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妾为大王虑之而不取也翻译,臣窃为大王不取也翻译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4-02-12 07:29:40

臣妾为大王虑之而不取也翻译,臣窃为大王不取也翻译(1)

图片源自网络

顷襄王二十年,秦白起拔楚西陵,或拔鄢、郢。夷陵,烧先王之墓。王徙东北,保于陈城。楚遂削弱,为秦所轻。于是白起又将兵来伐。

楚襄王二十年,秦将白起攻下了楚国西陵,另一只军队攻下了鄢、郢、夷陵,焚烧了楚国先王的陵墓。楚襄王迁往东北的陈城。楚国逐渐削弱,被秦轻视。不久,白起又率军攻打楚国。

楚人有黄歇者,游学博闻,襄王以为辩,故使于秦。说昭王曰:“天下莫强于秦、楚,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点斗而驽犬受其弊,不如善楚。臣请言其说。臣闻之:‘物至而反,冬夏是也。致至而危,累棋是也。’今大国之地半天下,有二垂,此从生民以来,万乘之地未尝有也。先帝文王、庄王,王之身,三世而不接地于齐,以绝从亲之要。今王三使盛桥守事于韩,成桥以北入燕。是王不用甲,不伸威,而出百里之地,王可谓能矣。王又举甲兵而攻魏,杜大梁之门,举河内,拔燕、酸枣、虚、桃人,楚、燕之兵云翔不敢校,王之功亦多矣。王休甲息众三年,然后复之,又取蒲、衍、首垣,以临仁、平兵,小黄、洛阳婴城,而魏氏服矣。王又割濮、磨之北属之燕,断齐、韩之要,绝楚、魏之脊。天下五合、六聚而不敢救也,王之威亦惮矣。王若能持功守威,省攻伐之心而肥仁义之诚,使无复后患,三王不足四,五伯不足六也。”

楚国的黄歇,游学四方,见识广博,楚襄王认为他是辩才,派他出使秦国。黄歇对秦昭王说:“如今天下最强的就是秦国和楚国,听说大王您打算攻打楚国,这就像两虎相争而被猎犬占了便宜,不如和楚国搞好关系。请让臣说说其中的原因。臣听说:‘事物发展到了顶点,就要走向它的反面,冬夏更替就是这样;东西放得极高就很危险,叠起来的棋子就是这样。’如今秦国的土地占到天下的一半,又拥有西面和北面两个边陲,有史以来,万乘大国也没有秦国如此的实力。自先帝孝文王、庄襄王以至大王三代,始终没有和齐国接壤,以拦腰切断诸侯合纵的联系。大王派盛桥到韩国驻守,盛桥把他管辖的土地并入秦国。这样,大王既不用战争,也不施威力,就获得了百里的土地,大王堪称确有能耐了。您又派兵攻打魏国,堵塞了大梁的进出通道,拿下了河内,攻克了燕、酸枣、虚、桃人等地,魏国的部队像烟云飞散一样,不敢与秦军较量,大王的功劳已经够多了。大王休整了三年,然后再度出兵,夺取了蒲、衍、首垣,兵临仁、平丘,小黄、济阳,魏国只得俯首称臣。大王又割取濮、磨以北的地区给燕国,斩断了连结齐、秦的腰身,折断了楚、魏的脊梁。天下诸侯多次会商,不敢互相援救,大王的威名可算是无与伦比了。大王如果能保持功绩,守住威严,停止攻伐施行仁义,使国家再没有后患,这样,三王不难成为四王,五霸也不难成为六霸了。”

“王若负人徒之众。材兵甲之强,乘毁魏氏之威,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臣恐有后患。《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易》曰:‘狐濡其尾。’此言始之易,终之难也。何以知其然也?智氏见伐赵之利,而不知榆次之祸也;吴见伐齐之便,而不知干隧之败也。此二国者,非无大功也,没利于前,而易患于后也。吴之信越也,从而伐齐,既胜齐人于艾陵,还为越王禽于三江之浦。智氏信韩、魏,从而伐赵,攻晋阳之城,胜有日矣,韩、魏反之,*智伯瑶于凿台之上。今王妒楚之不毁也,而忘毁楚之强韩魏也。臣为大王虑而不取。《诗》云:‘大武远宅不涉。’从此观之,楚国,援也;邻国,敌也。”

