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才洛,男,藏族,1980年10月生,中共党员,青海省消防救援总队格尔木市消防救援支队盐桥南路特勤站站长助理。
险情面前,巴才洛总是不顾个人安危、冲锋在前,不论是工作中,还是日常生活里,见义勇为已经成为他的一种习惯。
他见难就救,有困就帮。2021年1月,格尔木的冬季寒冷刺骨。巴才洛正在河边训练时,突然听到不远处传来呼喊声,原来是一个小女孩在冰面上玩耍突然掉进了冰窟窿里,情况万分危急。此时的巴才洛毅然挺身而出,用三根小树干放在身下加大受力面积,匍匐在冰上,小心翼翼地前往小女孩受困点。寒冷的冰水已致使小女孩身体失温,趴在冰窟窿边上一动不动。冰上救人危险性很大、难度很高。巴才洛胆大心细,将小女孩缓缓拖上冰面,终于把小女孩成功救上岸。
多年来,每当碰到群众有困难时,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主动帮助。他为失去父母的孤儿筹募捐款2.6万元,供其上学、生活;主动走进格尔木市长江源村,开展携手共育“格桑花”结对慰问活动,帮扶2名贫困藏族学生,承诺将一直帮扶到他们考上大学;长期向长江源村民族学校送水济困,捐赠爱心书包、图书等,受到大家的交口称赞。
入伍22年来,巴才洛参加灭火救灾和抢险救援1000余次,挽回财产损失数百万元,抢救遇险群众近500人,结对帮扶孤寡老人、贫困学生12名。二十二载坚守高原,二十二载默默奉献,巴才洛始终传承和弘扬着见义勇为精神。
巴才洛荣获全国灭火救援尖兵、青海省拥政爱民模范个人等称号,被授予青海青年五四奖章。
209卢方建
卢方建,男,汉族,1991年4月生,中共党员,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市公安局莲城派出所辅警。
脱下军装穿上警服,卢方建时刻不忘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当邻居家发生火灾时,不顾生命安危,投身火海,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在熊熊大火中成功救出被困的母子三人。
2016年9月20日夜晚,黔西市莲城某小区的陶某某家,因年幼的儿子不慎将未熄灭的纸巾丢进垃圾桶引起火灾,火势不断蔓延。此时住对面楼上的卢方建正准备休息,忽然发现窗户玻璃上映着熊熊火光。他立刻走到阳台上查看,发现对面六楼陶某某家中已是一片火海,当即朝着楼内大声呼喊。
正在熟睡中的陶某某被呼喊声惊醒,发现家中早已浓烟滚滚,火舌乱窜,由于火势迅速蔓延,母子三人被困在屋中难以逃脱。事不宜迟,卢方建嘱咐妻子打电话报警后,随即冲向事发地点,途中大声呼喊,提醒楼内居民迅速撤离火灾现场。
卢方建冲进屋里,在满是火苗和浓烟的房间内找到被困的母子三人,他将毛巾递给他们并嘱咐他们捂住口鼻,随后,一只手抱起一岁多的小女孩,一只手将另一个孩子的头部尽可能压低,让陶某某拉住他的衣角,迅速往门外撤离。在其他群众的接应下,卢方建安全地将母子三人救出火海。火场中,他把毛巾都给了别人,自己却被烟火熏烤导致鼻血直流。但他仍然不顾自身安危,找来灭火器进行灭火,直到消防队员赶到,火势得以控制,才悄然离开。
面对领导和同事的赞扬,卢方建说:“身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辅警,在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有危险时挺身而出,这是我的义务和责任。”
卢方建荣获贵州省道德模范、贵州省见义勇为英雄模范称号。
210兰郡泽
兰郡泽,男,满族,2001年4
月生,中共预备党员,辽宁省抚顺市龙兴运输有限公司职工。
在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紧要关头,兰郡泽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果敢机智,开吊车挽救了14人生命。他用实际行动践行和弘扬雷锋精神,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吊车侠”。
2019年5月2日清晨,很多居民还在睡梦中,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南杂木镇一幢7层居民楼突然起火,惊醒的居民慌张地在窗口呼救。当时,兰郡泽正在不远处的工地进行外墙施工,听到呼喊,他立即把吊车开过来,在浓烟中操作吊车开始“一个人的救援”。
兰郡泽熟练地将吊车移到起火居民楼旁,握紧拉杆,向上伸长吊臂,将吊篮伸到楼上窗户前,抢救三楼阳台上的董女士和她的儿子。待这对母子平稳落地后,他又把吊篮升到四楼。眼前的吊篮让原本绝望的莽先生看到希望,一家人不到五分钟成功脱险。
火势越来越猛,烟雾越来越浓,兰郡泽视线被遮住,火苗灼烤着面部和双手,浓烟呛得喘不过气来。他更加坚定地握紧方向盘,拉稳吊杆,没有丝毫的畏惧和退却。在闻讯赶到现场的父亲指挥下,兰郡泽继续把吊篮升到五楼、六楼,迎着热浪和浓烟一次次艰难地把吊篮靠准窗口……整个救援历时40多分钟,兰郡泽救出14名被困群众,年纪最大的79岁,最小的只有12岁。直到赶来的消防人员将大火扑灭,兰郡泽才放心,默默地开着吊车回到工地继续干活。
成功救人后,他一直在思考怎样为社会做更多有意义的事。2019年5月,兰郡泽加入新宾红十字蓝天救援队,积极参与救援工作。2021年1月,他组建“吊车侠”爱心志愿服务团队,在他的带动下,成员从最初的7人增加到58人,更多的人投身到社会公益事业中,目前已开展10余次公益活动。
兰郡泽荣获辽宁省道德模范、辽宁省见义勇为英雄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211尼玛次仁旺久多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