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的校名出自哪里,复旦大学名称来历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4-03-25 05:28:26

你知道复旦的名字出自哪吗?相传来自大禹所歌,“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它还是中华民国的国歌。

古代人向往的田园生活,“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你知道它最早也是出自上古歌谣《击壤歌》吗?

你知道周易中的爻辞“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属于最早的歌谣吗?

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上古歌谣零散保存在先秦两汉的典籍之中,后代集中辑本有:清代沈德潜的《古诗源》,今人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收录最为详尽。但并不完全可信,有些如《击壤歌》、《卿云歌》、《南风歌》是出于后人的伪托。

01

《弹歌》中国最早的诗歌《弹歌》

断竹,

继竹,

飞土,

逐宍(古“肉”字)。

解释:

断竹—砍伐竹子;

继竹---用砍伐的竹子来制作弹弓;

飞土—用制作的弹弓装上土丸,进行射击;

逐肉---射击鸟兽获得食物。

复旦大学的校名出自哪里,复旦大学名称来历(1)

弹歌》选自《吴越春秋》,《吴越春秋》记载,春秋时期,越国的国君勾践向楚国的射箭能手陈音询问弓弹的道理,陈音在回答时引用了这首《弹歌》。《吴越春秋》为东汉赵晔所著,成书较晚,但从《弹歌》的语言和内容加以推测,这首短歌很可能是从原始社会口头流传下来而经后人写定的。

全诗仅8个字,写出了从制作工具到进行狩猎的全过程。

根据社会发展史和古人类学的研究,人类学会制作弓箭之类狩猎工具,已是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那时的人类究竟怎样进行生产劳动和生活的,只能向残存的原始洞岩壁画和上古歌谣以及考古发现中去探寻。在这一点上,这首古老的《弹歌》起到了活化石的作用。因为有了它,后人才得以窥见洪荒时代先民们生产与生活的部分生动图景。

从艺术表现的角度来看,此歌虽仅简短的八个字,却包容了从制作工具到获取猎物的全过程,对狩猎的艺术表现也比较成功。这种简短是早期书面语言表达尚处于雏形的反映,然而审美具有历史性,以今人的艺术鉴赏眼光来看,可以发现作者不自觉地运用了省略、多用和巧用动词的表现手法。不仅每一句的主语“我们”都省略,更主要的是场景之中以及场景之间的次要过程也省略了。每句以一个动词带出,使画面富于动感,且容易唤起对“断”、“续”、“飞”、“逐”动作前后过程的联想。此诗的语言两个字一顿,节奏明快,凝重有力。韵字“竹”、“竹”、“宍”,以入声“K”收韵,更增加了诗句的凝重感,联想起先民们在极端低下的生产力条件和严酷的自然条件下,颇不轻松的劳动场面。

02

《击壤歌》中国歌曲之祖沈德潜编撰的《古诗源》将其列为第一,注释说“帝尧以前,近于荒渺。虽有《皇娥》、《白帝》二歌,系王嘉伪撰,其事近诬。故以《击壤歌》为始。”因此,可以说《击壤歌》是中国歌曲之祖。

有这种说法:传说原始社会尧的时代,“天下太和,百姓无事”,过着安定舒适的日子。一位八九十岁的老人,一边悠闲地做着“击壤”游戏,一边唱着歌: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译文:

太阳升起,下田劳作,

太阳落下,归来歇息。

开凿井泉,就有水饮,

耕种田地,就有米食。

击壤,投射游戏的起源一直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相传盛行于帝尧时的"击壤"之戏,实际上就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投射游戏活动。据《帝王世纪》中记载:“尧时有壤父五十人,击壤于康衢,或有观者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壤父作色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帝力于我何有哉!”由此可见,早在原始时代,击壤游戏就已产生,当时它是一种乡村野老玩的“土俗之戏”。《释名》云:“击壤,野老之戏,盖击块壤之具,因此为戏也。”

相传,尧主政五十年,乃微服私访于康衢,听到儿童唱歌,甚为高兴,归来后就禅让天下于舜。又据《帝王世纪》载,“帝尧之世,天下太和,百姓无事,有老人击壤而歌。”“击壤”,是一种互击瓦块为乐的游戏。“康衢”与击壤老人所唱处,大约均在今临汾市尧都区一带。而这两首主题截然不同的民谣《康衢歌》《击壤歌》,就成为我国文学宝库中最早的诗篇。

03

《康衢谣》唐尧的颂歌《康衢谣》

立我蒸民,

莫匪尔极。

不识不知,

顺帝之则。

《康衢歌》出处为《列子·仲尼》:“尧乃微服游于于康衢,闻儿童谣曰:‘立我蒸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在中国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的东部,有个村庄叫康庄,也叫康衢庄。据《列子》记述,尧治理天下50年后,有一次微服游于康衢。这首歌谣的意思是:使我百姓有衣食,莫不是你英明政策,大家不投机、不取巧,顺乎自然法则。尧看到百姓怡然自足,非常高兴,于是“召舜,禅以天下”。

04

《尧戒》中华民族第一条座右铭《尧戒》

唐尧作戒自警曰:

颤颤栗栗,

日谨一日,

人莫踬于山,

而踬于垤。

史称尧戒 , 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的第一条座名铭。

相传 , 尧十三岁封于陶 , 十五岁复封于唐 ,就是现在河北省唐县一带,号陶唐氏。尧的时代是处于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年代 ,由于生 产工具的不断创造和革新, 弓、箭、车、犁的普遍应 用 , 陶器、铜器的出现 ,农、牧、渔业逐步发展起来。