“大王如果仗恃人力众多。依靠武力强大,乘着击败魏国的威势,想要用武力屈服天下诸侯,我担心将会有后患。《诗经》上说:‘万事都有开头,但很少能够有始有终。'《易经》上说:‘小狐渡河,小心翼翼地不让尾巴弄湿,可上岸之后尾巴还是湿了。’这些都是说始易终难的道理。为什么说是这样的呢?从前智伯只看到最初攻伐赵国之利,而没有预见到在榆次有*身之祸;吴王只看到最初攻伐齐国之利,而没有预见到在干隧有*身亡国的失败。这两个国家并不是没有大功,因为他们都贪图眼前的利益,而不顾以后的祸患。吴王相信越王,因此舍去越国而去进攻齐国,已经在艾陵打败了齐国,回军转来却被越王在三江之浦擒获。智伯相信韩、魏,与他们一同攻赵,一直打到晋阳城下,眼看就要胜利了,但韩、魏倒戈,与赵国联合,在凿台之下*了智伯。如今大王只担心灭不了楚国,却忘掉了灭掉楚国反会加强韩、魏的势力。我为大王考虑,这样做是不可取的。《周书·大武》篇上说:‘不入侵居住在远地的国家。’由此看来,楚国是秦国的友邦;而邻国是秦国的敌国。”

“《诗》:‘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跃跃兔,遇犬获之。’今王中道而信韩、魏之善王也,此正吴信越也。臣闻,不可易,时不可失。臣恐韩、魏之卑辞虑患,而实欺大国也。此何也?王既无重世之德于、魏,而有累世之怨矣。韩、魏父子兄弟接踵而死于秦者,累世矣。本国残,社稷坏,宗庙隳,刳腹折颐,首身分离,暴骨草泽,头颅僵仆,相望于境;父子老弱系虏,相随于路;鬼神狐祥无所食,百姓不聊生,族类离散,流亡为臣妾满海内矣。韩、魏之不亡,秦社之忧也。今王之攻楚,不亦失乎!且王攻楚之日,则恶出兵?王将藉路于仇雠之韩、魏乎兵出之日而王忧其不反也,是王以兵资于仇雠之韩、魏。王若不藉路于仇雠之韩、魏,必攻随阳、右壤,随阳、右壤,此皆广川大水,山林纑谷不食之地,王虽有之,不为得地。是王毁楚之名,无得地之实也。”

“《诗经》上说:‘别人有谗害之心,我可以猜出来。狡猾的兔子虽然跑得快,但遇到猎犬就会被捕获。’现在大王半途去相信韩、魏对秦国友好,这正如当初吴国相信越国一样。我听说,对敌人决不可掉以轻心,对时机决不可轻易失去。我担心韩、魏虽然对秦国辞意谦卑,低声下气,实际上是在存心欺骗。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大王历来既无恩德于韩、魏,却世代和他们结有怨仇。韩、魏父子兄弟接连死于秦国的,世代都有。国家残破,社稷被毁,宗庙遭到破坏,人们遭到屠*,肚腹破裂,下颌折断,身首异处,白骨遍野,尸体重重叠叠,满目皆是;父子老弱成为俘虏,牵绳系索,相随于道;鬼神的孤魂得不到祭祀,百姓民不聊生,妻离子散,沦为奴隶的全国皆是。韩、魏如果不亡,是秦国的忧患。可是现在大王却进攻楚国,岂不是大错特错吗?

再说大王在进攻楚国的时候,打算从哪条道路出兵呢?是准备借道仇敌韩、魏的国土出兵吗?那出兵之日,大王难道不会担心不能返回秦国了,无异于大王把大批兵马拱手赠与韩、魏。如果不借道于仇敌韩、魏,那就一定要进攻楚国随水以北的西部之地。而楚国随水以北的西部之地,广泛分布着大河大水、高山深谷,都是些不毛之地,大王即使占有了这些地方,和不得地并无区别。这样,您徒有侵楚的恶名,而无得地的实惠。”

