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的精髓在哪里,围棋的特点与道理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4-02-13 17:26:15

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有记录的人类文明史,最早开始于文字的发明:

1.人类有史记录以来,中华汉字迄今为止,是人类社会持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也是人类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

2.中国的汉字在时间上, 从考古学的物证鉴定上来说,虽然只有万年左右的历史,且只占人类进化史的百分之一左右时间而已,但相对于其它种族的文字的发明时间,就不言而喻了。

3.从人类文化史的角度出发,中国围棋是伴随着中华汉字文明的出现而诞生的,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个关于人类认知自然万物相处规律的哲学和思想实践活动的产物;围棋游戏可以说是人类思维方式方法与能力实践的最具体的工具和哲学鼻祖。

4.中国文明和文化结晶的围棋,不仅概括了人类农耕文明时代(或自然文明时代),华夏民族在总结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在世界自然万物之间的共生、共存、共享的相互关系;它还包含着深厚哲学思想与可以进行社会具体实践与传承和创新的基础。

5.围棋距今在人类文明史中,虽然只有4000多年的历史,但它不仅是生生不息息的中华文化现象,它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人类解决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主客体矛盾的运动过程中,运用自然思维的哲学,在不断的总结、传承、传播、创新的过程中,走进和走向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活动和未来。

下面,我就围棋文化为什么是人类文明历史的未来发展方向,谈一下个人拙见:

一.为什么围棋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文明与文化的结晶

1.大家都知道,人类在自然万物中的~自发群居性,是人类繁衍生息与物种延续的重要生存和生活形式;这是人类依赖自然、了解自然、认识自然的阶段。

~从进化论的角度出发,人类在了解自然、认识自然的漫长岁月过程中,不仅学会了人在自然万物中的繁衍和延续的经验教训的总结与思想;而且还学会了人与自然相处方式的过程中,把能够积累的生存和生活的实践经验教训,利用发明创造的文字,留传给了下一代…,

~从人类文明史的角度出发,这个阶段应该是人类的自发性群居的社会或屈服于自然世界的时代,人类所有的自然和社会实践的经验教训向后人传授时,还主要是依靠口口声声相传的形式…

2.随着人类为了繁衍生息、生存、生活的需要,“劳动”就成为了人类群居属性从自发向自觉进化过程的的重要特征。当“劳动”发明了石器和金属工具以及生存、生活技能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时代,“劳动”为人类所需要的生存生活聚集财富的效率,就有了较大的提高。这个阶段,人的生存生活物质资源,除了维持人们正常的自然实践活动的必需以外,开始有了剩余。

由于人类群居属性的特征,当“劳动”和“剩余”的出现时,人类的自发群居社会属性开始解体,新的生存生活形态也就应运而生~以财富收获和分配机制为基础的群居自觉性社会也就诞生了,中国称之为农耕文明或自然和谐文明的时代。

~农耕文明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诞生的时代;是人类进化过程中与自然万物最和谐共生的时代;也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为了生存和繁衍最“残酷”的时代…

~当人类社会进入到农耕文明时代时,口口相传前人面对自然和社会实践活动经验教训的形式,已经满足不了华夏民族为了能够把前人积累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文化成果传承给后人的需要,于是在人类开始创造文字的基础之上,就发明了具体的文化传承工具~围棋 ,并用“弈”创造形成了人类文明的一般性概念。因此,围棋是不仅是中华文明的结晶,它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 .围棋哲学思想的精髓,不是“胜负”,而是“和谐”

1.人类文明和文化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突然产生的,而是人类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生存竞争中学到许多经验并逐渐积累而流传下来的。

换句话说,有文字记载历史时代的许多文化,都渊源于文字产生前的史前时代的人类活动…例如,中国的历史有五千多年,可是我们知道中国史前时代,就有许多不同的民族,散居各地,如北京人、蓝田人等等,他们的年代距今约有四五十万年;因此,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文化,与史前人类活动是分不开的。

