驮盐的驴子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毛驴驮盐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4-03-18 10:46:22

庖丁解牛的启迪

先秦的庄周有一篇名为《庖丁解牛》的文章,三十多年前在中学就读时我曾经学过,那个时候的学习为了应付高考,不免有囫囵吞枣之嫌。虽然在心中十分佩服庖丁娴熟的解牛技术,也立志要做庖丁那样的人,但是却没有真正领会该文的深刻寓意,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依然是我,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并没有达到庖丁的水准,还是普通人一个。

近日,闲来无事,阅读了管理学家和财经作家、北京地头力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中国地头力管理学创始人王育琨撰写的《苦难英雄任正非》和《任正非找北》,书中详细介绍了任正非受《庖丁解牛》的影响,修炼了“化浊为清的沉定力和破惰通变的创造力”,为华为“建构生命终极信任之道”。受此启发,我又找出《庖丁解牛》这篇文章细细品读、认真体会,渐渐领悟了庖丁“官知庄而神欲行”刀中至境的奥秘和“技经肯綮之未尝”的高超技艺。

驮盐的驴子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毛驴驮盐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1)

驮盐的驴子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毛驴驮盐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

《庖丁解牛》原文是: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驮盐的驴子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毛驴驮盐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

网络图片

现实生活中,在普通人的眼里,解牛可以说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工作,但是在庖丁的眼里,这种工作却变成了一种艺术享受,差别在于庖丁热爱自己的工作,娴熟地掌握了解牛的规律。其实,人生在世,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像庖丁解牛一样,深入进去,认真钻研,掌握规律,找到乐趣,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要融入。乔布斯说,“要做好工作,前提是你要热爱你的工作。”因此,对任何事情,都要真情投入,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对待。

有这样一个故事,印度国王哈里什和儿子在打猎途中经过一个城镇,他们看见空地上有三个泥瓦匠正在工作。哈里什国王就问那几个匠人在做什么。第一个人粗暴地说:“我在垒砖头。”第二个人有气无力地说:“我在砌一堵墙”。轮到第三个人,他热情洋溢、充满自豪地回答说:“我正在建一座宏伟的寺庙。”回到皇宫后,哈里什国王立刻召见了第三个泥瓦匠,并给了他一个总督的职位。儿子不解地问道:“父王,我真的不明白,都是泥瓦匠,您为什么会那么欣赏第三个工匠呢?”“一个人有多成功,最终是由他做事时的态度决定的”,哈里什国王回答说,“有智慧的人可以看到事业最后的结果,而不是手头的任务,因为只有这样,他才会有克服困难的动力。”

所以,态度是一种能力,一种素质,一种习惯,一种思维方式,正确的态度产生的是积极的结果,错误的态度产生的是消极的结果。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所言:“心态若改变,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就改变。”对于工作,同样也是这个道理,无论干什么工作,只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努力融入,就一定会取得成功。亦如庖丁所说,“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要专注。专注就是对工作对事业要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它代表的是对目标的至诚,是一种把生命交给目标的毅勇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信心和决心。

驮盐的驴子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毛驴驮盐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