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户消息提醒”的类别#本文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原创激励计划》出品。
打开某一个APP,它会问你是否要接收来自你朋友的消息。尽管你点了不要,下次进入产品依旧会问一次。为什么产品就不能记住我的选择不再提问呢?明知道用户反感,为什么还是不允许用户拒收消息呢?本文作者对此进行了分析,与你分享。
每次打开抖音的好友列表,抖音都要询问我选择通知接收范围,但我已经点了第N次“保持关闭”消息通知了,还要一直弹窗。
如果你是产品经理,如果用户拒绝了N次不需要消息提醒服务,你还会一直弹窗提示吗?
答案是会,而且是变着花样的进行各种可尝试的推送互动。
作为一个比较克制、理性、不太受业务裹挟的SaaS产品经理,我们仍然不可免俗地在平台里增加了多处与用户产生互动的消息模板,仿佛在告诉用户:
- “我觉得你可能不太会操作新功能,提示你去操作中心回看指引”
- “我觉得你可能会错过某些关键信息,比如你的同校张三发了一张脱单的动态”
- “我觉得你可能还没吃饱,再给你推送一些附近的面粉店”
- ……
我们把平台与用户之间的消息进行分类,列出不同的四类消息:操作层的关键指引信息、DAU日活的营销互动信息、关联信息以及通知类信息。
从产品功能设计的角度来说,消息功能一般有以下应用场景:
1)通讯提醒
主要值IM或社交类应用,当用户离开应用时收到好友信息,这时需要通过消息功能来提示用户查看。
还有如微博、豆瓣等应用,当收到其他用户的赞、评论或留言时,系统同样需要通过消息功能来提醒用户去查看。
2)推广促活
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对那些流失用户,通过一些用户可能关注的信息来吸引用户回归,达到挽留和减少流失的目的。另一个方面,将新的运营活动,通过消息宣告给目标用户。
3)通知提醒
如用户账户变动、产品重大功能更新,或商家活动变更等事项,需要及时告知用户。保持用户对重要事项的知情权,不仅是对用户的尊重,更是降低用户对变化的抵触、减少用户抱怨的必要手段。
4)流程反馈
对于用户的关键操作,尤其是那些可能无法即时呈现最终结果的(比如:申请提现、付款后等待发货、请假等),需要在操作或流程有结果后,通过消息的形式及时给予用户反馈。及时、清晰的反馈是用户体验的重要一环,能够提升用户对流程的掌控感、安全高,从而增加对产品的信心。
举个常见的案例,微信已经算是非常克制的产品了,我们作为个人用户(微信)和企业用户(企微),在使用这款产品过程中有被消息提醒叨扰到吗?
拿个人微信举例。聊天列表里出现的消息通知有几类:对话类【个人或群】、订阅号消息【集合】、服务号【单个】、服务通知。
“我”和“发现”里的红点与数字,“发现”里出现红点与数字不惊讶,毕竟是我自己去与朋友圈动态产生了链接,主动发起的。
但是“视频号”里的关联动态与“我-服务”九宫格上新,这个就有点撩人心弦了。视频号里被动触发的消息通知,是希望增加内容的查看率与互动频次,微信大号为视频小号导流,这就是赤果果的DAU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