此外,各种人类的文化,因为自然环境的变迁,时代的更迭,进化不一,史前有许多强盛的民族,早已灭亡…因此,人类史上,也就没有可以独霸一方的民族。

2. 另外,大家都知道,人类与其它食肉动物相比较,是柔弱的杂食动物…从小要受父母保护;长大后,由于体能有限、指甲不硬、牙短嘴小、不会爬树、也不会飞,在大自然万物中,纯属毫无自卫力量…可是,人类从“劳动”中,知道了团结就是力量,只有成群结队,才有生存希望 ;知道了只有对血缘、亲情、家族、氏族、宗族,尤其是家庭和国家有着热烈的忠心 ,才能够在自然万物中生存、繁衍和生活的 …

3. 由于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的种族、语言、宗教的差异性,华夏民族祖先中的有识之士和开明的人都相信,人类种族之间的相争、相斗、相*的唯一目的,归根结底还是为了人类各种族之间的共生、共存、共享的结果 。

在上述基础之上,“围棋”也就奠定了人类最基本自然科学基础和哲学基础 :

【1】大家应该都知道的,人类文明主要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大分类…

~物质文明的顶级存在应该是~数学;

~精神文明的顶级存在应该是~哲学 ;

而围棋恰恰是数学基础与哲学基础的统一体,这是因为~数学是哲学的起点,哲学是数学的归宿 。

【2】围棋是人类认知“数学”最早的实践活动工具

从远古时代,中国人在认识自然万物的过程中,最开始应该是用“绳结”来记录“数”的方法。

~在中国古代,数学也叫作算术,又称算学,随人类着“劳动”的范围扩大和延伸,算术也就最后才改为了数学。

~中国算术应该是人类数学中最古老、最基础和最初等的部分。“算术”这个词,在我国古代是全部数学的统称。至于几何、代数等许多数学分支的学科是后来才有的…

~“算”字在中国的古意也是“数”的意思,表示计算用的竹筹。中国古代的复杂数字计算都要用算筹。所以“算术”包含当时的全部数学知识与计算技能,我们的祖先为了让后人有效率的

学习和传承“算术”和解决与创新的各种自然实 际“数”的问题的求解方法,于是就发明了~围棋。

~围棋最基本的要素就是棋盘和棋子以及围棋对弈的基本规则 。棋盘上的落子交叉点和棋子,以及胜负和的规则,都是离不开“数”的…

数,是用来表达、讨论多少的量的问题,在人类古代发展的早期,由于人类日常生活与生产实践中的需要,在文化发展的最初阶段也就产生了最简单的自然数的概念。在围棋发明以前,自然数的一个特点就是由不可分割的完整性单独个体组成。比如说树和羊这两种事物,如果说有两棵树的话,祖先的表述就是一棵树再一颗树;如果说有三只羊的话,就是一只羊、一只羊又一只羊…但不能说有两棵树或者三只羊…

~由于自然数所描述的事物具有不同的性质,这就产生了相同事物数和数之间的关系问题,为了计算这些数的量,就产生了加、减、乘、除的方法,这四种方法就是四则运算。把数和数的性质、数和数之间的四则运算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经验累积起来,并加以整理,就形成了人类最古老的一门数学——算术,而围棋就成为了中国人和人类算术传承的具体工具和载体…

加、减、乘、除也就奠定了围棋做为中华文明和人类文化“数”和“量”的基础;围棋棋盘是方的,棋子是两色圆的;方圆也是自然万物和几何学的最基本的形状…

【3】围棋是人类认知自然万物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哲学思想的最早的思想和思维的实践工具

~从历史资料和考古学中我们得知,围棋做为中华文明的具体实践活动的证明,它发明于4000多年前的中国,中国古代称之为“弈”,可以说是人类社会历史的“棋”类鼻祖。围棋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据晋代张华在《博物志》中说法:“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若白: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

这也就是说,祖先发明围棋的本义,是告诉后人,应该如何在总结前人社会实践活动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去使用和创新及认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唯一的目的就是人的生存、生活和繁衍…

a.那么,围棋到底是什么 ?它从何而来 ?

