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小桃树主要写了什么,一棵小桃树插叙了什么内容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4-03-06 20:19:24

、记叙文分类

1. 散文

(1)叙事散文

定义:以写人叙事为主,通过写人叙事抒发“我”特定的感受和情感。

特点:通过某些生活片段、场景和细节描写以及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揭示事件的意义。侧重在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备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

举例:《藤野先生》就是以“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交往的缘起、交往的经过与别后的怀念)为叙事线索,表达了“我”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

(2)抒情散文

定义:主要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等。

特点:寓情于景,寓情于物,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包含较多含蓄和象征的成分。一般不详述事件的具体过程,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也不具体描写人或物,而是通过人、事、物、景来传达作者的心声,表现特定的精神或主旨。

举例:《春》通过描写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喜爱至深的情感,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激励人们珍惜春光、奋发向上。

(3)哲理散文

定义:用散文的形式讲哲理,启迪人生。

特点: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一般以一件事开头,论述道理,加以评论总结。

举例:《一棵小桃树》通过描述一棵小桃树曲折艰难的生长过程,借小桃树抒写自己的情志、理想:面对生活的困苦和磨难,要顽强地斗争,不懈地追求。

2. 小说

特点: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与个人生活。

举例:《我的叔叔于勒》主要写“我们”一家人在去哲尔赛岛途中,巧遇于勒的经过,刻画了菲利普夫妇在发现富于勒变成穷于勒时的不同表现和心理。

三、文章线索

定义:指在串起情节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反复出现的物品、事件或情感。抓住文章线索,对掌握全文结构、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主旨有极大的作用。

1. 时间线:以时间推移为线索(关注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

举例:《伟大的悲剧》以斯科特及其队员探险南极的时间推移为线索进行叙述。

2. 地点线:以地点转换的顺序为线索(关注表示地点转移的词语)。

举例:《藤野先生》以“我”的活动地点为线索来安排情节,围绕东京、仙台、北京层层展开。

3. 人物线: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关注主要人物)。

举例:《我的叔叔于勒》以“我”作为线索人物,全文是以“我”的见闻和感受来安排材料的。

4. 事件发展变化线(明线):以事件的发展变化为线索(关注事件发展变化的过程,按“起因—经过—结果”或“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思路)。

举例:《散步》通过“散步”这一事件,按开始散步、产生分歧、问题解决的过程构成全文,写出了美好的家庭生活。

5. 情感变化发展线(暗线):以情感的发展变化为线索(关注体现人物心理或情感的词语),这种情感可以是直线的,也可以是曲线的。

举例:《阿长与〈山海经〉》以“我”对阿长的情感变化(憎恶、讨厌——敬重、爱戴——感激怀念)为线索。

6. 实物线:以某一个具体(或某种象征意义)的实物为线索。

举例:《灯笼》以“灯笼”为线索,从不同方面叙述了灯笼的重要意义。

注:记叙文可能会有两条线索———明线和暗线。明线是从文字表面能明显看见的、贯穿始终的线索,将文章联系成为一个整体;暗线也是贯穿始末的线索,但需分析得来。

四、记叙人称

1. 第一人称(我、我们)

定义:以“我”“我们”的口吻或角度展开记叙。第一人称“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我”。

作用:①小说的线索人物,事件的见证者;②使文章更具真实性;③叙述亲切自然;④便于作者直接表达思想感情。

举例:《故乡》采用第一人称“我”进行叙事,真实亲切。但“我”并不是作者本人,作者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深刻地反映了旧中国农村的衰败和萧条,表达了自己对“新生活”的向往。

2. 第二人称(你、你们)

定义:用“你”“你们”的口吻展开叙述。

作用:①增加亲切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②利于情感交流,增强亲切感,便于抒情。

举例:《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全文使用第二人称“你”,读起来亲切、无拘束、情感真挚,好像诗人和自己面对面倾心而谈,对“你”的肯定和赞美之情抒发得更加顺畅、自然。

3. 第三人称(他/她、他/她们)

定义: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用“他(她)、他(她)们”的口吻将人物经历、事件经过告诉读者。

作用:①直接、客观地展现生活;②不受时空限制,形式比较灵活自由;③用于物时有拟人效果,叙述亲切自然。

举例:《皇帝的新装》采用第三人称,对皇帝的穷奢极欲进行大力渲染与讽刺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