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归根”这句话出自明代王世贞的《鸣凤记》,原文是“落叶归根,丰城剑回”。大致意思是,树叶落下来,一定会飘落到树的根部,与大树相依偎,滋润大树继续生长;龙泉剑最终化为龙回到了水中,和水一体。
这句话经常用来形容人对故乡的怀念,人在外飘零一辈子,在年老之时总想回到故乡。这是中国人传统的家国文化下自然衍生出来的。家,在我们的心中,总有特殊的意义,是我们避风的港湾,是我们最后的归宿。
关于“落叶归根”最生动的描述,在唐代诗人王昌龄《回乡偶书》中: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家多年后,回乡后已是满面尘霜,故乡的小孩子都不认识自己了。回乡心切的自己面对这些又是如何的无可奈何呢?可即使这样,我们依然想要回到这个故乡,这个有我们根的故乡。
多年之后,台湾作家余光中那首《乡愁》道出了无数游子的心声: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这首“乡愁”将游子的离愁别绪表达得淋漓尽致,从离家、离开父母妻儿到远渡宝岛、不能归家,无一不渗透着强烈的“落叶归根”的渴望。
从古至今,“落叶归根”都是很多人在人生最后的追求,曾读到一篇文章,一对旅居海外的夫妇,在国外生活了大半辈子,等到人生终结的时候,唯一的愿望是把骨灰带回祖国。
现在很多人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村有着特殊的情感,长大后离家工作,功成名就时都有回乡情结。那么,为什么很多人都想“落叶归根”,回到农村呢?
父母在农村,根在农村很多在外打拼的人,父母是一直在农村的,父母在的地方,自然就是家,就是每年都要回的地方。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那是人生的根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