我们要想知道围棋是什么 ?我们就必须首先要了解和知道围棋的概念:

~“围”字最初见于春秋时期,它的本义是表示众人被围在一个四周封闭的空间内。随着社会的发展,战国时期围字有了比较大的变化,其内部更显得被围的人多且杂,…此外,围对于人来说,它指的应该是一个人双臂能够抱住的最大空间…

总之,“围”的本质属性,就是指自然世界的空间和万物的大小。

~棋,在甲骨文时代,是木块或小木块的意思,它也是甲骨文中双手使用的箕筺;

棋的本义是一种人休闲时的博弈玩具,在箕筐内投掷有不同记号的若干小木块,或手持盛有小木块的箕筐不断摇动,以小木块记号的组合结果定输赢…本质就是在一个空间内 ,以数量多少为博弈者的胜负…

b.故,围棋就是在一个规定的空间内,以博弈双方比较数量多少而定胜负的游戏,多着为胜,少着为负…由此,围棋是在先有“棋”的实践活动基础上,再加上空间的“围”而创作产生的…

因此围棋是在人对自然和自身的“数”与“技”的实践过程中诞生的,从它一出现就包含和孕育着朴素的数学与辩证法…说到底,围棋就是人类认识自然和自身的思想实践的工具,它的“胜负”观也是为了人对自然的方式方法而已…

三 .围棋的兴衰与中华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它唯一不变的则是“大道至简”的文明奥义

1.围棋在4000多年的历史中,尤其是在中华民族统一的漫长的2000多年的时间里 ,尽管历经过无数次的战争和朝代的更迭,也多次经历过混乱和解体,但围棋确一直没有消失或消亡过…这是因为围棋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公认的“胜负”与“和谐“的平衡思想工具,是具体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文化总结…

从全人类社会发展的大历史的角度来看:

【1】围棋完整地体现出来了传承、创新和维护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一个超级文明…

具体的来说,围棋主要产生于中华民族自发群居性进化到自觉群居性的阶段,那个时候中华民族的文明还处于懵懵懂懂的时代…所以,“劳动”的过程也就为围棋的出现奠定了实践基础,围棋的“博弈”也就体现出来了拥有“剩余”财富者的特权:决策权、话语权、分配权和创建社会“公正、公平”的标准权…

【2】围棋的发展和创新过程,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与物质世界长时间生活在一个有规则、有变化、有竞争、有和谐、有创新的文明共同体的稳定社会秩序中;这主要体现在“战争”的实践和后代的教育过程中:从中华民族文明的历史上来看,我国从原始社会的末期开始一直到春秋战国的2000多年的历史中,“战争”一直是中华民族之间面对自然和种族赖以生存的核心社会要素之一,依据记忆中的史*载,原始社会的部落酋长以及农耕开创时代的夏商周各朝代的军事首领,在指挥作战时,往往在决策战术时,是在地面上画一些简单的具体战斗形势图向参战的指挥员进行分析和部署,并用石子来表示双方的兵力部署态势,商量战斗取胜的方法…某些典型的军事形势图有可能逐渐的就成为了一种军事游戏,用以向贵族子弟传习军事和战争决策的知识,从而“战争”和“战斗的胜负“就成为了制定围棋规则的实践基础 …

【3】围棋做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明结晶,它是伴随着文字的出现而诞生的…从《道德经》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围棋在“道”与“德”的辩证统一实践过程的关系中,不仅体现出来了“开天辟地”的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还具体解决了人类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公正公平”的胜负与竞争的具体社会实践模式:围棋的博弈过程,首先是在已知的空间(棋盘)中进行;其次是在某个规定的时间内进行;

