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也许是北京奥运召开15周年的日子快到了,也可能是三年疫情之后,鸟巢传出亏损的消息吧,近日部分网络大V把目光聚焦于鸟巢,特别关注起它的盈亏来。
引来了较大的网络声量,讨论起当年大手笔投资建设的鸟巢是否值得?巨大的鸟巢工程是否劳民伤财的话题讨论。
要解决这么个问题,我们不妨先从鸟巢的前世今生说起吧。
鸟巢的来时路鸟巢是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其实这只是它的一个俗称,它的正式名称是国家体育场。它坐落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元中心区南部,占地315亩,是可容纳9万余人的大型体育运动场所。它是当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场馆,曾经让奥林匹克火炬在这里点亮26天之久。
这么一个造型独特的现代北京标志性建筑,是怎么诞生呢?
22年前的7月13日,在莫斯科召开的第112次国际奥委会上,在第二轮奥运会主办城市的选拔投票中,北京在击败其他四座亚美欧城市,以56票的压倒性优势当选为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
举国沸腾!举国沸腾之后呢?国家需要一个主办奥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的主场馆。
然后呢?2002年10月25日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得到授权,向全球范围发起中国国家体育场的建筑概念设计方案征集。
向全世界发出英雄帖,广泛征集北京奥运会主场馆的设计方案,得到世界各地设计名家的纷纷响应。共征集到44种设计方案,经过国内外专家组成的评委会的悉心的评选,有13个设计方案进入进入第二轮评选和公众意见的征询环节。
在征求公众意见中,被列为一号方案的鸟巢设计得到最多的群众支持;可见无论是专家眼光还是群众视角,都给予鸟巢的设计方案以最大的认可。最终由瑞士赫尔佐格、德梅隆和中国人李兴钢及艾未未共同设计的“鸟巢”方案脱颖而出,成为最终选定的设计方案定稿。
因为该方案设计出来的场馆建筑形似鸟巢,寓意孕育生命的摇篮,寄托了对人类美好未来的希冀与期待。鸟巢的俗称也由此而来。
由于该设计出来的建筑外观精美、视觉柔和,还有内部巨大的空间不用立柱,以保证场内观众无论从哪个角度观看比赛,视线都不受遮挡。
因为部承重部分只能依靠周边的网状结构支撑完成,这在建设施工中的要求非常高,必须认真按照设计图纸架设每一根支架,精心计算每一个间距,不允许有丝毫差迟,以免留下安全隐患。
尤其是它一级耐火和抗八级地震的设计,使得建设中使用的Q460合金钢材不得不舍弃已有的100毫米厚度,提高到110毫米的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