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1876年写给弟弟提奥的信
辞职后,
他立志要当一名牧师,
攻读神学。
在巴黎、在伦敦,在荷兰,他不要工资,
长期在贫困社区、农民及底层矿工中讲道。
拙于言辞的梵高,
只要站在基督的讲坛上,
浑身就像点燃了一般,
他的传道语言优美动听,
充满色彩的层次与想象……
1876年十月,
梵高给弟弟提奥的信中写到:
“When I was standing in thepuplpit, I felt somebody who, emerging from a dark cave underground, comes tothe friendly daylight.”(一旦站在布道讲坛上,我就像穿过了地底的黑暗隧道,来到温暖明亮的阳光中)
同时又写到:“I feel there is nothing more truly artistic than to love people”——Vincent Van Gogh(我觉得没有世上没有一件事情比爱别人更具有艺术美感了)。显然,在梵高的美学价值里,信仰所给予他爱的力量胜过了艺术形式本身。
经过两年的自学准备,
梵高却没有考取阿姆斯特丹神学院。
虽然不符合中产阶级主流牧师的典范要求,
梵高仍旧以一腔热情投入到自发的传道中,
这时他开始用炭笔或一些粗陋简单的材料素描记录矿工的悲苦生活:
梵高传道时正值法国巴黎公社暴动年代,
1871年第一个工人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狂潮爆发,
一大批先觉醒的知识分子投入到反对压迫及争取人权独立的运动中,
雨果的《悲惨世界》、左拉等系列左翼作家都是梵高早期绘画的精神来源。
此时画家身份还不明确的梵高,
直接触摸到了救赎的本质意义——
那就是深入穷苦百姓,
比穷人更卑微。
法国矿区里第一次看到这样一位另类的牧师,
他没有圣洁的面容,
没有庄严的道袍,
也没有手捧圣经唱起优美的赞美诗……
他与矿工一起在黑暗里劳作,
直到记录下1879年发生的矿区大爆炸。
当他做牧师的父亲见到梵高时,
认为“认不出儿子,
他完全像一名矿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