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补给——每五公里一次能量补给,进行现场实时分析,以便下次补给时将缺失的微量元素补上;
肌内效贴布——贴在四肢皮肤的特定位置上,物料表面凸片能引导气流,可减少2-3%的风阻……
不过,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基普乔格脚上那双跑鞋。据相关运动品牌称,将碳板材料引入跑鞋,可提高人体4%的新陈代谢率。
“穿上这双鞋后,你会身体前倾,不由自主地往前跑。”上海体育学院中长跑队教练唐宝军身边已有不少跑友穿上了这双“跑步神鞋”。鞋子助推力的确惊人,不过唐宝军提醒,这并非人人适用。“有些朋友6分的配速,穿上鞋后能跑5分。速度提升了,但是肌肉能力却未必能跟上,长此以往容易造成肌肉损伤。”
看来想要尝试新科技,还得先考虑自身的运动水平,此鞋并非一般人可以驾驭。
“天赋 科学训练”才可能不断突破人体极限
如果坚守“不借助外力”原则,人类“破2”有没有可能成为现实?在记者采访的多名专家看来,这一天迟早会到来。
相关数据显示,三项指标会直接影响长跑表现。
一是最大摄氧量,这一指标代表能够输送到肌肉中的氧气量;
二是乳酸阈,即在身体不残留多余乳酸情况下所能达到的最快速度;
三是跑步效率,相当于人类“油耗”,要在跑步中有效利用资源。
“对于长跑来说,最大的限制在于心输出量和氧气流量。”唐宝军告诉记者,一个人的最大摄氧量可以衡量他们在有氧运动中消耗氧气的速度,氧气在人体内流动越快,有氧适能就越强。根据《应用生理学》期刊的研究结果,一名健康男性的最大摄氧量为35-40,女性为27-31。优秀男性跑步选手约为85,女性约为77。
前不久,刘敏测了自己的最大摄氧量,这位全马、铁人三项爱好者得到了“55”这个数值。“看来遗传还是最重要的因素。”他说,最大摄氧量这一指标再努力训练也只能在原有基础上提升20%,精英选手天生具备精英条件。此外,每个人的肌纤维类型也影响着运动成绩,慢肌纤维比例高的人在有氧运动上明显占优。
身高170厘米的基普乔格,体重只有56公斤,全身没有一丝赘肉,这样的体型也给了他更结实的骨骼肌肉系统以及顶尖的心肺功能。不过,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医师朱梦云看来,一般人都有长跑的强度极限,超过这个极限就可能对心脏造成损伤。在十院现代心脏康复中心,因跑马拉松而前来咨询的患者络绎不绝。
但是朱梦云也说:“那些天才选手常年处于这一超限状态,辅之于其他的科技手段,长年累月适应后往往会有超出意料的表现。”事实也是如此,随着科学的系统训练,运动员的各项机能都在不断提高。
就在10月13日,肯尼亚长跑名将布里吉·科斯奇在芝加哥马拉松比赛中跑出了2小时14分4秒的成绩,比16年前英国传奇女将保拉·拉德克利夫所创下的女子马拉松世界纪录快了整整81秒。这项全新的马拉松世界纪录获得国际田联的认证。
“更高、更快、更强”即是竞技运动的极致也是人类追求的方向。曾有科学家预测以人类生理条件想要“破2”,大概会发生在2075年。这一天也许不会来得这么快,但它一定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