第三,对弈的双方必须是一个人一次只能走一步棋,轮流交替;第四,围棋的棋子只有黑白两种颜色,一般情况下是由执黑子的一方先走,它也许表达的是人类从愚昧走向智识的过程;第五,博弈的胜负则是由对弈双方都承认与遵守的标准或规则来确定,特殊对弈情况下则另行约定 …

总之,围棋作为一种验证人类思想与思维方式方法的哲学实验工具,是完全可以为今天的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提供宝贵的经验教训的…

2.中国人在其漫长的历史中,始终都保持着人类社会中可贵的“天下主义”的精神,围棋则恰恰是中国文化中能够把个人存在与集体价值辩证统一在一起的一种人类文明实践基础或工具。

【1】围棋做为中华民族祖先发明的一种“算术”和思维的实践游戏,一开始在“胜负”中,大家可能知道它在棋盘空间上,是从无到有的过程,子越下越多,就是“死子”拿下棋盘后的空间,对弈者仍然可以再下子的…它讲究的是单独的一个子是没有“力量”的,只有子与子共同作用于一个空间目的时,才能够发挥最大作用的 …此外,围棋在发明时肯定会“和棋”的结果…

【2】最早的围棋规则在传承创新发展到今天,我们可以发现,无论规则是如何变化和改造的,它有一个唯一没有消失变化的规则,就是对弈时~一个人一次只能下一步棋,而不能连续走两手棋的,而子与子之间最有效的关系,就是有两只独立存在“空”的活棋,无论活棋的周围有多少对方子的存在,都是无法把它从棋盘上拿掉的…它告诉了人类,只要人的生命还活着,人生的价值就一定存在…对弈双方“胜负”的唯一标准,就是看谁的活棋多寡体现出的生命价值的大小…而“和棋”则是对弈双方思想与思维“胜负”的最高境界…

【3】围棋从发明一开始,就有着从布局到中盘,再到官子直至终局的过程,它体现出来了对弈双方在对弈过程中,一定要从全局和大局观念与意识出发,以具体的多围空为目的,以最后棋盘上的空间多寡为胜负…它告诉人类的是,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过程中,一定要从生命的存在开始 ,才能够积累和展示出人生的价值;才能够在所有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在自然实践活动过程中,有所功业…

3.围棋的人文主义价值观,使得中国文明最符合了当前新时代人类社会整合的需求。

从人类文明史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的围棋,是最具人类生命平等的思维工具…围棋对弈者,无论社会地位的高低尊卑,都只能在棋盘上表现自己的“棋艺”水平,就是在等级深严的封建社会,职位的高尊也代表不了“棋艺”的高低…棋盘上的公正公平才是围棋发展到至今的要素之一 ,也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4.围棋文明体现出来的儒家和佛教思想中都存在的“合理、和谐”思想,使得中华民族在历史漫长的时代中,一直都是在传承、创新、发展中建立和坚守着自己的文明。

【1】这从东汉班固所著《弈旨》中“上有天地之象,次有帝王之治,中有王霸之权,下有战国之事,览其得失,古今略备”的本义,是强调从围棋中,不仅是可以学习到实际的人生经验教训的,还可以总结学习到前人的经验教训…

【2】同时,《弈旨》中还特别强调了“外若无为,默而识静泊;自守以道意,隐居放言,远咎悔行,象虞仲、信可喜。”围棋的本义,既围棋是人类或个人修养身心的思想工具…

5.围棋文明还充分的实践了中华民族的道家思想以及《道德经》对宇宙与人类之间奥义的探索

围棋做为人类哲学思想实践的工具,不仅说明了目前人类西方社会对自然环境世界的统治和征伐*为基础的哲学思想的偏差与错误,还恰恰体现出来了中国“道”为人类文明提供的节制性与合理性发展观的哲学基础。

例如,东汉时代黄宪在一篇《机论》中,就阐述了围棋之道与一般事物的关系 。黄宪认为围棋之道中的哲理,是可以适用于天地万物的,围棋的“胜负”与世间万物的“生死”有着一种共同的规律可以遵循…

黄宪在《机论》中还说到:“弈之机,虚实是已 。实而张之以虚,故能完其势;虚而击之以实,故能制其形。是机也,圆而神,诡而变,故善弈者能出其机而不散,能藏其机而不贪,先机而后战,是以势完而难制,虽然,此特弈之道耳。”从这段话中,我们是不是学到了哲学的辩证法和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呢 ?

