关键小姐”的角色。
而上海女排在离冠军还有几分之遥的时刻,却负担不起心理上的重压,表面冷静,实则想赢怕输,状态和心智突然下线,演绎出这出“亲者痛、仇者快”的悲剧。至于“迷之二换三”之类的,只是表面现象而已。
(上海女排球迷:大江Joe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