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公开表示,过去的40年,美国在全世界发动战争花费了3万亿美元,而中国却持续不断地花钱搞建设。特朗普也向卡特表达,担心中国已经在很多方面超过美国。
美国第39任总统吉米·卡特
其中,中国在世界上被点赞最多的,是基础建设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被网友笑称“基建狂魔”。比如,经过几十年的奋起直追,中国已成为世界公认的桥梁大国,诞生了一系列世界之最。
这一切离不开,当年中国桥梁自主建设的呼吁者,原同济大学校长李国豪。在他的坚持和努力下,中国加快了桥梁自主设计施工的步伐,锻造出一个个精品,外国造桥专家和公司无奈全面退出中国。
中国桥梁大师李国豪(1913-2005)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几乎中国所有重点的桥梁设计建造都与李国豪有关,他先后主持设计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上海南浦大桥,广东虎门大桥等,即使在长达十年的隔离中,在报纸的边缘和夹缝中计算,坚持推导武汉长江大桥桥体晃动问题的根源。
为了证实自己的判断,李国豪又把自己的家做成实验室,用缝纫机、乒乓球网、大头针等工具模拟大桥,一点点地计算,直至出版专著印证自己的理论。
他的努力让中国桥梁人再也不必受制于桥梁震动问题,他的担当让中国桥梁人敢于在世界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我们不禁想知道,在长达十年的磨难之中,是什么支撑着李国豪敢于争先,勇于承担?
我想,答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骨气。
别人谈人格,他愿意谈国格,他认为真正的高素质人才应当在国内做出贡献,而不是跑到国外去再来讲报国。真正的高素质人才要回国另起炉灶,培养出一批人才来。在国内和国外报国,是不一样的。
国之英豪,当如是也。
1929年,来自广东梅县一中的学生李国豪考入上海同济大学。他当时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医学院,另一个是工学院。李国豪本来想做救死扶伤的医生,但目睹残酷的解剖实验后,适应不了,只好转到工学院。
当时的同济大学是按照德国大学建制教学,学制七年,两年德语,五年本科,对技术培养尤其严格。1936年,李国豪以每门课程全优的成绩获得工学学士学位,并留校任助教。
李国豪
抗战爆发后,同济大学被迫转移到浙江金华办学。校内德籍教授推荐李国豪到科研实力远胜中国的德国深造。
1938年,李国豪获得奖学金赴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留学。因为本科成绩优异,他被允许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李国豪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注意提升自己理论学习和实验钻研结合的能力。在科技人才辈出的德国,他发表了论文《悬索桥按二阶理论的实用计算方法》,为他赢得“悬索桥李”的美誉,这也让他很顺利地获得工学博士学位。作为一个工业弱国的中国年轻人,能够得到骄傲自大的欧洲学界认可,足以证明李国豪的天赋和努力。
他并不满足,两年后发表论文《用几何方法求刚构影响线》,获得德国特许任教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