6.围棋做为与时俱进的人类文明,它从一个侧面诠释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哲学思想

围棋做为一种文化现象,它始终是与国家的兴、衰、安的社会实践活动紧密联系的联系在一起的,既国运兴,则棋运兴;国运衰,则棋运衰;国运安,则棋运安

围棋从发明创造伊始,就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过程而发展的…

具体分析来说,首先,使用围棋的肯定是当时社会上有文化的人或阶层;其次,是衣食无忧无虑的人或家庭有条件的并愿意学习者或教育者;总之,围棋是中国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士农工商兵的必修哲学思想和思维实践工具…

围棋之道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社会平稳期下围棋的人就多;社会动乱时,则下围棋的人就少;社会改革变化期,则围棋的创新发展呈现出的变化也就多,但围棋无论怎样发展,其核心“平等、公正”的价值一般没有变,所有的发展与创新都是“规则”的发展与创新…

例如,棋盘的空间从13道到目前的19道棋盘,空间的变化并没有改变一人一次一步棋的“平等公正”对弈的核心价值观形式…

从围棋对弈规则上来看,围棋最早的规则则是“势子”制度,也就是开局时,黑白双方先在对角星的位置上各摆上一子,表示大家先有明确的已知空间,然后凭各自的实力再去“争夺”无主空间或地盘…从哲学的角度出发,这不就是以已知为基础而探索未知的方式方法吗 ?话在回到“势子”上,它使围棋规则几乎从东汉到清末,1600余年的时里,由于社会结构的相对稳定,围棋的“势子”规则竟然没有改变与改革…

从社会制度学的角度出发,围棋的“坐子”制度,使得围棋对弈过程中,一切变化都是在没有“布局”概念的情况下进行,棋手只有到了“中盘”以后,才能够施展自己才华的天地…这也说明和反映了为什么中华民族共同体几千年不变的历史和儒家“厚古薄今”的文化传统

7. 人类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华围棋文明的发展

从人类社会“改革开放”历史的角度出发,算起来应该是从欧洲“黑死病”之后的文艺复兴开始的…当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由农耕文明进入到工业化时代的时候,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国家制度在人类社会的崛起,中华民族以中央集权制辅以儒释道的传统文化社会,受到了严重的颠覆和冲击,围棋也不例外 …

围棋率先进行的改革规则,就是把“坐子“制改革成为了“自由落子”制,然而局部的改革,并没有反映出从根本上中国自清朝的康乾盛世之后的闭关自守和故步自封的社会结构和实践活动…

当时的中国社会不仅已经远远落后于了文艺复兴后的欧洲,就是近邻努力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的日本,也在政治、经济和围棋技能上,超越了中国…鸦片战争与甲午战争就是历史。

这就使代表中华文明的围棋,陷入了深深的落后与“挨打”的境地之中 …

四.为什么说围棋不仅是中华文明与文化的结晶 ,它还将为21世纪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提供惊人的无尽文化宝藏和思想资源

1.近代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在经济上处于主导地位的是西方世界在罗马帝国解体之后发展出的资本主义社会倡导的工业主义和科学技术主义,其哲学工具则是以形式逻辑为主体的;在政治上,西方世界其本质则是民族主义;在国家治理制度上的“自由、民主、公平、公正”的价值观,其本质并不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是人与物之间的关系;通俗易懂的说,西方世界的价值观本质,就是每个人获得物质财富的机会是“自由、民主、公平、公正”的,至于人与人的生命、生存、生活的关系,则完全是以占有的财富的多寡来决定其社会存在的…

