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玛次仁,男,藏族,1983年7月生,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错那县支行保卫股股长;旺久多吉,男,藏族,1981年10月生,西藏山南潇湘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员工。
尼玛次仁、旺久多吉,素不相识的两人,却因一次英勇救人壮举联系在一起。为救落水儿童,他们用肘部和拳头砸碎冰面,用身体在结冰湖面上凿出一条“生命通道”。
2021年1月8日,尼玛次仁和同事一同驱车回家探亲,途经措美县哲古镇时停车休息。忽然,听见大人的呼救声和孩子的哭喊声。他们顺着声音望去,发现附近结冰的湖面上有人头在晃动,第一反应就是有人落水了。尼玛次仁和同事来不及多想,立即向湖面跑去。
他们赶到现场后,看见一名男童卡在冰窟中,只露出头和胳膊,情况十分危急。两人试图贴着冰面慢慢爬向男童,发现冰面厚度无法承受两人重量,尼玛次仁的同事也不慎掉入水中,挣扎几次才站了起来,眼镜也不见了。千钧一发之际,正在附近的旺久多吉闻讯赶来,与尼玛次仁一道加入救援行列。他们把绳索扔向男童,男童年幼受此惊吓,再加上长时间冰水浸泡,双手僵硬,无力抓住面前的救援绳索。抛绳救人不行,两人决定采取破冰方案。他们一起抓着绳索,用肘部和拳头砸碎冰面,顾不上尖锐碎冰划出的一道道伤痕,一点一点向落水男童靠近。十几分钟后,他们用身体在结冰的湖面上凿出一条“生命通道”。经过艰险施救,被困男童终于成功救出。经过这场高强度救援,尼玛次仁、旺久多吉都已精疲力竭,身体冻得僵硬,且有不同程度的划伤。
为营救掉入冰窟的男童,两个素不相识的年轻人紧紧联系在一起。尼玛次仁说,自己是退伍老兵,要永远保持人民子弟兵的本色。旺久多吉坦言,自己也有两个小孩,为人父母,看到孩子落水都会伸出援手。
尼玛次仁、旺久多吉荣登“中国好人榜”。
212朱海义
朱海义,男,汉族,1991年2月生,陕西旬阳城关镇青泥社区居民。
“90后”朱海义不顾个人安危,英勇跳入十几米深的水库,从落水车辆中“三分钟救起三个人”,演绎惊心动魄的“生死时速”,群众称赞他为与死神赛跑的“救命哥”。
2017年8月19日下午,朱海义驾车在汉江棕溪渡口等候趸船时,突然听到了“扑通”一声闷
响,只见一辆黑色面包车落入水库,车头已没入水中,车辆后半部分尚在水面之上。他没有片刻犹豫,跳下车飞奔过去,从4米多高的堤坝跳入水库,奋力游向正在下沉的车辆。靠近后,他发现落水车辆前门的车窗未关,立即从窗口将一个小男孩拉出水面、救到岸边。随后,他立即游回去从窗口拉出一名妇女和一个小女孩。施救过程中,由于被救者在水中扑腾挣扎,他沉浮好几次,才将她们托举上岸。
上岸的一瞬间,被救妇女拉住他的手说:“我女儿还在车里!”朱海义没有犹豫,随即摸起石头,准备再次扑向水里砸窗救人,可是发现此时车辆已经沉下水面。因为事发水域水深浑浊,能见度极低,根本看不见落水车辆踪迹。
上岸后,他一面安慰被救者,帮助联系家属,一面向当地公安部门报警、拨打120请求救援。第二天,朱海义又协助开展搜救工作。晚上,失事车辆被打捞出水。遗憾的是,被救妇女的女儿已经溺亡。
朱海义跳车入水连救三人,用时仅仅3分钟。回忆起救人情景,朱海义说:“当时只看到水中的险情,一心只想着救人,别的什么也没想。”虽然已经尽力救起3人,他依然因没救出那个女孩而感到痛惜。
英雄不是一日炼成的。早在18年前夏天的一个午后,12岁的朱海义就从湍急河水中,救起一个落水儿童,完成人生第一次救人壮举。朱海义从小就十分懂事,孝敬父母长辈。长大后,他心地善良、热心助人,还加入“旬阳义工联”,当义工、做公益,力所能及地帮助更多的人。
