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川区撤乡并镇最新消息

首页 > 文档资料 > 作者:YD1662023-02-17 17:27:44

“中国沼气之父”杨超:通川区双庙镇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10月,任延安中央党校哲学教研室副主任,*6人哲学研究小组成员,被*称为“青年哲学家”,更多的人称他为“青年黑格尔”。后任中共四川省委委员、社会部部长,中央统战部一室主任和*秘书,四川省总工会主席,中共四川省委工业部部长,省西昌工业区建委*、主任,省计委主任,省委*处*,副省长,省委党校校长,省政协主席等职。为西昌钢铁基地建设、“沱灌工程”、四川工业发展、渠江流域开发、沼气建设等做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中国沼气之父”。在他的倡导下,四川先于全国成立了*思想研究所,创办了《*思想研究》理论刊物,为国家培养了一批高级研究人才。他有多部哲学著作和大量书画作品留世,与张爱萍、魏传统一道被称为“岁寒三友”,成为达州独特的红色文化现象

达川区撤乡并镇最新消息,(37)

情报侦破专家于桑:渠县丰乐乡人。1933年参加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秘书、地委委员、地委社会部部长兼保安处处长、西南行政区公安局副局长、中共重庆市委委员兼重庆市公安局局长、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副局长、公安部第3局局长、公安部常务副部长等职。他长期从事情报工作,功勋卓著。在延安援救*、破获“劳山”案中立下大功,在重庆时多次破获了敌特案件,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领导侦破了一系列大案要案,担任了尼克松访华的安保工作,为稳定北京社会治安作出了重要贡献。

红军将领徐彦刚烈士:开江县甘棠镇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1927年9月,参加*领导的秋收起义。10月与何长工等人被派到袁文才、王佐两支部队做改造工作。1928年2月后任团参谋长、纵队长、红9师师长、红3军军长、红1军团参谋长、湘鄂赣省军区司令员等职。率部先后参加了井冈山根据地的五次反“围剿”战斗。1935年敌重兵“围剿”湘鄂赣苏区,在激烈的突围战斗中身负重伤。9月22日在永修被敌人*害。1937年,朱德在给烈士弟弟的信中写道:“徐彦刚同志的牺牲,为本党一重大损失,在中国革命史上已留下光辉的一页矣”。

方志敏的亲密战友唐在刚烈士:开江县广福镇人。192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春被派往江西,组建中共浮梁县委。1929年3月任中共信江特委*,与苏维埃主席方志敏一道组建江西工农红军独立第1团。1930年11月后任赣东北省委*、省军委主席、闽浙赣省军区总指挥。1933年初,红10军调中央苏区,他又牵头组建了新的红10军。1935年6月,国民党重兵围剿闽浙赣根据地,红军伤亡惨重,当突围至苏源山区时,部队仅剩30余人。同年7月20日在与敌顽强斗争中壮烈牺牲。

川东武装起义的*李家俊烈士:万源市固军乡人。1922年秋在上海接受马克思主义。1926年春在达县城结识陈毅。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八七”会议后,与王维舟等秘密准备武装起义。1929年4月,发动了震惊全川的固军坝起义,任“四川红军第一路游击队”总指挥,粉碎了敌军的三次“围剿”,建立了2000余人的革命武装和1500多平方公里的革命根据地。1930年任中共四川省委委员、川东特委军委*等职。1931年10月26日不幸被捕, 29日在重庆罗家湾被秘密*害。

四、达州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

在近现代中华民族的危难之时,达州的有志之士在十月革命和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下,纷纷外出寻找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出路。革命先辈义无反顾投身革命洪流,在危难时挺身而出,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真理,在革命困难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坚决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在川东地区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并将其发展成燎原之势。在战争年代,他们文韬武略、冲锋在前、屡建功勋,以身体铺路、血肉筑墙,用赤子之心保家卫国;在和平年代,他们攻坚克难、吃苦耐劳、建功立业,以信念铸魂、行动建功,用赤胆忠诚践行党的初心使命,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实干中,他们形成了对党忠诚、意志坚定、捍卫真理、不屈不挠、一心为民、忘我工作、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优良革命传统;在拼搏中,他们铸造了艰苦奋斗、勇担重任、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排难创新、不胜不休的精神品质。他们的光辉业绩将永载史册,他们的精神品质将代代相传。

上一页678910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