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世纪,东西方将目光不约而同地盯向了海洋。永乐三年( 1405 年),郑和受命率船队自江苏刘家港出发, 首次下西洋。15世纪下半叶,迪亚士、达·迦马、哥伦布、麦哲伦等人开启了西方的“地理大发现”时代。
两者分别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那么,东西方的远洋航海有什么联系吗?
上图_ 郑和下西洋线路图
上图_ 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 即建文帝
- 政治的动因
郑和下西洋和地理大发现背后有政治的积极推动。明成祖朱棣“篡逆”之后,国家安定,“百姓充实,府藏衍溢”。另外,他还“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在这种背景下,朱棣在郑和之前,先后派人出使古里、满剌加、爪哇和苏门答腊等国。他强调:“际天所覆, 极地所载, 莫不归于德化之中。”
此外,追求“无名宝物”和加强对外贸易在无形中坚定了朱棣进行远洋探险的决心。在一系列因素相互作用下,促成了郑和七下西洋。
上图_ 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年9月15日—1324年1月8日),出生于克罗地亚考尔楚拉岛
15世纪,欧洲国家资产阶级开始萌芽,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随着经济的进步,西方渴求更多的货币投入生产,以便进行商品增殖。十字军东征和《马可波罗游记》使商人和新兴资产阶段对东方的富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君士坦丁堡陷落之后,欧洲通往东方的陆路交通被阻断。欧洲在国际上迫切需要开辟通往东方的海上航线,在国内,国家要靠资产阶段投入巨额的金钱,从中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资产阶级需要国家维护和拓展其商业版图,达到迅速积累财富的目的。双方觊觎新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各取所需,一拍即合。在国内外需求的推动下,西方航海家拉开了地理大发现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