2.围棋是中国人做为思想与思维实践而发明创造的认识自己和认识自然的一种算术和哲学的工具,它是人类东方智慧文明的结晶。

3.围棋做为人类文明的智慧结晶,历经几千年的人类沧桑巨变,之所以在今天依然焕发着传承、创新、发展的活力,归根结底是其本质属性所决定的 …

4.大家都知道,在人类认知的框架下,自然科学的基础是数学,也就是“算术”;而围棋的“弈”髓,只有子与子之间“连接与分断”的两种“算术”战法,也是目前信息时代智能机器“通电与断电”的算法鼻祖…而社会科学既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高境界,就是哲学;而会下围棋的人都知道,哲学的三大基础规律~对立统一、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是围棋实践活动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思维…

中国人在漫长的历史中已经证明了依靠文化和文明的力量可以将亿万人民根据文化情感纽带的联系而组织在一个以天下主义和世界主义为文明基准的国家。

上述的围棋本质属性,已经说明了为什么围棋文化能够在人类社会历史中,历经沧桑而几千年不亡的根理由…

5.公正地说,西方人类社会利用“黑死病”之后,在创新“形式逻辑”哲学基础上的崛起,的确给人类世界带来了科技文明、金融私有制基础上的法治文明、公民社会和福利国家等现代思想资源,西方的成就是巨大的,对人类世界的影响也产生了是深远的…但民族主义社会国家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本质,使他的文化与文明不可能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基础和方向。

6.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已经证明了依靠汉字和围棋的文化与文明的力量,可以将亿万人民根据文化情感纽带的联系,以及围棋文明的思想与思维的实践工具,而组织在一个以“天下主义”和“大道至简”为胜负与和谐世界文明基准的国家。

围棋文明也再一次的证明了中华民族从本质上是一个文化的概念,是一个文明的概念,而不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主义相互竞争与战争的概念。

7.中国并不排斥学习西方,相反还要加大学习西方的力度,吸收人类一切先进文明的成果,努力革除弊政,修正本身文化中不符合现代化的因素,同时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中不断发掘、研究、建构、阐释和再阐释中华文明中能够提升当代人类文明的重要因子…正如围棋的传承、传播、创新、发展一样,几千年来,围棋的棋盘空间由13道到19道;围棋规则由“坐子”制到现在的自由制和取消“和棋”的先下“贴子”制,以及时间的条件制;它说明了围棋做为一种文明的发展,是建立在《论语》体现出的中华文明中,人与人“和而不同”的文明多元共生理论的基础上;是建立在《道德经》宣扬的中华文明的“天人合一”中,人与自然、社会与生态的和谐精神的基础上;以及中华文明的天下世界观与中华文明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伟大理想之中…

8.围棋做为中华文明结晶的生命力和生生不息的时代精神,它体现在善于根据时代而不断吸取先进思想,而在学习和容纳的过程中又不迷失本位自我,最终将外来的先进思想转化成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中华文明哲学思想的一部分…

综上简述,当今人类世界,在“新冠”五彩缤纷病毒的肆虐下,西方世界的资本主义和私有制基础上民主政治与法治社会的无限扩张,已经不可避免地进入到了“物壮则老,水满则溢”的阶段;西方文明正在不可避免地走向自己以“物”为哲学思想的反面,西方故步自封的哲学观和文明的衰落,也充分的体现在了西方文明面对当前“新冠”群免的丛林法则上,“躺平”必然被“清零”所创新…

而积极吸收了西方个体思想、个体公民权和功能分化的中国围棋文化,是完全可以在整体思维、多线思维、社会团结、社会整合等多方面运用中国文化的智慧,创造出中西合璧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崭新的人类文明与思想实践的, 从而指明了围棋对弈过程必然创新出“和棋”的方向…

总之,中华民族围棋文化的和谐精神实质,注定将照亮整个人类文明的21世纪,并必将能够促进人类世界向更高层次的价值理性方向的发展。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