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大家都在职场上年复一年地上班,可是十年后,二十年后,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排除大环境、行业、组织等客观因素,拉开这个差距的是上班时抱有的不同工作心态。
职场人常见的工作心态有3种:
干活心态
职业心态
事业心态
01 干活心态
抱着“干活心态”去上班,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获得物质报酬,以确保自己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一般是为了养家糊口才将就地做着眼前的差事。
上班时会有一种艰辛感和无奈感,很少主动思考,多是被动完成任务,甚至草草了事,糊弄领导。
对本职工作之外的事漠不关心,经常抱怨,认为上班就是活受罪。
抱怨领导,抱怨同事,抱怨每天的工作单调重复,枯燥乏味,什么也学不到,最后工作十年,也没多少长进。
因为不爱动脑,不想动脑,不会动脑,最终一直处在基层和底层,做着单调重复不需要动脑的事,低端的事,甚至会无事可做。
其实仔细观察一下,几乎每个人的工作都少不了日复一日的重复。
前几天买早点,看到卖卷膜的大姐,问她怎么好几天没出摊了,她说卖卷膜卖的够够的,一点都不想卖了。
我听了心里有点吃惊,以为她每卖一个卷膜就能立马收到一份钱,应该挺有干劲的。
也许,这就是一种错觉,总以为别人的工作要比自己的有意思,有盼头,这山望着那山高。
如果能褪去这层假想的外衣,面对当下的工作可能会更踏实一些。
我们不可能三天两头换工作,也不可能每天工作中都有奇思妙想,创意百出,即使是做喜欢的工作,也有枯燥的部分。
回归职业的本质,多挖掘工作在社会分工中的意义和价值,除了问工作为我带来了什么,也多问问自己:
我主动为工作添砖加瓦过什么?
1.有没有改进过工作方法?
2.有没有创造性地解决过工作中的问题?
3.有没有把工作经验总结成方法论去分享?
4.有没有运用新工具提高工作效率?
5.有没有把专业知识通俗化运用到生活中?
不要太把干工作当成完成任务,发挥一些主动性,枯燥的工作也会有趣点。
02 职业心态
有“职业心态”的人,会不满足于把工作作为例行公事,场面上过得去就行了,而是用研究的态度,主动学习思考,钻进去,想进去,边工作边摸索,不断地反思总结。
不满足于本职工作的一亩三分地,而是抓住一切机会观察学习体验,像海绵一样吸收咀嚼消化每天听到的、看到的、学到的,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快速成长,随着专业化的提升,身份感和社会地位也会随之提升。
有这种心态的人,每天想的不是怎么偷懒耍滑混日子,而是特别积极主动,行动力超强,学东西很快,做事从不拖拉,甚至主动加班,没事找事做。
在事上磨炼,缺什么补什么,锻炼各种能力,很快就能成为骨干员工,独当一面,把能学的都学到手之后,开始寻找更大的舞台。
当领导的当然希望有很能*下属,可是一般越是优秀的人,越有自己的想法,不甘于平庸,不满足于一方天地。
其实别看员工会抱怨领导,其实领导也会感叹:
“优秀的员工真是太少了!”
03 事业心态
职业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而事业则是我们的理想和追求所在。
事业,意味着奉献。
当我们认为自己在从事一项事业时,就会觉得是在为这个社会做贡献,这时努力奋斗的意义已经不是为了升职加薪,而是实现人生价值,追求的是成就感和自我实现。
抱着这3种不同的工作心态,在职场达到的高度是天壤之别的。
“给多少钱,干多少事”,看上去精明划算,但可能会因为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思考,成长停滞,能力得不到提高,最终折断的是自己飞翔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