“且王攻楚之日,四国必应悉起应王。秦、楚之构而不离,魏氏将出兵而攻留、方与、胡陵、砀、萧、相,故宋必尽。齐人南面,泗北必举。此皆平原四达,膏腴之地也,而王使之独攻。王破楚于以肥韩、魏于中国而劲齐,韩、魏之强足以校于秦矣。齐南以泗为境,东负海,北倚河,而无后患,天下之国,莫强于齐。齐、魏得地葆利,而详事下吏,一年之后,为帝若未能,于以禁王之为帝有余。夫以王壤土之博,人徒之众,兵革之强,一举众而注怨于楚,诎令韩、魏,归帝重于齐,是王失计也。”

“再说,大王攻楚的时候,韩、魏、赵、齐四国定会联合对付您。秦、楚交战,兵连祸结,魏国将乘机进攻留、方与、铚、胡陵、砀、萧、相等地,旧日宋国的土地将全被占领。齐国向南进攻,泗水以北必将陷落。这些都是四通八达的平原,肥沃的良田美地,大王却让它们独吞这些好地方。大王打败了楚国,却扩大了中原韩、魏的领土,并增强了齐的国力,韩、魏的强大就足以和秦国抗衡了。齐国南边以泗水为界,东靠大海,北倚黄河,无后顾之忧,天下各国没有比齐国更强的。齐、魏扩大了领土,确保了利益,而又假意事奉大王,一年以后,称帝虽不能办到,但阻止大王称帝却是绰有余力的。以大王土地的广博,人口的众多,兵力的强劲,一旦出兵和楚国结怨,反倒让韩、魏支持齐国称帝,这是大王失策的地方啊!”

“臣为王虑,莫若善楚。秦、楚合而为一,临以韩,韩必授首。王襟以山东之险,带以河曲之利,韩必为关中之侯。若是,王以十戍郑,梁氏寒心,许、鄢陵、婴城,上蔡、召陵不往来也。如此,而魏亦关内侯矣。王一善楚,而关内二万乘之主注地于齐,齐之右壤可拱手而取也。是王之地一注东海,要绝天下也。是燕、赵无齐、楚,齐无燕、赵也。然后危动燕、赵,持齐、楚,此四国者,不待痛而服矣。”

“我替大王考虑,不如和楚国言归于好。秦、楚联合出兵韩国,韩国就必然俯首称臣。秦国以崤山以东的险要做屏障,坐拥河曲之利,韩国必定成为秦国的一个关内侯而已。如此,大王以精兵进逼郑地,魏国就会不寒而栗,许、鄢陵环城固守,楚国的上蔡、召陵就会与魏国隔绝。如此一来,魏国也会成为秦国的关内侯了。大王一旦和楚国亲善,那两个充当关内侯的万乘大国就会全力伐齐,这时大王就可轻易夺取齐国的西部领土。这样一来,大王的土地从西海直达东海,纵贯天下。从而使燕、赵失去齐、楚的援助,齐、楚也失去了燕、赵的支援。然后威胁燕、赵,挟持齐、楚,这四国不待出兵攻打,就都会臣服了。”

评点:

公元前279年,秦国大举攻楚,楚顷襄王被逼迁都陈城来保存社稷。秦国打算继续进攻,一举灭掉楚国,楚国已经是危在旦夕。楚王派黄歇出使秦国,目的就是游说秦王放弃继续攻楚的打算。

黄歇引用了经典的故事和话语,第一个用“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和“狐濡其尾”揭示了始易终难的公理,意在叫秦王见好就收。第二个用《诗经》说明有王道仁义的国家能怀敌附远,意在叫秦国以仁义对待楚国。第三个用《诗经》说明秦国要提防韩魏、而不要来对付楚国。

黄歇还分析了攻楚路线的问题,秦国如果借道韩、魏恐怕是送羊入虎口;如果不借道韩、魏,只能得到一些楚国的偏僻贫瘠之地。

黄歇还指出,如果秦、楚开战,其他各国必定乘虚而入,秦攻楚国却让其他各国坐收渔利。

最后黄歇还不忘给秦王规划霸业,给秦王重新规划了秦、楚联合威慑其他国家的战略。

黄歇一番言辞,处处为秦国考虑,不但有具体的分析,还有相应的解决办法,层次分明,说理清晰,最终收到了暂时抑制秦国攻楚步伐的效果。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