人们之间由于物资交换的增多 ,随之而来的矛盾多了起来。当时任国君的帝挚 , 贪图享乐 , 荒于朝政 ,疏于管理 ,不善其身、其职 ,造成一些地方社会秩序不安宁。

尧就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受命 于危难之时, 而被封陶、封唐的。尧为人厚道 , 忠于职守 , 在他由陶到唐就职后, 根据在陶一带工作的经验 , 就在他的住所门前竖立起一根大粗木头 ,上面刻上 :“颤颤栗栗,日谨一日,人莫躓于山,而躓于垤 ”,史称尧戒 , 相当于现在的座右铭。

“ 颤颤栗栗 , 日谨一日 ”。是尧表明自己为君的思想品质、人品性格、 立身之本和工作态度 , 是全戒的中心。“颤颤栗栗 ”是讲为国之君首先要深明责任重大 , 身在其位 , 如履薄冰 , 恐辜负君之重任 , 民之厚望 , 对臣民要毕恭毕敬 , 自己甘作臣民的奴仆 。

尧戒后两句:“ 人莫踬于山 , 而踬于垤 ”。是帝尧的思想方法 , 治国方略。 " 踬 " 的词意是说办事不顺利;" 垤 " 的词意是小土堆。 " 人莫踬于山 ", 意思是办事顺利不顺利 , 象走路一样 , 路好走不好走 , 不要只怪前面有大山、大河 , 而要看道路选准了没有 , 阻碍前进。

05

《蜡辞》中华民族第一条座右铭《腊辞》

土反其宅!

水归其壑!

昆虫毋作!

草木归其泽!

译文:

土返回它的原处!

水回到它的沟壑!

昆虫不要繁殖!

草木回到它的沼泽!

复旦大学的校名出自哪里,复旦大学名称来历(2)

这祭辞被称为《伊祁腊辞》,是祈求保持土地完整,水流归入河道,昆虫不要乱啃禾苗,草木不要长在农田,要长,就长在沼泽。如此看来,在帝尧那个时期,祭祀已相当重要了。一说伊耆(qǐ)氏为神农氏。蜡辞,周代十二月蜡(腊)祭祝愿之辞。

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开始出现了原始农业,随之而来也就有了为农业进行祝祷的宗教祭祀活动。这首《伊耆氏蜡辞》便是一个叫伊耆氏(有说即神农氏)的部落首领“腊祭”时的祝辞。“蜡辞”即“腊辞”。古人每年十二月祭祀百神,感谢众神灵一年来对农作物的福佑并为来年的丰收祈福,称作“腊祭”。由于我国社会长期停滞在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阶段,腊祭的习俗至今还在我国农村的一些地方保留着。

这篇祝辞从农业生产的角度分别从土、水、昆虫、草木四个方面提出祝愿,每一句正好说着一个方面。

所举土、水、昆虫、草木四物,与农业生产的好坏关系至为密切。原始部落生产力低下,对于这四物的灾害难以控制,但又觉得非要控制不可。这种矛盾心理就体现在虔诚庄严的“蜡辞”形式中。四句诗,句句都是愿望,又都是命令;既都是祝辞,又都是咒语。一种原始人心灵深处的动荡、不平衡,通过这四句歌谣被表达了出来。阅读这首祝辞,读者的眼前仿佛闪现出一群原始人,他们正在旷野之中举行庄严肃穆的祝祷仪式。当读者设身处地、神思飞越地逐一念起这一句又一句的祝辞时,在心灵深处似乎也能感受到中华民族的祖先当年有过的那种动荡和不平衡的感情,并由此获得了艺术美的享受。

06

《卿云歌》中华民国国歌 《卿云歌》

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明明上天,烂然星陈。日月光华,弘于一人。

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时从经,万姓允诚。

於予论乐,配天之灵。迁于贤圣,莫不咸听。

鼚乎鼓之,轩乎舞之。菁华已竭,褰裳去之。

译文:

卿云灿烂如霞,瑞气缭绕呈祥。日月光华照耀,辉煌而又辉煌。

上天至明至尊,灿烂遍布星辰。日月光华照耀,嘉祥降于圣人。

日月依序交替,星辰循轨运行。四季变化有常,万民恭敬诚信。

鼓乐铿锵和谐,祝祷上苍神灵。帝位禅于贤圣,普天莫不欢欣。

鼓声鼚鼚动听,舞姿翩翩轻盈。精力才华已竭,便当撩衣退隐。

《卿云歌》是上古时代的诗歌。相传功成身退的舜帝禅位给治水有功的大禹时,有才德的人、百官和舜帝同唱《卿云歌》。诗歌描绘了一幅政通人和的清明图像,表达了上古先民对美德的崇尚和圣人治国的政治理想。此诗在民国初年与北洋军阀时期徐世昌规定为中华民国国歌。

07

《南风歌》先民们最早对南风的喜爱《南风歌》

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译文:

南风清凉阵阵吹啊,可以解除万民的愁苦啊。

南风适时缓缓吹啊,可以丰富万民的财物啊。

《南风歌》为上古歌谣,相传为虞舜时歌唱运城盐池和人民生活关系的民歌。此古谣借舜帝口吻,说世间万物迎承薰风的恩泽,抒发了中国先民对“南风”既赞美又祈盼的双重感情,表达了作者为民着想,以民之忧为己之忧的思想。全诗四句,诗句错落,诗节对称,押韵讲究,辞达意显,体现了典型的楚辞风格。

复旦大学的校名出自哪里,复旦大学名称来历(3)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