朱海义荣获陕西省道德模范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213刘旭
刘旭,男,汉族,1976年9月生,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大石布依族乡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教师。
邻居家突发火灾,刘旭冒着生命危险奋不顾身冲进火场,与热心群众协力救出老人和孩子。他不仅是学生眼里的好老师,妻子眼里的好丈夫,父母眼中的好儿子,街坊眼里的好心人,更是见义勇为的“英雄教师”。
2018年夏天的一个下午,刘旭下班回家,看到邻居王某家二楼有浓烟冒出,窗户玻璃被高温炙烤而炸裂崩飞。“起火了!”刘旭一边朝着邻居家飞奔,一边向周围邻居大声呼救。
楼道间弥漫着滚滚浓烟,王某的两个孙子和80岁的老母亲被困在二楼家中。刘旭是第一次亲历火灾,即便如此,不顾凶猛火势和刺鼻浓烟,刘旭毅然俯身奔向二楼。金属门把手已烫得无法触碰,刘旭不得不破门而入,在火势凶猛、浓烟弥漫的屋子里摸索寻找两个孩子。
半分钟之后,刘旭找到了5岁大的女孩,此时孩子已经被呛咳得说不出话。小女孩意识到被救之后,用手指向弟弟所在的位置。刘旭左手抱着小女孩,右手支撑着在地上匍匐前进,好不容易才找到已经昏迷的小男孩。
此时火势越来越大,刘旭有一种要窒息的感觉。他暗暗告诫自己:不能倒下,这里还有两个孩子!他一手搂着一个孩子,踉跄着走向门外。在孩子们被人接住的瞬间,刘旭才松了一口气,疲惫地倒在地上。参与救援的几名群众冲入火海将王某的老母亲救出火场,因为救援及时,两个孩子和老人都脱离了生命危险。
“我从未觉得自己是英雄,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遇到这种情况都会挺身而出。”事后,刘旭主动将获得的1万元奖金捐给了受灾家庭。
刘旭荣获贵州省道德模范称号。
214刘鸿
刘鸿,男,汉族,1972年7月生,重庆洪江古建筑安装工程公司总经理。
7年来,刘鸿坚持志愿护渔,与非法捕捞者“斗智斗勇”。成立志愿服务队,带动300余人参与保护长江流域珍稀动物,协助当地执法部门抓获1500名非法捕鱼嫌疑人,被誉为“长江守护神”。
位于江津珞璜地维长江大桥以上115公里自然江段,是长江鲟、娃娃鱼等珍稀水生动物的家园。在暴利诱惑下,仍有不法分子“顶风作案”,非法捕鱼屡禁不绝。面对破坏长江生态的违法行为,刘鸿带领附近渔民挺身而出,组建了“鸿鹄护渔志愿队”,及时制止各类非法捕鱼行为,与非法捕捞者展开惊心动魄的“战斗”。就在成为志愿者的当天下午,他驾着自家小渔船巡至麻纱桥水域时,发现有两人正在非法电鱼,刘鸿当即迅速将船向非法捕捞者靠拢。丧心病狂的非法捕捞者加大马力驾船撞了过来,刘鸿被剧烈的颠簸甩入江中。千钧一发之际,他抓住对方船舷一跃而上,与非法捕鱼者进行了殊死搏斗,最后人赃俱获,交由渔政部门处理。
护渔工作危险重重。因为刘鸿的护渔行为断了非法捕捞者的财路,他成为非法捕捞者的眼中钉、肉中刺。这些年,刘鸿多次被人威胁恐吓,甚至还被非法捕捞者打击报复,但他从没有退缩。
7年多来,刘鸿花费上百万元购置巡逻快艇等护渔装备,带领护渔队员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长江水域义务巡查近2000天。截至目前,他已协助相关部门抓获非法捕捞嫌疑人1500余人,制止非法捕捞行为近2000起。在刘鸿的影响下,群众的环保和守法意识提高了。在大家的努力下,非法捕捞的行为大为减少,曾一度濒临灭绝的长江鲟、娃娃鱼等珍稀保护动物,也越来越多地回到长江。
刘鸿荣获重庆市最美志愿者等称号,入选“重庆好人”。
215刘燕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